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燕東 楊杰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縣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縣域經濟的發展不僅關系著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平衡,而且還與人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分析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的措施,以期對河北省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河北省縣域經濟;民營經濟;新型城鎮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8-0096-02
一、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問題分析
(一)產業聚集與縣域經濟發展分析
從產業聚集與縣域經濟發展分析縣域經濟走向專業化、產業化和高級化的必然歸宿就是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的發展標志著縣域經濟的成熟。產業集群的規模可以用企業數量、從業人員數量、非農業產值在社會生產中的比值等進行衡量,這些指標數值越大,則產業集群規模越大。據河北省統計局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河北省132個縣(市)縣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達到11 202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 505.1億元,與我國經濟發達省份如山東、江蘇等地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二)民營經濟與縣域經濟發展分析
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而且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我國實現國富民強的重要戰略舉措。縣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民營企業的貢獻,據2014年河北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9 894.4億元,吸納從業人員2 131.9萬人,全年民營經濟單位共支付工資總額4 716.6億元,實繳稅金2 713.4億元。雖然河北省上述指標同比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是與全國其他經濟發達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這從側面反映出河北省縣域民營經濟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依然存在;其次,企業自身問題突出,河北省民營企業多為資源型、粗放型、勞動密集型的企業,不僅產品結構單一,而且生產效率低。
(三)城鎮化與縣域經濟發展分析
城鎮化水平主要靠兩方面來衡量,其一,城鎮化率(城鎮化率=城鎮人口/年末常住人口)。一般城鎮化率越高,則城市發展水平越高。河北省統計局根據河北省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測算出,河北省201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1.33%,這一數字遠遠低于同期我國56.1%的城鎮化率水平。由此可見,河北省城鎮化不僅發展水平低而且發展速度慢,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鎮化體制機制的全面改革。其二,城鎮現代化水平。對于城鎮現代化水平這一指標,河北省的突出表現為城市科學規劃程度低、定位模糊、基礎設施嚴重滯后跟不上時代的要求、違章建筑層出不窮、城市管理弱化,人文環境差等問題。
(四)新農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分析
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直接影響著縣域經濟的發展規模。加快新農村建設,有利于縣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河北省新農村建設進程比較緩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河北省大部分地區農民收入主要來自于種植業,勞動生產率低,技術落后等因素導致農民收入增加幅度有限,甚至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民基礎設施落后到仍然需要靠天吃飯;其次,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于現代社會的水平,教育、醫療水平比較低,基礎設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二、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引導產業聚集,提高縣域競爭力
1.積極推動產業集群集中化。建立以中小型私營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格局,積極引導中小型私營企業建立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擴大企業現有規模,增強企業競爭力,對于大型民營企業可以采取聯合、兼并等形式組建企業集團,加強經濟技術交流合作,實行企業規模經營。
2.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現代企業家群體。一方面,行業應該對經營者開展一些相關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職業道德以及業務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出臺的一些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為創業活動的開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拓寬民營經濟融資渠道,拉動縣域產業發展
1.拓寬民營經濟發展的融資渠道。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加快民營企業貸款擔保機構的建設,鼓勵民營企業建立共同基金;鼓勵各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積極承接小企業的小額擔保貸款業務,與企業建立多層次的信貸與擔保體系,為民營企業貸款提供規范有效的擔保。
2.改善民營企業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企業制度,保障民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聘請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將現代科學知識和經營理念運用到現代企業管理中,實現民營企業的跨越式發展;積極引入現代的科學管理模式,制定企業長遠發展戰略,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各種相關制度,提高民營企業管理水平。
(三)科學規劃新型城鎮化發展,推動縣城建設
1.科學規劃與建設,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加快城鎮化建設,對城鎮發展要做到科學規劃。針對河北省人多地少,城市土地、水資源的矛盾極為突出等問題,地方政府需要科學合理、長期規劃土地和水等資源的利用效率,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搞面子工程,落實于民眾生活真正需要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進而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
2.工業化帶動城鎮化。明確發展目標,注重新型城鎮化發展速度和質量的相結合,盡可能多地增加就業崗位來吸收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以新型工業化為中心,加快產業聚集,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城鎮化發展動力;加快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各項功能,推動城鎮化發展。
(四)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1.加速農業產業化、現代化進程。以民為本,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速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進程,依靠科技和生物技術,優化農業結構,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
2.健全村莊基礎設施。建立健全關系民生的基礎設施,如道路、水資源、衛生設施等,不斷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發展勞務經濟,實行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協調,加大對農民科學知識及相關技能的培訓。
參考文獻:
[1] 吳建民.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7-21.
[2] 王淑梅,王義杰,閆紅.河北省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華章,2011,(16):8-9.
[3] 閻東彬.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問題及原因剖析[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1):54-57.
[4] 張向東,李昌明,高曉秋.河北省新型城鎮化水平測度指標體系及評價[J].城鎮化與城鄉統籌,2013,(20):76-79.
[責任編輯 劉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