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全
摘要:在中職數學學習中,兩極分化的問題極為突出,要改變這種狀況,因材施教顯得極為必要。鑒于各種主觀及客觀的原因,不少教師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并沒有落到實處。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方式。
關鍵詞:中職數學;分層教學;必要性;分析
通過以往的教學表明學生在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上存在差異.在普通中職,學生的素質存在偏差,導致學生在對中職數學的領悟和掌握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必將對中職數學帶來不好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采取“一鍋端”的教學模式,沒能夠對學生的能力差異進行分析,依然讓所有學生在同一的環境教材下進行,必然會導致,優秀的學生覺得知識不夠,較差的學生會覺得知識掌握不到位.這樣不能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沒有確實的履行因材施教這一手段,不利于學生的充分發展,將會導致兩級分化嚴重,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情況.基于上述情況,對中職數學進行分層教學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一個班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尤其在中職數學學習中,由于初中教材難度不大,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對象是常量,側重于計算和形象思維,學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內容的深度、廣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較大的變化,許多內容難度大,方法新、對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較高。從而兩級分化的問題極為突出,特別是剛升入高中對這些變化往往不能很快適應。如何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等生“吃得了”,這就決定了現行的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實行分層教學。所謂分層教學,即在常規的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個性差異,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選擇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與作業,因材施教,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二、在各教學環節中施行分層教學
①學生科學分組。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環節是對學生進行分層,在分層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現狀,做到有的放矢。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可以采用測試的方式,使用難度適中的試題對學生進行成績測試,據此進行分組,通常分為三個小組:A 組為成績較為突出的學生,命名為競賽組;B 組為成績中等的學生,命名為提高組;C 組為成績一般的學生,為基礎小組,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能在分組過程中體現出差等生的概念。分組不是一成不變的,通過定期的考核與檢測,可以實施進行分組的調節。②備課分層化。對學生進行分組后,教師在備課時便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 A、B、C 組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備課時體現出來。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層教學流于形式。哪些內容對各個組是必須掌握的,哪些內容是只作了解的,對不同小組在作業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這些都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③課前預習層次化。根據教學目標,明確提出各層次的預習目標。比如,可要求C層學生主動復習舊知識,基本看懂預習內容,試著完成相應的練習題,不懂時主動求教于別組的學習伙伴,帶著疑問聽課;B層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會參照定理、公式、例題的推演自行論證,并據此完成練習題,遇阻時,能自覺復習舊知識,能主動求教或幫助別組;A層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定理、公式要主動推導,例題要先行解答,能獨立完成相應的習題,力求從理論和方法上消化預習內容,并能自覺幫助別組同學。④作業分層化。課后布置多層作業是分層教學模式不可缺少的環節,應該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水平,針對性布置不同難度的課后作業。C層的作業以基礎性題目為主,盡量使C層學生在 20 ~ 30 分鐘內獨立完成作業,要減少抄襲作業的現象,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A層的作業是提高性、應用性作業為主,要布置那些體現靈活性、一般應用性的題目,使他們達到基礎應用的水平。⑤單元考核分層化。每一單元學完后,均安排一次過關考核,它以課本習題為主,著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據A、B、C三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同一份試卷擬定出不同層次的單元測試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個層次學生按規定要求自由選擇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題只要求A層學生完成,部分題只要求C層學生完成(可用附加題形式)。就是在統考中,也可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如上次考50分的,這次考60分就算達標了。⑥輔導分層化。輔導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在課堂上,筆者將學生進行分層授課后,在課外輔導方面,采用了讓學生之間通過互相交流達到學習輔導的目的,結果收到了很大的效果。我在課外,直接對A組的同學進行輔導,然后B組的同學由A組同學帶領,最后C組的學生由B組帶領輔導,結果是全體同學的積極性都高漲起來了。我對學生說,自己會做題并不能說明你真正弄懂了,你真正懂得可能性在于你把題目講給別人聽,別人也懂了。此外,我給學生說,你們都是老師的一部分,你們之間的相互輔導,實際也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學校行政方面的事情比較繁瑣,事情之多是可以想象的,給學生講清楚了這樣,學生都支持以及配合我的工作。
總之,分層教學在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績明顯提高,環境適應性明顯增強,對學習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高,老師對實驗班級學生的表現比較滿意,總體上看來,數學分層教學是成功的,但是還有很多問題要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孔慶郵.數學分層教學及研究性學習的探索實踐與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2002(1).
[2] 陳啟貴.高中數學教學實施“分層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中學理科教學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