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蘊琦 翟鳳瀟 楊坤 楊艷麗 張臘梅
摘 要 文章運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探討“工程光學”課程教學改革。根據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和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的學生的先期知識基礎和心理需求,參考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分目的、分層次設置。對兩專業的教學內容進行區分與側重,最終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積極性,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工程光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1.049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Optics" Based on
Maslow's Needs Hierarchy Theory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Using Maslow's needs hierarchy theory, the teaching reform in "Engineering Optics" is discussed. For the students of electron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considering to the up-front knowledge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the teaching contents are set differently with different objects and levels. Distinguishing the teaching knowledge, it could mobilize the students'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Maslow's needs hierarchy theory; Engineering Optics; teaching reform
1 現狀與背景分析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文中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①②該理論是組織行為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現代諸多管理理論中,需求層次理論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低到高,馬斯洛把個人的需要歸納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共五個層次。在當今社會中,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四種需求較為容易滿足,繼而人們開始追求實現自我價值、自我滿足。需求層次理論的提出,在世界上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各行各業紛紛把這一理論應用于生產實踐中。③④理論提出人馬斯洛認為:只有真正調動個人的內部動機,才能夠發揮人的潛能和創造力。從激勵的角度來說,需求層次理論對任課教師如何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在積極性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工程光學”課程是光電技術和測控技術的主干專業課程,學習該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和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均設置了該課程,且均作為必修課程進行教學。該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科學,內容較多且自成系統,需要扎實的先期數學和物理基礎,因此,被學生認為是一門“難學的科學”。在當前的課程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由于課程的難度以及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效果不佳。如何讓學生對枯燥、深奧的光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學好它,教學內容的設置至關重要。
本文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指導,探究“工程光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社會的人才需求)兩個方面出發,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2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進行分層次教學
“工程光學”課程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由于其自身邏輯性比較嚴密,教師在講授時一般會花費大量的課堂時間闡述重要概念和推導公式,這使得學生認為該課程相關知識點概念生澀高深,相關理論過于抽象,當較多的難點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學生會對后面知識的學習形成畏懼心理,認為自己學不會該課程,最終喪失了學習“工程光學”的興趣。由于本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和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是在不同的年級設置的該課程,學生具有不同的前期專業知識和不同的課程認知,所以任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學生已具有的知識基礎,區分學生的需求動機,采用區別對待的原則,對應地選擇相關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學生是在二年級上學期開設該課程,此時學生還未完成大學物理課程,對一些相對基本的光學知識尚未建立起相關概念。該專業學生尚未接觸過光學類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光學知識點、光學現象對學生來說無法切實感受到,不容易直觀建立起相關概念。在大學校園這一環境中,對學生來說,身體的安全需求都能滿足,但是從學業的角度來看,心理的安全需求主要來自該課程的成績高低,或者是能否通過期末考試。由于“工程光學”課程的難度較大,目前該專業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處于僅有心理安全需求的階段。在學習過程中,關注的重點是重要概念的理解,以及關鍵公式的應用,尚未到達和其他只是融會貫通的境界。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學生們不知道學習“工程光學”中的相關內容在今后的生活與工作中的用處,只把它作為大學里的一門必修課來看待。基于該專業的教學現狀,授課教師需弱化知識點的難度,讓學生從繁瑣的公式推導中脫離出來,重點理解相關概念及知識點的應用,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對自身專業修養有益的心理認知,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專業應用,滿足一定的高層次需求。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在三年級上學期開設“工程光學”課程,先修課程中已經學習過相對復雜的數理知識,比如電動力學和數學物理方法等,此時已經有相對比較完備的基礎知識體系;另外,該專業的學生也已經對光學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對課程中的相關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認知。