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亞娟
摘 要:大學校園是大學師生工作、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場所,由于師生的生活離不開各種物質性條件保證,因此,大學校園里的商業活動與大學校園的發展一直存在著一種共生關系,隨著近年來全國各大學的擴招與大學城的擴建,大學生參與校園商業活動的發展勢頭更呈上升趨勢。
關鍵詞:校園商業;創業;大學生;利與弊
一、前言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的規模日益龐大,由此形成了相對集中的高素質消費群體。與此同時,大學生群體有著較為前衛的消費心理和觀念,具有強烈的品牌意識,特別是對中國未來的高端消費市場影響巨大。因此,很多商家不論是基于眼前的利益或者是為將來的市場培養消費群體等目的,都會擴大與大學生的聯系,由此增強了學生的商業意識,使得大學生的校園商業活動行為增多。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經濟較為困難,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學業,他們總是希望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一些商業活動以貼補生活,目前,從事校園商業活動的大學生中,生活較為困難的同學占據了很大的比例。
二、大學生的校園商業活動類型
大學生的校園商業活動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作為商家的校園經紀人。校園經紀人主要是大學里面各個學生社團的成員,他們的商業活動主要是為該學生社團籌集活動經費。通常,他們以學生社團的名義,代表學生社團與商家進行聯系和協商,為商家在大學校園內進行其產品宣傳或者產品促銷,從而獲得商家對該學生社團的資金支持。
(2)在校園內部代理商家的產品。由于一些商家在大學校園內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或者產品經營權,因此,一些精明的商家為了占領高校市場,通常會尋找一些學生在校園代理他們的產品,通過這些學生代理,將自己的產品打入大學校園市場。一般來說,學生代理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全權代理商家產品在校園的獨家銷售權,雙方確定最低銷售額,學生的銷售業績與他們的利潤相關,同時學生要承擔損失賠償風險:另一種是學生沒有獨家銷售權,也沒有最低銷售額,學生只負責銷售商家的產品,雙方在議定所銷售產品的底價以及提成比例后,根據最終的銷售業績提成。
(3)學生自主經營。在大學校園里,學生自主經營的情況非常普遍,而且形式多樣,但學生自主經營的情況也最為復雜,人員流動性大。有在大學校園里擺攤設點的,也有自己租門面經營店鋪的。經營的商品不僅是一些用過的舊貨,也有各種新的小商品、圖書、生活用品,甚至還經營服裝、電腦以及電腦配件等等。
(4)利用業務時間做兼職家教。家教是大學生校園商業活動中最為普遍的形式。家教不需要大學生投入資金,而且可以鞏固大學生所學的知識,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大學生從事家教的對象多數為還未步入大學的小學生和中學生。
三、大學生校園商業活動的利弊分析
1.大學生校園商業活動的有利方面
(1)商業企業開始進入校園,一方面解決了學生社團文化活動經費的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培養了學生社團干部的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和市場意識,在學生當中培養了一批專門的校園經紀人。
(2)滿足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與其他商家相比,大學生對自身群體的價值取向、消費心理和觀念要更為了解,尤其是知道什么是這一群體最需要的。他們總能在第一時間內捕捉到有關大學生最新的商機,他們經銷的商品物美價廉,深受大學生群體的喜愛,較好地滿足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
(3)緩解大學生的經濟困難。大學生參與到校園商業活動,能夠獲得一定的利潤,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生活窘迫的局面,尤其是對于那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為他們順利的完成學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4)增加了社會實踐經驗和能力。大學生參與校園商業活動,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市場觀念和競爭意識,加強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有利于大學生更好的認識和適應社會,增加他們的社會實踐經驗和能力。
2.大學生校園商業活動的弊端
(1)對傳統的校園文化帶來了沖擊。大學生校園商業活動的增多,使得校園的商業氛圍越來越濃,對傳統的校園文化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過多的商業元素不利于高校學術氛圍的營造,可能會出現學生越來越重視商業利潤,而忽略了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學術浮躁現象的蔓延。
(2)對大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助長了大學生的功利主義思想。當學業與商業活動發生沖突時,很多學生都會利字當頭。由此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甚至出現掛科現象。校園濃厚的商業氣息,還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部分學生的功利思想,由此導致學習浮躁情緒的產生和蔓延。
(3)造成了校園的。大學生的校園商業活動普遍缺乏商業、稅務等部門的監管,商品質量良莠不齊,價格隨意,經營秩序混亂。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校園商業活動中,他們頻繁的穿梭于校園的各個角落以及寢室宿舍之間,嚴重干擾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其他同學的學習生活。校園商業活動還造成了校園環境的臟、亂、差局面,加大了安全隱患。
(4)出現糾紛,造成經濟損失。多數大學生欠缺專業的商業知識和經商經驗,經營中血本無歸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大學生的校園商業活動多數為無證經營,他們主要是通過學生對學生的交流方式推銷商品的,很少有自己固定的經營場所和銷售憑證,由此很難保證他們所銷售產品的質量,更不要說售后服務了。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管,商業糾紛時有發生。還有一些給別人打工的大學生,由于經驗不足,沒有簽訂相應的合同或者協議,在自身權益遭受損害時卻很難得到保護。
參考文獻:
[1]李芳.高校校園文化商業化傾向探析[J].價值工程,2010,(2).
[2]鄒志強,陳錦秀.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和載體淺析[J].高教研究,2006(2).
(作者單位:河南城建學院能源與建筑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