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剖析了當代網絡環境下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然后提出了在當代網絡環境下如何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方法,其中包含創新當代社會互聯網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充分利用網絡新資源優勢,積極擴展教育途徑和把控校園網絡輿情,對學生思想進行正面的引導。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環境;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 概述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當代高職院校教育的首要工作。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當下網絡環境的時代背景卻是一把雙刃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為高職院校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如何開展當代網絡環境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了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索高職院校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研究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相適應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式,對搞好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素質有著相當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2 當代網絡環境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
2.1 當代網絡環境非常有利于適合“工學結合”體系下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原因有兩點:
其一,當代互聯網文化有著多樣性與開放性兩個特征,這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校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提供一個非常優秀的環境,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運用移動平臺與互聯網等的多樣性、開放性、便捷性,來創造出自助、信任、平等、愉快的環境,營造一種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氣氛;
其二,互聯網有著交互性的平臺,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已經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約束與限制,我們可以建立一種與當代網絡環境緊密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機制,運用互聯網優秀的資源,構建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樣一種網絡平臺,以達到實現學生課堂學習、課堂外學習以及學生頂崗外出實習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美無縫銜接,從而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2 當代網絡環境提供了既豐富多彩又變化多樣的網絡資源,這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增添了許多新的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充分運用新媒體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和豐富多彩的教學表現手段,以圖像、文字、圖表、音頻、視頻以及多種手段相結合的復雜形式,形象生動地表達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加迅速地、更大范圍地向學生們傳播積極、先進的思想政治理論,宣傳黨和國家最新的政策、文件、方針,更好地克服傳統教育方式中時空的約束與限制,極大地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輻射力,其教育資源的互動性和靈活性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提供了雙向交流的嶄新模式。
2.3 當代網絡環境提供的虛擬世界、環境、角色不僅縮短了教師與學生時空之間的距離,更拉近了師生心靈上的距離,這對于消除人際交往之間的心理障礙、營造快樂融洽的交流氣氛、促進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度,有著極其有利的幫助。這樣的網絡環境不僅使得學生受教師教育的方式從以前的被動接受變為積極主動參與,而且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內容和形式更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認可。
3 當代網絡環境為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3.1 當代網絡環境體系的復雜多樣性與完全開放性,使得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特別不穩定,他們個性強,喜愛新鮮事物,社會經驗欠缺,極易受到反動思想和不良輿論的蠱惑,這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輿論控制導向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3.2 當代網絡環境的時代背景下,所有的信息都是資源共享,高職院校學生與教師可同時獲取信息,甚至只要學生肯多花時間、多投入,他們可以更先于或多于教師獲取最新的網絡信息,這就使得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文化素質、道德修養、心理素質等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使得教師必須要能夠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新事物,從而來探究當代網絡環境背景下的具實效性的工作辦法。
3.3 當代網絡環境的時代背景下,有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極度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游戲或角色,對虛擬環境和現實世界產生了混淆,對社會、學校、教師、同學、家人等周圍人和事皆表現冷漠,甚至出現了各類心理問題,如逃避現實社會、性格孤僻、迷失自我等,這就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采取有效性對策來促進學生心理恢復健康提出了要求。
4 增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方法與對策
增強當代網絡環境背景下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必須從當代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出發,應深入了解互聯網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結合實際、剖析原因,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法與對策。
4.1 對當代網絡環境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進行開拓創新。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緊密將互聯網與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兩者相結合,不僅順應互聯網的時代要求,也要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尊重學生主動性,認同與贊同關于學生自我價值的評定。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網絡文化的各種特點,及時針對社會大事、網絡熱點,向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價值引導;要及時發現現階段網絡環境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做好防范工作,尤其是對頂崗實習在外的高職院校學生,應通過網絡等資源建立完善機制如頂崗實習管理系統來管理好學生,同時,思政工作者更要注重高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積極運用互聯網的交互與開放性,使學生提升自我管理、教育、服務多重能力,對當代網絡環境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開拓創新。
4.2 充分利用網絡新資源,擴寬教育的各種途徑。
高職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展開各種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活動,做到網上與網下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取長補短。
①高職院校應要求輔導員、班主任密切關注校園網絡環境,主動通過網絡平臺參與思政教育在學生中的宣傳工作。加強輔導員班主任的培訓,提高他們運用網絡技術的水平,還應當與實際相結合,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網絡的特點進行工作方法、思路和管理制度的全面創新。
②高職思政工作者應當培養學生運用互聯網這一工具的正確素養和觀念,提高學生自身運用網絡媒介的水平。其一,應當努力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網絡信息素養,樹立高職學生正確的網絡道德與責任觀;其二,應增強網絡心理教育,加強高職學生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變換的適應能力及心理素;其三,應把普及網絡技術、網絡思政教育納入必修課程計劃,以此來提高學生抵制和分辨垃圾信息的能力。
4.3 做好校園輿情工作,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正面引導
在互聯網開放的環境下,高職院校要積極、有效地開展網絡輿情工作,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真正做到有準備,能防患于未然。應注重對班級輿情信息全面、及時收集,密切掌握學生常用的各類網絡平臺,如QQ群、微信群、飛信群等。學校宣傳部門、學工部、校團委等部門要積極加強對主題紅色網站、校園貼吧、學院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的全面監督與管理,加大對網絡輿論的源頭管束,努力在構建健康、積極的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對高職學生的正面引導。應培養網絡監管隊伍,能對網絡上的思想動態進行監督、了解,做好網絡輿情調研工作,能及時刪除相關不良信息、垃圾信息,對一些不正確的、有煽動性的信息與觀點進行合理引導與解釋。還應注重挖掘、培養積極向上的學校及班級學生干部隊伍,通過他們的正面影響力來為網絡發布主流聲音,加大正面的主動權和控制力。
參考文獻:
[1]付艷.提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
[2]馮士艷.網絡環境下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問題研究[J].考試周刊,2012(41).
[3]孫珊.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4]陸培中.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對策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3.
作者簡介:
王司娟(1981-),女,湖南常德人,碩士,政工師,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