許慶慶
【摘要】:在班級管理中,只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促進班集體健康積極地發展。作為班主任,要想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必須把教師的教育要求內化成學生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是要讓自我教育走進班級管理。
【關鍵詞】: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主體作用;自我教育;班級管理
美學家周來祥曾說:“和諧是一首哲理的詩,和諧是一支歡樂的歌,和諧是一條幸福的路,和諧是一部真善美的交響樂,和諧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和人生理想。”在學校中,師生關系是作為最基本的關系而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的,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充分挖掘并發展每個學生獨特的稟賦與潛能,喚起他們內在的求知欲望和創造激情,產生出強烈的自信和自尊。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推動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構建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的班級管理注重“管”,即在學生工作中強化制約機制,要求學生遵循集體生活規則,使得學生在強大的紀律和懲罰面前,不得不唯命是從。管理者僅僅依賴于“控制”,學生工作路線是單向的,管理機制過于僵化和軍事化,很少關心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要。從擔任班主任的第一天起,在班級管理中,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促進班集體健康積極地發展。作為班主任,要想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必須把教師的教育要求內化成學生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是要讓自我教育走進班級管理。
一、引導學生構建班級自我管理體系,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
現代社會既是競爭的社會,也是互相協作的社會。我注意培養學生自我服務,熱心為他人服務的思想,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活動和日常生活培養管理能力。軍訓結束后我組織全班同學按照無記名投票的方式推舉班委、團委成員,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則。由于得到全班同學的普遍認可,更有利于以后各項班級工作的開展。隨后我指導班委成員一起制定了班委規章制度,確立班級工作主旨:為感謝全班同學的信任和支持以及班主任的認可,全體班級干部決心以全心全意為班級服務為主旨,相互合作,努力做好各自本職工作,為打造團結、向上、優秀的班集體貢獻力量。班級由一開始的人際陌生,到充滿歡聲笑語,到開始互相幫助、相互扶持。在班干部工作的過程中,我認真觀察并給予指導。提醒他們在學習和活動中起到表率作用,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勇于改正錯誤,相互之間要取長補短。將競爭機制引入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使班干部認識到沒有永遠的崗位,只有永遠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制定班級目標,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級目標是學生發展的導向,又是激勵學生發展的動力。在引導學生制定班級目標的過程中,我注意將學校和班級的要求內化成學生的需要。我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大家是愿意在一個處處落后的班級,還是一個事事爭先的班級?學生當然回答要事事爭先。那么在活動中拿出行動來,奉獻自己的力量,維護班級榮譽,刺激學生形成“爭先”的心理需求。另外,我給學生這樣的心理暗示,學校評比的每一項都是我們本就應該做好的,做不好就是自己出了問題,從而把學校的要求,逐漸變成學生的需要。我指導班委成員召開班級座談會,初步形成了班級奮斗目標:創建一個具有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管理能力的班級,培養一批知識基礎過硬,能力素質兼備的競爭型人才。根據班級目標,制定十條班規。在班規中,我提出班級座右銘:用三年改變自己的一生,不要用一生來追悔這三年。班訓: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班級管理模式:民主與競爭。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相互監督。我召開班會給每位學生發放一份班規并組織學生學習班規,經過學習,大家的思想覺悟有很大提高,紀律觀念增強,學習和生活態度更加積極。至此,良好的班風初步形成。
三、引導學生制定個人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我擔任本班的綜合英語課程,在我深入了解了每位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后,我集中性地對本班學生進行了兩次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然后我要求學生結合英語學科特點制定個人學習計劃以及個人短期和長期目標。我認真閱讀了每個學生的計劃并提供了合理性建議,督促學生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在班會中,經常給學生舉例使學生認識到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提醒學生珍惜大學時光,合理安排時間,不沉迷于上網,不要隨波逐流。多數學生都能認真執行自己的學習計劃,并主動和我探討自己的學習情況。學生結合職業規劃課設計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利用課外時間和他們探討了目標的可行性以及落實的具體方案。至此,濃厚的學習風氣形成。
四、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開展系列活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心理和思想,都是屬于人的內在的一種品質。它的變化和發展,它的趨勢與動向,都要借助于各種能力的表現才能顯示出來。我們對學生心理、思想品質的培養,也必須借助于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來表現。有自控能力(自我控制情緒、行為的能力)、交往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辨識能力(辨別是非、美丑、善惡的能力)、組織能力(組織人員和工作實施的能力)、服務能力(為集體、社會服務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貫穿在各項活動中。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也只有開展各種活動,才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良好的品質。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各個社團,實現我班學生人人追求全面發展,全體成才的目標。學生在社團活動中鍛煉了自我,增加了自己的實踐能力,豐富了自己的頭腦,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課余時間我組織學生開展班級辯論賽,英語演講賽,乒乓球賽,元旦晚會,主題班會等各種活動,通過開展班級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鍛煉了學生的自治能力,融洽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對推進班集體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讓自我教育走進班級管理,這是我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嘗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在實踐中去探索總結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經驗,使班級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匡瑛.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