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呈琛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加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才能保證經濟的穩定。區域經濟法制在保證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強我國區域經濟法制的協調發展。通過分析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的必要性、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為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0-0177-02
一、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區域經濟法制作協調,才能保證區域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我國提出了要統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可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涉及的方面很多,如基礎設施、產業結構、人力資源管理、環境保護等,如果只是非制度化調整,則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長期協調發展,需要建立區域經濟之間的法制協調,實現區域經濟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管理,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法制保障,響應我國的政策,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概念
區域經濟是對部分地區進行行政區域或者地理位置的劃分,導致經濟上具有相互聯系的綜合體,主要是根據地域特色進行地域劃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主要是協調區域中不同的行政政策,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是解決區域經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立法沖突、執法保護、司法不協調等,以保證區域經濟的穩定。
(一)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的內容
區域經濟法制的協調發展主要包括立法、執法和司法的協調。立法協調主要是對不同行政機關的立法活動上的溝通,保證立法系統的完善和和諧,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執法協調是區域經濟在執法過程中進行的協調,它包括宏觀的和市場監督方面的協調。其中,宏觀方面的執法協調保證區域間進行有效的執法交流和協作,市場監督的執法協調是對區域經濟進行監督指導,促進區域經濟的執法效率。司法通常涉及到政治方面的問題,司法協調通常也會有政治干預,保護地方經濟,使區域經濟不能協調發展,而是相互對立。要保證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需要處理好司法協調不受政治的影響,減小政府對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
區域經濟法制的協調發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的制定需要通過立法、執法和司法的協調。第一,法制統一同地方的立法有機結合的原則。我們在保證法制統一的基礎下,讓區域立法發揮其應有的特性。區域立法應該根據我國的憲法和法律進行制定,不能相互抵觸。區域經濟法制要在中央的統一立法下制定相應的規則,并要根據本地的特點和需要,盡量統一協調,避免各種沖突,保證區域經濟法制的協調發展。第二,保證效率和公平兼顧的原則。公平就是在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中,需要做到公平公正,并且要兼顧效率問題,做到不同地區的經濟地位平等,減小區域經濟差距,促進區域經濟法制調控的發展。第三,要有互利共贏的原則。利益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法律作為上層建筑促進了基礎經濟的發展。利益不僅存在于各個行政區域,還存在于整個區域中,要實現利益共贏。總之,就是權衡區域中各個行政區的利益和自我調整,實現區域經濟法制處于和諧互利共贏的目的。
三、我國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區域立法時沒有完善的法律協調機制
我國法律中規定的中央和地方立法有職權劃分和協調機制。職權劃分是要求中央和地方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積極主動地進行地方立法的執行。協調機制包括不抵觸原則、沖突裁決機制等。雖然我國區域立法的法律協調機制有了一定的發展,且有較強的指導性,但是它主要針對宏觀上的統籌協調,在實際中運用和操作能力都不強。在區域立法時,應該將重點放在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的立法程序建設之前或者建設過程中,盡量避免出現沖突以后才進行相應的調整。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不是獨立的,不能進行獨立的調整,需要依靠中央經濟的支撐,但是它們之間的協調機制卻不完善,需要加強中央和地方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保證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的重要要求。
(二)區域經濟法制易發生沖突
由于區域經濟的發展特點,造成區域經濟法制容易發生沖突,主要是由于不遵守立法的規定,有的甚至在自身權限之外。我國的地方立法呈現膨脹式的發展,有立法權限的地方機關數量不斷增大,其增長速度超過了中央立法。地方立法的調整范圍針對地方的具體事項,制定權限也向中央立法機構延伸,在地方立法發展迅速的今天,沖突也由此產生。常見的區域經濟法制沖突有對外商企業的優惠稅收政策的沖突,如“兩免三減半”;有環保的相關法律法規容易發生的沖突,如新建或者擴建一些禁止的、對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不同地區對土地的租賃有不同的規定,不同地區對勞動合同、法規政策等都有一定的差異,道路交通規定的安全政策的差異等等。這些沖突阻礙著區域資源的配置效率,甚至整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三)各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
