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艷
摘 要:從分析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基于互聯網條件下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創新的具體措施: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組織農產品生產;利用互聯網的信息管理功能,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信息流通;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創新農產品供應鏈模式,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
關鍵詞:農產品供應鏈;供應鏈管理;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2-0021-02
一、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含義
根據馬小龍(2014)的研究,農產品供應鏈是指以農產品為對象,以農業經營為核心,借助對信息傳送、物質運輸、資金流通等方面的控制調整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商、農產品種植加工戶、農產品經營商戶、農產品消費目標顧客之間的利益需要,由農用產品原材料采購起,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采購運輸、分布銷售等的一整套過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或消耗使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效率達到最優水平,在從生產采購到滿足最終顧客需求的整個過程中,將合適的產品以合理的價格,及時準確地送到消費者手上,其中包括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環節高效率的運作(吳孟霖,2015)。
二、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一)農產品本身的特征要求對傳統供應鏈管理進行創新
我國是農產品生產大國,且農產品品種豐富。農產品尤其是生鮮農產品具有水分充足、易腐爛、保存時間短的特點。不同的農產品在從田間地頭到達消費者餐桌上的過程中的運輸、保存的工具和方法都不一樣,按我國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方法,在經過多渠道的運輸后,在運輸、保存過程中因為時間長,會導致很多農產品在到達消費者手中之前就已經腐爛了。因此,對于農產品這種特殊的消費品,通過對傳統供應鏈進行管理創新,縮短其在流通過程中的時間,將有利于其銷售。
(二)農戶分散經營、生產無組織化,不利于提高農民收益和農業生產效率
我國農戶在生產過程中,由于農村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絕大部分都是分散經營,集約化、專業化生產經營的農戶很少。這些農戶一般都是在滿足自己對農產品的需求后還有剩余,會自主進入當地集貿市場進行銷售。在銷售過程中,其議價能力很低,這使得農民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賣不到好價錢,農民收益低。同時,在無組織化分散經營的方式下生產和銷售農產品,不利于農戶對土地資源、農產品生產資料資源、農戶時間和資金資源等,有效率地利用。
(三)農產品銷售中間渠道過多過長,物流成本高,導致農產品不能順利地實現銷售
在現在互聯網條件下,由于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發展完善時間不長,我國絕大部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還停留在要經過多級中間商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傳統渠道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每年都會出現這樣一些怪現象,一方面是農戶豐產不豐收,每到水果等農產品采摘的季節,因為中間商的收購價格低,農戶寧愿讓水果爛在樹上也不愿意采摘銷售;另一方面,需要消費這些水果等農產品的消費者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媒體報道這些水果被浪費而不能購買到,即使能在賣場買到一部分,其價格也是高得離奇。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農產品在銷售過程中因為中間環節過多導致物流成本太高;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國物流設備設施的落后,冷鏈物流系統的不健全,使得很多農產品在運輸、儲存過程中腐爛、損耗掉了,這些損耗也提高了農產品物流成本,同時也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消費質量。
(四)農產品生產和消費信息不對稱,農產品生產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由于地理環境、氣候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我國農產品生產相當分散,而且很多都是小農戶獨自經營,農戶生產什么、怎么生產、生產多少,完全由農戶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進行。雖然在現有電子商務條件下,有些農戶也能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自己的農產品生產,但還不能完全與農產品消費市場的需求完全對接。
農產品供求信息的不通暢,使得農戶生產的農產品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這樣一來,農戶雖然花費了較多的成本生產,但是其生產的農產品卻不是市場上需要的,即使能銷售一部分,也不能賣到比較高的價格,這不利于農戶生產活動的開展,同時,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滿足。
從以上分析看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迫切需要進行創新。
三、互聯網條件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創新的措施
(一)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組織農產品生產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針對我國農民生產分散性的特征,根據當地地理條件及農產品特點,組織適合本地農業經濟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戶開展有組織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能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資金及人力等資源,高效地組織農產品生產。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下開展農產品生產,還有利于對農產品生產流程進行科學規范,并對農產品質量進行安全監控。
(二)利用互聯網的信息管理功能,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信息流通
利用互聯網信息管理的及時性、互動性,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是實現農產品生產和消費信息流通的有效途徑。通過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買賣雙方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全國農產品供需信息的交流和溝通,能準確地了解農產品的市場供求情況,及時調整農產品的生產品種、數量和質量,做到按需生產。
在我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城鎮居民和一部分農村居民能方便地利用電腦、智能手機,及時、方便地了解各方面信息,但絕大部分農村還沒有互聯網的基礎設施設備,而且絕大部分農村居民在利用電腦、智能手機了解各種信息為農業生產服務方面缺乏應有的技術,這是我國要實現在農村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農產品生產銷售的一大障礙。基于這種情況,需要我國政府部門發揮作用,加快農村地區互聯網設備設施的建設,利用各種渠道開展農民培訓,提高其利用互聯網的技能。
(三)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創新農產品供應鏈模式,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
農戶分散經營、農產品生產規模小等這些特征,要求在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中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這樣,農戶生產的農產品按一定的要求統一運送到當地物流中心,可以大大節約中間商到單個農戶收購農產品的成本。在農產品供應鏈模式上,可以鼓勵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組織開展電子商務平臺直銷模式,也可以開展本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本地連鎖超市對接的農超模式等來銷售農產品。這些模式都可以很好地減少農產品銷售的中間環節,降低農產品的物流成本,既增加農民的收入,又可以讓消費者買到物美價廉的新鮮農產品。
結語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創新是適應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需要的一項工作。在互聯網條件下,要針對我國農產品生產的特點,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農產品集約化、規模化高效生產;同時,要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建立的基礎上,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的信息管理功能,實現農產品供需信息的交流溝通,做到按需生產,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通過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創新農產品供應鏈模式,降低物流成本。
總之,通過對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創新進行研究,可以為我國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提供一條高效的管理網絡。
參考文獻:
[1] 高會.論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4,14(3):79-91.
[2] 郭全洲,譚立群,王惠霞.基于質量安全的食用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創新研究[J].財務與金融,2012,137(3):73-77.
[3] 吳孟霖.國內外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研究綜述及展望[J].學術論壇,2015,(3):137-139.
[4] 彭劍,王劍波,肖華茂.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長株潭農產品供應鏈管理運作模式[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8):4976-498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Internet
WANG Jin-ya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Hengyang 421005,China)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Interne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to organize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s,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platform,to achieve the circul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establish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duction base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reduce logistics co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supply chain management;management innovation
[責任編輯 安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