三年級學生經過了一到兩年的大學學習后,已經比較熟悉大學課堂教學的特點,學習動機更加明確。現行課堂教學缺乏創造性和延續性,所授內容僅限于課本知識,并沒有和該專業后繼課程相聯系。由于當前教學學時的限制,授課教師無法將當前科技發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這就造成了學生僅限于學習基礎知識,通過考試,而個人的成就需求和未來的社會需求等高層次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下,高層次心理需求被低層次心理需求取代,而這種低層次需求對于學生來說基本不用通過努力就可以滿足,這就使學生慢慢失去了學習興趣。教師可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改革,對于學生熟悉的教學內容,比如,波的疊加和光的干涉部分,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已在大學物理部分重點學習過,所以已掌握的知識可簡要帶過,利用節省出來的時間組織兩次專題講座,把所授知識點與當前科技發展動態聯系起來,例如將光的干涉和光纖火災、瓦斯報警系統相結合,滿足該專業學生的成就需求等高層次需求。
所以,針對兩個不同的專業,在授課內容的設置上,需要結合學生的先修課程基礎,進行分層次教學。教師應該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需要結合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運用分層次教學,既滿足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的學生通過考試的低層次心理需求,又滿足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生的成就需求等高層次心理需求,真正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教學效果。
3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進行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目標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預期達到的學習效果,它具有預期性和激勵功能。激發動機功能能否實現,取決于該課程的應用價值能否被學生認同。只有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內部需要相一致,才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該動機轉化為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動力。學生個人的高、低層次需求已成為激發學生參與“工程光學”學習的主要動機,因此該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應該從是否滿足學生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社會需求,從該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工程光學”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和學生的社會需求等高層次需求密切相關的。對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面向光電信息器件研發和以此為基礎進行應用系統開發的高層次技術人才的培養需求,而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主要面向培養掌握機、光、電、計算機相結合的現代測控技術、精密儀器設計制造、測量與控制方面基礎知識、具有技術創新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從人才培養目標來看,兩個專業對“工程光學”的要求差距較大。簡單來說,前者的目標是培養研究型人才,而后者的目標是培養技術型人才。具體來說,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習目標是掌握扎實的光學理論,為后繼其他光學類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未來光電器件類的研究和開發進行知識儲備。需要該專業的學生不僅能夠應用相關知識,還需對相關知識的內在本質透徹理解。而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的學習目標是運用光學知識進行測量或者是從事精密儀器的開發和應用,該課程在該專業的知識體系中和其他電學類專業具有相同的地位,學生只需要掌握相關知識的應用,而對相關理論來源無需掌握,一定程度上滿足該專業學生的社會需求。
當前“工程光學”的教學內容與專業培養目標有所割裂,在課程授課內容上過多地考慮到光學學科本身的完整性和邏輯性,而缺乏服務功能,和該專業其他的專業課程設置聯系不多。結合兩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師在對兩個專業的授課內容設置上應把握學生的社會需求目標,授課重點有所區分。比如,“聲光效應”這一知識點,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需要從光學本質出發,透徹理解聲光柵的產生過程,以及該光柵的周期和外加電壓之間的關系,分析該聲光柵對從其中傳輸的光的作用,最后了解聲光效應在光學器件制造中的應用動態;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的學生無需對上述要求完全滿足,只需明白聲光效應的應用,例如可以形成聲光調制器,將連續光調制為脈沖光應用于光通信系統或光纖傳感系統。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兩專業對“工程光學”課程中知識點的社會需求這一高層系需求相差甚遠。
所以,“工程光學”課堂教學內容的設置應主動貼近學生的專業,充分參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諸多知識點的講授中區分側重基礎和應用,將授課內容和其他專業知識融合,盡力解決“學為所用”這一問題,使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和該專業學生的需求(深造/就業)緊密結合。
4 結束語
本文從教育心理學角度,探討了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對“工程光學”教學的啟示。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對工程光學教學有積極、重要的指導意義。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指導,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將課程內容設置緊貼人才培養計劃,將最相關的科學技術成果及其應用引入到授課內容中,改變目前相對孤立的課程內容設置。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師易教、學生易學的效果,增強學生光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注釋
① 陳興淋.組織行為學[M].北京:北方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② 朱志強.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評述[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2):124-126.
③ 劉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高效實踐教學上的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3(6):310-312.
④ 李陽.馬斯洛人本主義理論視野下的高校教學管理創新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