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思維導圖又被稱為心智圖,是一種圖形思維的工具,在有效應用于表達發散性思維上,不僅簡單而且能有效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可以說是一種具有革命創新型的思維工具。筆者以學習五四愛國運動為例,采取分組學習的形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一組為對照組,采取傳統的學習以及記憶的學習模式;另一組為實驗組,采取用思維導圖的學習模式。在學習完這一課之后,對兩組學生做一個試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合格率為95%,對照組的合格率僅為75%,因此,將思維導圖的模式應用到初中歷史的教學中,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及記憶知識。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思維導圖;五四愛國運動為例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以開發學生的創新型思維的工具,也是一種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性和主動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有很多種教學的模式也可以有多種表達形式,包括符號、色彩、框架圖形等,思維導圖工具的開發被廣泛的應用到了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有條理的高效學習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通過以學習五四愛國運動為例,以研究思維導圖對歷史教學的應用效果,采用的資料如下:
1.資料和數據
研究對象是在本校學習的八年級一班和八年級二班的學生,共100名,所有的同學以前都沒有學習過五四愛國運動。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50名同學,一組為對照組,采取傳統的歷史教學的模式授課;另一組為實驗組,采取用思維導圖的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組的學生,男同學有28例,女同學有22例,實驗組的學生,男同學有29例,女同學21例,在兩組的研究對象中,年齡以及性別等都沒有顯著的數據差異,沒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兩個班授課的老師是同一個歷史老師,只是采取兩種不同的授課模式。
2.實驗方法
對照組,50名同學,采用傳統常規的歷史教學的模式,進行第10課《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教學;實驗組,50名同學,采用思維導圖的創新性歷史教學的模式進行授課。
3.檢驗方法
在課程結束以后,對兩組的學生,做一個針對五四愛國運動這一章節的基礎知識測驗:總分為100分,分為四項,分別為非常優秀、優秀、合格以及不合格,其中90到100分為非常優秀,80到90分為優秀,60到80分為一般優秀,60分以下為不及格,合格=非常優秀+優秀+一般優秀。
4.統計學的方法
采用統計學的軟件來進行檢驗,滿意度的調查表分數的計數的資料采用%來體現,用卡方檢驗。
5.數據結果分析
通過對測驗結果的分數統計,60分以上為合格,實驗組的學生,測驗的合格率為95%,對照組的學生,測驗的合格率為75%。由數據可知,兩組的合格率有顯著的差異,所以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具體的數據如下表:
表一兩組學生的測驗評分比較(%)
組別 例數 非常優秀 優秀 一般優秀 不合格 總合格率
實驗組 100 75(75.00) 10(10.00) 5(5.00) 5(5.00) 95(95.00)
對照組 100 50(50.00) 16(16.00) 9(9.00 ) 25(25.00) 75(75.00)
卡方值 21.315
P值 <0.05
我們知道學習歷史可以把歷史事件分為多個階段分開學習,其次,分別在每一個階段中講述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以及發生背景和相關歷史人物等。歷史知識因為其有時間和事件上的聯系性以及發生事件的時間有先后性的特征,因此,將思維導圖這一種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授課模式中,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明確歷史關聯線索以及史實的相關背景之間的聯系,這樣,對于學生的聯想記憶以及掌握知識點都起到了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
從另一方面來說,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改變了呆板和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能讓課堂教學的氣氛更加的舒適和有趣,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中所占據的角色份額,以促進教學目的的實現。
6.討論通過思維導圖的講課講解“五四愛國運動”事件的授課模式
思維導圖一般采用圖畫和文字結合的方式表達,把每一層次的主要思想以及相關的關系,通過用簡單的階層圖清楚明了的表現出來,這樣可以讓主題的中心和圖像以及顏色等并在一起有聯系的記憶。通過思維導圖的模式授課,需要教師結合課件以及事件線索的關聯知識來制作思維導圖,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需要教師詳讀教材,找出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以及內容的主體的構圖框架。對于難點的知識,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五四運動發生之前的一些相關的背景進行整理以及歸納。通過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來搭建出層次感豐富并且詳細的的知識結構圖。
第二,補充所學習的知識點并把每個知識點能夠在思維導圖中找到具體的階層。例如教師在講解五四運動發生的國內外的背景時,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找歷史圖片,或是在提到“二十一條”簽訂時,能夠采用“文字+圖片”的這一種教學模式,帶領學生梳理知識的框架,達到創新型教學的目的。
第三,注重小組合作,采取探究性的學習模式。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還要加強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小組探究性的學習模式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框架,減小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小組探討“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能夠得到的結論有五四運動的性質是反對帝國主義以及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經常性的采取分小組討論研究的方式。
第四,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的知識點查漏補缺,還要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來升華學生的愛國思想。歷史的教學是很有關聯性特征的史實講述,在用思維導圖的教學中,要注重對歷史事件的前后的相關性的聯系,從而推斷出歷史意義和對后世的影響,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在五四精神中,愛國 、進步以及民主和科學的精神同時也是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重要思想。
7.意義
思維導圖,主要是運用人體大腦的左右腦的機制和特性,利用人體大腦的記憶以及思維的規律,來幫助人們在邏輯以及想象中達到一個平衡的發展,它能更大程度的開啟人類大腦未開發的潛能。因此,采取思維導圖的模式應用于初中歷史的教學,可以幫助接受知識的學生更好的接收以及記憶歷史知識。
思維導圖,是一種新型的采用思維模式的教學工具,在學生的學習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以及興趣性。思維導圖工具的開發也被廣泛的應用到了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這對于學生梳理知識,解決難點知識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文中以五四愛國運動這一課為例,分兩組學生對比得出結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理想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玥玥.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思維導圖教學法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姚海燕.初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有效運用——以五四愛國運動為例[J]. 教育, 2017(1):00241-00241.
[3]楊文舟.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 2015.
[4]蔡俊秋.例談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2015(1X):59-60.
[5]寧波.思維導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16, 1(1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