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魯 趙栩彬

摘 要:服裝擁有社會意義,它是技術、藝術、文化、科技、醫學、國家的物質載體。現如今服裝設計越來越追求國際時尚的設計觀念,但這并不等同于如今的時尚服裝設計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服飾元素不相聯系。服裝的內涵不僅僅表現在保暖護體的基本作用上,還肩負著歷史的使命,這些都是服裝自身所帶來的歷史的變遷,伊夫圣羅蘭曾經說過:“時尚易逝,風格永存。”本文就以如何將時尚服裝設計與歷經千年的中國服飾文化相結合所產生的那種自然的、樸實的,卻極其富有內涵的服裝。
關鍵詞:傳統文化;服裝設計;融合創新
1 對服裝傳統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服裝的最根本資源不同時代他們都會由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社會環境和宗教文化的熏陶形成各自的視覺文化特征,例如:巴洛克洛可可風格、古希臘風格等等,這些在現代大師作品中盡可彰顯,將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與設計理念的結合成為涉及品種的靈魂,當然這些風格的差異促成了服裝作品的精神支柱,這也是展示自己國家的文化特色和美感,詮釋了獨特服裝設計品的魅力所在。
中國在千年的風雨沖刷中筑起了綿綿的長史,這也促使中國的藝術遺產極其的輝煌渾厚。它以純真平淡質樸的符號化視覺語言及獨到的視覺心理、民族獨特風格以及人文情懷充斥著傳統文化的綿延之路,例如:剪紙、書法、國畫、戲曲、工藝美術等等,不斷的積累從視覺上向我們世人展現了不同領域的美,從形式上不斷的磨煉盡其美感。本質上是我們的物質財富,也是我們民族凝聚的體現。
2 服裝設計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下的問題
在服裝設計中,傳統文化的運用大大提升了服裝的內涵和感染力,是服裝的自我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進而迅速的提高服裝的知名度,在社會乃至國家從視覺角度擁有辨識度,增加附加值,潛移默化的影響設計潮流和大眾的審美,同時加深著文化內涵的服裝設計。在服裝設計中注入的傳統文化也是對文化的延續,對歷史的繼承與活化,沒有文化支撐的不論是設計還是企業都是空洞沒有靈魂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我國服裝設計師對傳承中國文化在服裝上的運用有不少問題,因而我們僅從以下問題加以探討:
(1)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理念推動,中國文化以自己獨具魅力的身影深深吸引著設計師們,同時國際上有些設計師以具有影響力的運用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的手法設計出的服裝陸續登上國際T臺,國內的設計師也開始注重我國的傳統文化的傳播,但卻盲目地跟風、純粹的模仿,缺乏自我對傳統的了解,也缺乏對其個轉換運用的手法。
(2)我國設計師對國家傳統文化元素了解不夠深徹的情況下運用文化元素,缺乏認知的情況下極其容易將元素直來直用、用法單一,缺乏創新性,脫離了自己的文化生活環境,沒有找到自己的風格,創造也失去了鮮活的源泉,只能成為別人生活方式的“制造者”。而且,就我國在宣揚傳統文化以及學校教育中也有些許欠缺。
(3)設計者容易走為了單純彰顯傳統進行設計的行為,不單單是復古的、過于藝術化和形式化的,對消費者市場沒有充分調查定位,缺少消費市場。他們忽略了人與設計品之間的相互聯系,“設計師為人類服務的”的宗旨,單純設計“傳統”而進行的違心設計會適得其反。
3 解決在服裝設計中傳承文化元素的問題
服裝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服裝的精神所在,不僅對文化的傳揚有積極作用促使人與社會以及國家與國家之間對中國文化的深刻了解,也會使設計品增加感染力富有靈魂而不是蒼白淺顯毫無個性的。設計不是孤立存在的,單純的設計是不會長久持續發展的,一切設計是以人為本,以人的生活以及精神所需為基準,同時設計師將設計品結合市場消費的狀況促進經濟增長擴張市場范圍,進而雙方同時提升知名度。
面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豐富的內涵和多種多樣的形式,通過現今當代的消費者思維方式與行為生活適當的將服裝設計與創新性的文化元素結合,放低設計師的身位,做出具有國際影響的設計,將服裝設計的三大主題面料、色彩與款式恰當的融合傳統文化元素,再加上設計師自我的表現力,將充分展示設計品。
(1)設計師在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繼承、改良、發展是在對傳統充分的知識的前提下,賦予設計品新的造型、新的理念。通常,服裝設計都是以一些特定的符號來表現其中所蘊含的含義。因此,我們在進行服裝設計時要充分的發掘傳統文化中的符號元素。對文化進行詳細的分析、歸納、總結,加以開放性的思維方式,以一種符合消費群眾恰當的表現出來。例如,(如圖1)繭跡原創禮服定制是設計師李吶的原創設計品牌,并且一直堅持自主設計、制作、量身定制的禮服傳統。繭跡定制禮服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禮服或旗袍,不僅尊重傳統,同時還融合最新的設計元素制作出具有時尚觀感,開朗跨界的高級定制成衣。
(2)傳統的文化元素在去粗取精中蘊含了先人的開闊思維和豐富的想象,例如:青花瓷、青銅器的饕餮紋、暗八仙、八吉祥等等,他們都深含中國先人對他們賦予有深意的故事。又如,中國民間美術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的剪紙藝術。將這些元素進行提取創新融合并且運用,灌注設計者的個人情感以及對文化元素個人的情愫,這將會展現出新穎別致的服裝效果和消費市場的積極反應。
4 結語
“民族的是世界的”,重視傳統民族文化,立足于此,以現今時尚潮流來表現中國傳統元素,摒棄對傳統形而上學的繼承,放下純粹的挪用照搬的行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的風格。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的服裝設計中的延伸才能將中國這些蘊含深厚的文化帶出國門,讓世界去認識并欣賞它,傳揚中國風韻。
參考文獻:
[1] 張豈之.中國傳統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丹.現代服裝設計中傳統文化的闡釋[J].哈爾濱學院學報.
[3] 陸紅陽,喻湘龍.現代設計元素服裝設計[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6.
[4] 胡宗孝.服裝設計藝術[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
作者簡介:李曉魯(1961—),男,河南潢川人,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服裝與紡織品藝術。
趙栩彬(1991—),女,河南鄭州人,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設計學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服裝與紡織品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