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盛行,我國各大高校的教學方法也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此時代背景下,我國各大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也日益多元化,極大的提高了高校民族聲樂教學成效。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國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現狀以及在多元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高校民族聲樂教學多元化發展的應對策略,以期促進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教學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間的聯系日益加強,文化也逐漸多元化。民族聲樂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具有多種表達方式,比如:戲曲、說唱、民族歌曲等等。在當今世界,在各國間的較量中,文化競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促進民族聲樂的傳播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而高效作為民族聲樂有效傳播的主要陣地,為了有效的促進民族聲樂文化的傳播,就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實現多元化的民族聲音教學。
一、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現狀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獨具特色,民族聲樂也各有不同,近些年來,我國的民族聲樂獲得了較快發展,我國的教育體制也在不斷改革,但在許多高校中,傳統的民族聲樂教學模式依然盛行,嚴重制約了我國民族聲樂的創新和發展。一方面,在既有的民族聲樂教學體制中,教學方法和考試評價體系具有單一性,沒有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民族聲樂教學和考評,進而阻礙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在實際的民族教學中,普遍存在重技巧輕藝術的現象,而民族聲樂本身是一種享受藝術,進而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
二、高校民族聲樂教學多元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民族特征不明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民族聲樂專業開始在高校設置,演唱家風格、民族聲樂表演家等是當時民族聲樂教學的主要內容。近些年來,由于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逐漸失去了其在文化界的原有地位。很多高校開始設置當下較為流行的美聲等專業,進而逐漸忽略甚至取締民族聲樂教學。而在既有的民族聲樂專業中,很多高校都融入了多種外來文化元素,使其逐漸失去特色,民族性特征逐漸消退。
教材內容與實際不符。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民族聲樂教材雖然很多,但是與我國民族聲樂的實際狀況出入較大。一方面,在很多高校中,民族聲樂專業只是一種輔助專業,為了擴展學生知識面而存在,而非必修課程;另一方面,很多家長和學生對民族聲樂存在誤解,認為民族聲樂已經過時,只有西方文化和藝術才有用。在此背景下,很多專家和學者在編訂和審核教材時,把焦點放在西方文化上,從而使得民族聲樂成為一種點綴。因此,教材編訂的不切實際,使得后期的民族聲樂多元化教學困難重重。
教學方法沒有創新力。西方文化和流行音樂在我國藝術領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表現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的民族聲樂處于邊緣化的位置,再加上在民族聲樂的去民族化趨勢,因而民族聲樂的民族特色難以有效表達。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很多高校都采取原生態的教學方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體現了高校對民族聲樂的重要性,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已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我國高校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學方法創新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
三、高校民族聲樂教學多元化發展的應對策略
聘請原生態歌手,開創民族音樂教學新局面。為了有效的發展原生態民歌,各高校可以邀請原生態歌手做任課老師,使民族藝術有效傳承。高校進行民族聲樂教學的基礎是民族音樂文化,因此要高度重視藝術聲樂教育。教師在進行民族聲樂教學時,一方面要向學生講授民族聲樂的學習技巧;另一方面,為了使學生深化理解,聘請原生態歌聲對其輔導。除此之外,高校要關注學生自身的個性和特點,招收具有民族音樂特長的學生,進而促進民族聲樂的多元化教學。
改變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音樂文化價值觀。教育是促進民族聲樂創新與發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各大高校跟隨時代的發展,變革教學理念,一方面,要促進學生積極學生先進的民族聲樂學習技巧,促進民族聲樂的傳播;另一方面,積極吸收西方民族聲樂的精髓,促進我國民族聲樂的創新和繁榮。除此之外,民族聲樂教教材的完善和課程設置的科學合理,是學生能夠有效學習和感悟民族聲樂的有效途徑。唯有如此,學生在實際的民族聲樂學習中,才能夠樹立正確的音樂文化價值觀,促進多元化教學。
采用多元化思維,將世界民族音樂和本民族音樂有機融合。民族聲樂教學具有實踐性特點,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學習好民族聲樂的重要步驟,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我國的民族聲樂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在某種程度上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民族聲樂具體的教學中,一方面,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了解更多其它國家的民族聲樂;另一方面,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掌握不同國家聲樂學習的技巧和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維。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聲樂在現實的教學中存在諸多的問題,民族特征不明顯,教材內容與實際不符,教學方法沒有創新力,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未來發展,也阻礙了民族聲樂的創新和繁榮。因此,改變傳統的民族聲樂教學模式迫在眉睫。各大高校要努力將教育的改革落實到實踐上,聘請原生態歌手,開創民族音樂教學新局面,改變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音樂文化價值觀,采用多元化思維,將世界民族音樂和本民族音樂有機融合,唯有如此,高校才能為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國琴,鄭麗麗.高師聲樂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29(4):126-128.
[2]張曼.民族聲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談“字”與“聲”之關系及中西歌唱理念的差異[J].黃河之聲,2013(13):20-22.
作者簡介:
李瑞(1985.8—),女,助教,西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民族聲樂教學與研究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