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霞
【摘 要】3-6歲正是習慣養成的敏感時期,抓住這一時期培養,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使幼兒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將關系到幼兒一生的發展,為培養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兒童將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幼兒教育 文明禮儀 行為習慣
一、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自然在制定教育目標時應該首先考慮。社會需要幼兒為其輸送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參與政治、經濟、文化活動,能為社會和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的人,這就決定了在制定教育目標時,必須間接或直接地反映社會的需要,打上時代的烙印。
幼兒思想單純,可塑性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幼兒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家長的一舉一動都要堪稱幼兒表率,因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講,孩子最早的模仿對象就是家長。一方面,請家長要積極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的習慣,引導幼兒關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請家長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努力創造一個溫馨、友愛、文明和諧的家庭氛圍,潛移默化的熏陶孩子的心靈,使他們在愉快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兒童在3—6歲的可塑性最強,所以在這個時候對其進行教育,更能使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我們利用每周禮儀教育對幼兒和對家長的具體要求,告知家長,讓家長根據要求創設與之相適應的家庭環境,使幼兒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連續性,讓幼兒在講講、看看、玩玩等親子活動中學會運用禮貌用語,并樹立學習的榜樣。因此,幼兒教育要更好地擔負起雙重任務,就必須密切關注社會的發展趨勢,開拓思路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不斷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
二、文明禮儀
禮儀教育要從小開始,禮儀是一個人心靈程度的反映。幼兒的禮儀教育關鍵在于加強幼兒的愛心教育。禮儀教育的必要性就是禮儀教育的實質性,也是培養人的教養,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與他人相處。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在幼兒園中,加強文明禮儀教育,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3—6歲正是習慣養成的敏感時期,抓住這一時期培養,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使幼兒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將關系到幼兒一生的發展,為培養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兒童將起到重要作用。
教師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教師的日常行為、言談舉止和情感態度隨時都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常常觀察教師,并自覺不自覺的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師與教師之間也應熱情有禮貌的打招呼,平時要給幼兒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作用。例如:有一次我班樂樂的媽媽臨走時給他說再見,可樂樂并沒有理會,我看見后忙走了過去,主動和樂樂的媽媽有禮貌的告別,其他小朋友聽到后大聲說道:“阿姨再見!”看到這個情景,樂樂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急忙跑過來說:“媽媽再見!”。
幼兒自己的經驗也是學習文明舉止的源泉。幼兒觀察同伴行為的好壞,比評定自己行為好壞要快,而且看得很清楚。因此,我就有目的地對幼兒行為加以引導。每天我都要把新的發現告訴小朋友。如:我對小朋友說今天睡午覺的時候,我發現張景然對朱夢含說“請你幫我把褲子拽下來好嗎?”然后說了聲,謝謝!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幼兒的禮貌行為,我都會加以鼓勵并告知和引導其他的小朋友,向他們學習。“禮貌不花錢,但卻能換來巨大的經濟價值”。這是我國在近些年的改革開放中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幼兒年齡小,是養成文明禮貌習慣的最佳時機,所以應該重視對幼兒的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
三、行為習慣
(一)良好的衛生習慣
幼兒園的衛生習慣是德育工作的一項內容,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對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質有重要影響。因為衛生影響人類的生活,所以培養幼兒的良好衛生習慣也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把幼兒的衛生習慣的教育作為幼兒園德育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幼兒的個人衛生習慣教育、集體生活環境衛生教育、公共衛生規范教育等方面,都有著具體的要求。
(二)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影響到人的文明素質水平,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已經形成了許多公認的生活習慣禮儀要求。但近年來由于對人類禮儀教育重視不夠,一些家長忽視了對幼兒生活習慣方面的禮儀教育,這就需要幼兒園為幼兒進行生活習慣的教育。幼兒的生活習慣教育的主要內容有:進餐、睡眠、午睡規范和生活樸素教育及獨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進餐時不說話、不撒飯、不剩飯菜、睡覺時不影響別人,不能趴著睡、要右側臥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習慣教育一般以規范和制度影響的養成教育方法為主。
(三)良好的行為習慣
人的行為習慣是人的文明素質的外在表現,坐、立、行的姿勢是否正確也影響著人的整體素質的發展,中國的俗語講“站如松、坐如鐘、走如風、臥如弓。”實際上就是對人的行為習慣所總結出來標準要求。當然由于幼兒的年齡還不具備達到這種標準的條件,但我們也應該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訓練,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基礎。
想要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需要教師做大量的工作,同時還需要家庭、社會的配合,更需要幼兒的實踐行動。只有這樣,文明禮儀之花才會在幼兒心中扎根,幼兒才能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才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