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浩
摘 要:防洪是鐵路運輸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防洪工作對確保鐵路運輸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做好防洪工作,需要我們不斷進行思考與探討。
關鍵詞:防洪;鐵路運輸;思考
1 概述
2015年我段累計發生較大規模降雨8次,期間雨量出巡報警32次,限速報警3次,發生各類水害35項。尤其是8月1日,北同蒲線陽曲地區突發強降雨災害,1小時降雨量達到38.3mm,造成各類水害7項,我段均及時進行了搶險處理。
2015年我段防洪工作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與我段切實落實安全風險管理,積極推進防洪工作由被動應對向主動防范的轉變息息相關。
2 主動防洪、全員防洪
防洪工作是鐵路安全運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設備安全度汛關系到鐵路的正常運營。針對我段管內氣候異常多變,降雨強度大、雨量集中、持續時間較長的客觀實際,并結合鐵路沿線山體較多、高路堤、深路塹范圍較廣的特點,我段在汛前3月份就開始著手進行各項防洪準備工作。從增強防洪意識,強化全員思想教育入手,使“全員防洪、預防為主”的思想人人皆知。汛前由段勞動人事科與職工教育中心分別對全體干部職工進行了防洪知識培訓,組織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鐵路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細則》及上級有關規定。由橋隧科與安全科在鐵路沿線水害易發地段組織開展了多次防洪搶險應急演練,通過演練,鍛煉了隊伍,保證在水害發生時真正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縮短水害搶險的時間。
3 超前做好防洪準備工作
3.1 超前進行汛前大檢查。結合段歷年水害的發生特點和設備狀況,由段領導牽頭組成汛前設備檢查組,對管內所有正站線進行了平推式徒步檢查,全面調查掌握了管內所有山體、水庫和防洪危險處所的情況。2015年通過汛前調查,我段共確立了Ⅲ級防洪地點16處,防洪重點區段2個。
3.2 超前做好設備整修和危險地段的預搶工作,提高設備抗洪強度,減少災害損失。汛前我段組織各線橋車間對管內各種排水設施進行了清淤和疏通整修,確保了汛期排水通暢。
為確保汛期路基設備狀態良好,汛前對路基薄弱處所進行了整治。春融過后,部分新頂進立交橋涵兩端填土開始出現下沉開裂、陷坑,為及時消除病害,我段組織相關線橋車間采用三七灰土、水泥灰土、麻刀瀝青膩縫等方法對病害路基進行了整治。
為了保證沿線山石在雨季不發生崩塌落石災害,汛前我段組織橋隧車間對線路兩側山體進行了平推檢查,并利用天窗對浮石進行了集中清理。
3.3 超前做好抗洪搶險物資儲備與防洪搶險力量的準備工作。根據路局規定,我段在各線橋車間、工區均儲備了防洪備品,確保在防洪期間搶險物資及時供應到位。
3.4 加強與氣象部門聯系,加強防洪預報工作。汛前我段積極與原平氣象局進行聯系,簽訂了氣象預報服務協議,保證汛期能夠及時收集掌握管內各地區氣象信息。
3.5 加強防洪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汛前我段組織開展了2次防洪應急演練。通過演練來查找在防洪搶險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通過演練有效檢驗了車間在險情發生后的快速反應能力,達到了鍛煉隊伍的目的,為我段防洪搶險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4 科學制定防洪預案
我段根據管內設備情況和防洪危險處所分布情況制定了科學的防洪搶險預案。防洪預案確定了汛期危險處所,并對所有危險處所編制了專項防洪應急搶險預案。預案內容包括每處防洪危險處所的地形地貌、交通條件、人員材料機具儲備情況及發生水害時搶險人員機具材料進場的方式與路線等,一旦發生水害,可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并參照預案迅速投入搶修。
5 汛期嚴格落實防洪制度
5.1 有效利用雨量監測系統。段防洪辦公室利用管內14臺雨量計時時掌握管內天氣信息和監控雨中、雨后設備檢查。通過雨量監測系統終端獲取管內各站區的雨量信息,清楚掌握降雨分布、雨量大小及降雨趨勢,及時通知和指導相關車間或班組加強防洪水害應急防范工作,確保了在水害發生時能夠快速搶通線路。
5.2 及時發出天氣預警。段防洪辦公室與原平氣象局簽訂了《汛期氣象服務協議》,充分利用段防洪辦公室和氣象局的專業氣象服務平臺,準確掌握管內災害性天氣的發生和變化趨勢,及時有效地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建立短信與微信平臺,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通過手機短信或防洪微信群發送給全段干部職工,使每名干部職工都能夠清楚當前的防洪形勢。
5.3 嚴格落實重點地段檢查制度。一是包保干部對所包保的重點地段每周檢查一次,連續降雨時,包保干部要住在包保車間或工區,帶領與指揮車間或工區人員進行雨中、雨后檢查,確保責任區段內的行車安全。二是對汛期危險處所實行指定專人監護制度,并為監護人員配備防護用品,通訊器材,以便在水害發生時,能夠及時與段調度指揮中心和臨近車站進行聯系。三是嚴格執行干部添乘制度。按照“有雨就有令”的要求。在工區加強地面巡查、看守人員重點監控的同時,機關干部排班添乘。
5.4 構建汛期降雨警戒機制。一是結合我段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原平工務段汛期降雨警戒管理辦法》,根據降雨情況及時實施出巡警戒、限速警戒和封鎖警戒。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若影響行車安全時,堅持“先防護后處理”的原則,做到隨檢隨報;不影響行車安全時,要重點監護檢查,做到一檢一報。二是當雨量達到出巡值后,車間、工區負責人接到段調度的通知后,立即指派專人在車站《行車設備檢查登記簿》進行登記,內容寫明降雨出巡、限速、封鎖三種警戒情況下的警戒范圍和限制速度,同時派人冒雨出巡。雨量解除時,車間、工區負責人(或駐站聯絡員)在確認相關工區巡查完線路的基礎上,向段調度匯報,確定行車條件,并進行銷記。
5.5 嚴格執行水害匯報制度。發生影響危及行車安全的水害時,要求立即上報段調度指揮中心與防洪辦公室,同時,要在最短時間內將災情調查清楚,將水害發生時間、地點、雨情、水情、災害損失等一并上報段調度指揮中心與防洪辦公室。
6 總結
2015年,全段各級干部職工均能夠認真貫徹落實路局、段各項防洪工作要求,積極開展雨中、雨后檢查,及時預警,快速搶修,確保了管內行車安全,實現了我段第十一個防洪安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