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雷
在《中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大綱》里有明確定義,中職學校的德育,是對中職生進行思想方面、政治方面、道德方面、法律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全面教育,德育是中職學校日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體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中職學校作為培養技能型勞動人才的主陣地,培養的人才要直接面向社會,從事勞動實踐,他們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更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國家大力扶持中職教育,各中職學校更要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實效性。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眾所周知,當代中職生的素質相對較低,給中職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困難,也讓班主任的工作感到了沉重的壓力。因此,如何有效對中職生進行德育,提高中職生德育水平,使廣大中職生成為全社會德才兼備的人才,將是今后中職教育過程中的重點工作。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對中職學校德育的看法。
一、中職學校德育的誤區
指導思想不端正,對德育工作認識不夠深刻。有些學校把德育課程作為與基礎課程不相關的專項課程,導致其他學科師資力量很難參與其中,造成德育常被忽視的現實。德育工作不應該與其他教育相割裂,如果人為地拆開,就破壞了教育的整體性。許多教師也會有這樣的心態:我是學科教師,做好本職學科教育即可,德育我不管。表現出這樣逃避德育職責的態度,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沒有盡到“教書育人”的根本責任。
對學生的過分遷就,德育不深入。一些學校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經常寬松處理,有時甚至放縱學生,放松了對中職生的德育,導致學生沾染不良思想,養成不好的道德習慣,極大地影響了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培養。
德育課程呆板,載體單調,理論脫離實際。一直以來,德育多數是片面地強調了政治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并沒有真正地達到德育的目的。現在的學校在進行德育時,總是一味地空洞說教,方法過于單一,內容枯燥,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導致德育效果大受影響。多數人進行德育,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理論聯系實際,脫離實際。
二、加強中職學校德育的建議
1.改善思想道德建設格局
針對上文提到的德育誤區,如果還是用空洞的理論進行說教,已經行不通了。我們急需改善思想道德建設模式,建設以學校領導為主導、班級負責人或輔導員為骨干,不同科任教師以及其他教管干部共同參與的中職學校德育框架模式;建設以道德教育為主、其他教學活動輔助的德育途徑;建設形成全校參與、全程監管、多角度深入的道德教育模式,從而使道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指向性更強。
2.提升德育教師道德水平
有位教育學家曾說:“老師自身的道德水平對所教學生的影響是無比巨大的,是任何教材、任何名言警句、任何鼓勵和批評不能比擬的強大力量?!苯處熢谶M行教學過程中,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思想道德產生細微的影響。中職教育中德育的成功與否,與教師的道德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教師的日常行為規范,直接決定道德教育的質量優劣,更會影響中職生未來的各方面發展。因此,所有教師都要堅持“人人爭做道德教育模范”的工作理念,切實擔起道德教育的神圣職責,切實做到“課堂教學育人、日常監管育人、后勤服務育人”,起到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
班主任是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橋梁紐帶,在學校管理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日常工作當中,注重加強自身修養和能力,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對待學生更該再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多點耐心,受到感動,有所進步。
3.創設德育教學新方法
國家教育部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文件中對道德教育提出明確要求:要更貼近教學實際、拉近現實生活、走近中職學生,要充分尊重中職生思想道德培養規律,要明確職業培養和身心健康兼顧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實踐操作、突出獲得體驗、突出習慣養成,使職業知識水平的提高與道德品質的提升相協調、相促進。
在創設德育教學新方法的思路上,應當瞄準提升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既可以在課堂上巧設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廣泛參與事件性、情境性、研討性德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切身體驗,也可以讓已參加過實習的同學用親身體驗來告誡在校同學,或者有針對性地引入先進企業文化,用社會發展現實情況來教育學生。要進一步創新和豐富校園文化,中職學校校園文化應該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力倡導學生增強團隊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培養協作能力,著力提高學生法律意識、誠信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
中職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應與時俱進,更要循序漸進地進行。中職德育要適應中職生的自身培養特點和道德認知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全面探索教學新模式,為培養更多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的社會實踐型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商務學校學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