各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協調也是造成我國區域經濟法制發展不協調的重要原因。由于自然、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行政劃分等差異,造成各方面發展的不平衡。它會使我國金融體系不完備、權利分配不當、財稅體系不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因此需要不斷完善各地區的經濟協調發展。我國要發展成完善的市場經濟機制,保證資源優化配置,利用國家統一的立法機制來協調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不合理的,如勞資標準、土地價格、地方產業等,不能實現一刀切。可以根據我國的法律和經濟政策,給各地相應的立法和管理權,制定出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特點的經濟法規,才能為我國各區域經濟發展的協調提供一定的保障。
(四)對各種沖突沒有完善的解決機制
區域協調機制能監督和管理經濟法律行為,還能為經濟立法事項作出全面的統籌和開發,這樣能有效協調區域立法機制,防止各種沖突。雖然我國區域經濟法制增長速度很快,但是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立法協調機制,對各種沖突沒有完善的解決機制。所以,需要加強區域經濟法制的協調發展,建立完善的解決機制,保證各種區域經濟的沖突都能夠很好地解決。
四、我國區域經濟法制協調發展的完善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立法協調機制
立法協調機制是為了保證區域間經濟具有井然有序的立法機制所制定的規章制度。要想提高區域經濟立法的良好質量,需要保證區域立法的協調和透明機制。針對不同的地區,身份地位有很大差別,即使是對同一部法律,理解也會有很大的差別。各地區對中央立法的認識差別也很大。因此需要完善立法協調機制,才能保證我國法制的統一,排除區域經濟法制發展中存在的障礙,促進區域經濟法制的協調發展,保證區域經濟健康、穩定、和諧的發展。地方政府之間應該磋商協議,要保證協議的制度化,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區域立法機制。區域立法的協調是在全國立法機制下各地區政府之間立法的協作,它是建立在現有的法律法規基礎之上的,只是協調立法機制的內容,立法的主題和權限、法律法規的等級范圍等都沒有改變。它要保證各地區經濟法制的內容和實施互補,在法規制定時要各個地區共同探討,根據各地區的建議,建立符合地方經濟協調發展的法律機制。
(二)利用司法機制的協助
我國司法體制存在著不協調的地方,需要建立完善的司法協調機制。首先,要對司法建立統一的標準,通過利用司法鑒定機構的協作,在保障司法鑒定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建立統一的司法鑒定的相關標準,保證司法機構的公平和公正,對于司法活動,可以通過各地區的司法機關的協商來達成統一的標準,保障司法的權威性。在司法活動中,還需要具有統一的證據公開標準,保證采集證據、認證證據時的有序進行。其次,加強司法機關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協助。對于異地文書的送達,可以通過異地委托送達機構,保證文書送達的及時有效。對異地司法文書的執行,可以通過司法協調執行機構,對不同地區的案件,可以委托當地司法機關進行執行,同時還要有跨區域調查取證、不同地區管轄單位、區域法律等的協助,保障司法資源的整合,保證各區域司法機關的協調配合。區域之間具有很強的地方保護主義,要保證區域經濟法制的協調發展,需要消除地方保護主義,保障公平,對不同區域可以通過加強區域聯合,也可以通過尋找其他的渠道,如紀檢委,來保證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三)促進區域間執法的協調與合作
區域執法的協調和合作就是讓不同的機構和部門相互合作,形成一個統一的機構,從而實現執法的監督和檢查、處理過程以自身單位的名義執行。首先,這種方法能夠促進多部門之間強強聯合,避免出現執法過程中的重復情況。在執法聯合時要通過各地區的政府部門經營領導,保證和執法部門的協作。其次,可以利用行政協助來解決區域經濟發展活動中出現的難題。它通過向其他行政部門發出申請,以協助解決相關行政問題。建立完善的不同區域案件信息的移送和交流機制,保證案件資料能夠及時送達,避免出現拖延的現象。對于跨區域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可以建立一個區域聯網的信息交流平臺,如建立電子檔案、市場主體信息庫等,保證信息的共享。還要建立完善的行政執法爭議、區域執法的協調機制,對執法過程中出現的爭議,根據不同地區的管轄單位,根據不同部門之間意見和建議,協商決定該爭議的解決策略,保證區域經濟法制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小蓓.我國區域經濟法制的協調發展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3.
[2] 趙慧芳.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宏觀調控法制完善初探[J].科學之友,2010,(11):87-88.
[3] 周菊.區域經濟發展的法制協調機制淺析[J].政法學刊,2010,(5):34-39.
[4] 劉銀.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制度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5] 何淵.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法制困境與解決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09,(11):84-90.
[6] 楊蕾.淺議區域經濟法制的協調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4,(1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