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先
摘 要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和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數學教學標準》2011年版的目標任務。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認真改進教學方法,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認真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 學習興趣 數學問題 實際活動 求知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0096-02
構建充滿活力的小學數學教學新課堂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在這其中,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動力就是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而執著地去挖掘、探索教學內容。學習活動中他們才會好學、樂學,進而變為善學。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是強調學生主體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性發展為目的。從而讓充滿活力的新型小學數學課堂得到構建。本文針對讓興趣成為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的調動因素談談一些教學建議:
一、讓興趣在具有牽引魅力的數學問題中產生,以起到活躍課堂的效果
以引導學生解謎的方式能夠誘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探究數學問題的答案所在。其最好的方式是根據所學的內容知識巧妙設置疑問,然后誘導學生像解謎一樣追尋經過,由此產生一定的學習激情。如在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是多少》與《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這兩個概念時,學生容易混淆。為避免學生對這兩個概念的混淆,我是這樣設置疑難的。讓學生拿出學具,同桌學生左邊一位擺,右邊一位觀察,“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是多少”要求:第一行擺6個三角形,第二行擺的比第一行多2個。當學生擺完后,問:第二行是怎么擺的?學生便會輕而易舉地回答:先擺與第一行同樣多的6個三角形,再擺比第一行多的2個三角形。又問:第二行擺了多少個?用什么方法計算,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很容易列出2+6=8。那么,“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同樣也讓學生用學具擺,同桌右邊一位擺,左邊一位觀察要求:第一行擺6個三角形,第二行擺8個三角形,當學生擺完后問: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了幾個三角形?怎樣求?學生通過觀察,就可以得出第二行比第一行多2個三角形。即8-6=2,在教學這兩個例題時,適時指導學生直觀操作、對比,使學生思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正確區別異同。還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有的可能會提出一些讓人非議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并引導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慢慢體會、慢慢發現、慢慢領悟,解決疑難,達到預期目的。這樣既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又能帶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意識。
二、科學利用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激情,讓他們樂于投入課堂學習
數學知識好多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活動融合起來,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找到樂趣。例如在植樹中我們可以這樣引入數學教學知識,將植樹棵數平均分給了三年級三個班,結果人數較少的(1)班便會產生爭議,我們班人數少,這種分法不合理。這時我們可以順著學生的激情提出這樣的問題:“對,我們的同學能大膽正視這種不合理的平均分配方法。請同學們想一想,應該怎樣分配才比較客觀、公正?”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爭先發表自己的意見。于是我抓住“火候”繼續啟發、引導,最后由學生討論,決定按各班人數比來重新分配,從而加深了對按比例分配問題理解。
三、有效組合新型課堂,讓興趣在課堂中發揮積極作用
1.創設民主教學氛圍,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要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該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讓他們自覺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以便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使主體作用得以發揮和體現。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知道,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雙向過程。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創設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情景,使學生滿懷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可行方法。為此,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首先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相信學生、熱愛學生,從而讓學生喜歡教師,進而喜歡自己的數學課;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敢問敢發言,形成一種情趣融融、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還有就是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究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氣和活力。
2.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渲染數學教學氣氛。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小學數學數學教學中正確選擇和使用教學現代教學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幫助他們學好有關的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內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時,讓學生根據投影儀投出的問題看書,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對不能在書上直接找到的問題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異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把透明膠片分發到每組,把討論的結果寫在膠片上,然后教師把他們的討論結果投影出來,讓全班同學與教師一道再進行討論,看哪個組寫出的結果最簡單最準確,然后進行練習,通過練習分組討論,組內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在膠片上,再投影出來,引導他們討論解決,這樣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別人的問題中啟迪他們的思維,又培養了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的精神,較好地發揮了他們的學習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