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華
【摘要】小學生是充滿了想象力與創造力的一個群體。他們對新鮮的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而在小學數學課中,數學的基本知識顯得更加抽象,再加上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都不是太好。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從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為出發點,并要聯系上生活來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真正的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生活化
1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作為教師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將所講述的數學知識融入實際的生活當中。從而增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使學生們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所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這樣在潛意識里,學生們都會覺得學習數學是有用的,從而激勵學生們在課堂上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每當講完一節課,老師可以布置一下有關于實際的作業。比如:在講了三角形的穩定性之后,可以布置一下觀察的作業。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到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在講了圓的知識之后,可以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別的形狀的行不行?為什么?等等。這樣,就會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想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創設生活情境,理解新知
數學課堂上,創設的生活數學情境應真切、自然,讓學生有如臨其境、如見其物、如知其形的感覺,進而通過自己的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思維。在小學數學中,其涉及的大部分內容都可以通過情境模擬再現。因此,教師應有將生活問題數學化、將數學生活化的自主意識。例如,講授“簡單的統計”一課時,我們拍攝了繁華路段機動車輛通行的一段視頻。上課時請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把通過的各種機動車輛數目統計出來。最終的統計結果各不相同,也很不理想。為此,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發現統計結果不理想主要在于車太多、視頻放得太快、來不及統計等。怎樣解決上述問題,又對又快地統計呢?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后一致認為,幾個人合作就能解決問題。及時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并讓小組長給組員進行任務分工,有的看屏幕報車型,有的記錄各種小型車的輛數,有的記錄大型車的輛數……然后再次播放視頻時,每個組的成員各司其職,秩序井然,準確地統計出了各種機動車輛的數目,成功地解決了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這節課的教學由于創設了較好的生活情境,學生對統計的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積累了一些統計經驗,學得也很輕松。
3挖掘生活資源,體驗新知
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數學與生活相結合,不斷挖掘生活資源,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理論認真思考,分析并解決。通過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提高其數學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一課時,筆者首先布置了課前任務,讓學生在生活物品中找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然后親自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激發了其學習本課內容的熱情。學生在完成課前任務的過程中,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均有了一定了解:二者都有六個面和十二條棱,長方體相對面面積相同,正方體六個面都相同。
4數學語言運用生活化,從生活經驗入手,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說:“我家里有10000元錢暫時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學生回答的辦法很多,這時再趁機引導學生:“選擇儲蓄比較安全。在儲蓄之前,我還想了解一下關于儲蓄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介紹一下嗎?”學生們競相發言。在充分感知了“儲蓄”的益處之后,學生們又主動介紹了“儲蓄的相關事項”,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休戚相關。
5回歸生活空間,鞏固新知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在教學“米和千米”時,由于很多生活中的物品無法在課堂上讓學生親自去度量、去感受,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就大打折扣。于是,決定把課堂搬到室外去,讓學生分組用自己的皮尺去量學校里任何東西的長度,
6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要不斷地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分析這些問題,從而解決這些問題,最后再通過回顧這些問題與結論的可行性推動數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結語
總之,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的學習方式,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教師的引導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去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李梓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專刊,2011(1):884-886.
[2]邱英新.基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措施的研究[J].青少年雜志,2013(5):66-68.
[3]張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5(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