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世慧
摘 要:跨境電商將傳統貿易的演示、恰談、交易進行數字化、電子化,從而實現傳統外貿結構的轉型升級。當前中國跨境電商無論發展速度還是總體規模的增長都很快,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也越來越大。但同時,跨境電商在發展中仍存在一系列突出問題,如無完善的通關服務、市場監管體系有缺陷、結匯方式不完善等,嚴重制約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基于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分析跨境電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問題;外貿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8-0152-02
跨境電商是基于傳統的對外貿易與電商平臺,將傳統貿易的演示、洽談、交易進行數字化、電子化,從而實現傳統貿易結構的轉型升級。目前,這種新型的對外貿易方式在我國發展較為迅速,商務部數據庫顯示,于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成交額高達3.75萬億人民幣,環比增長38.9%,占進出口貿易比例為15.1%。同時商務部預期,2016年全年,我國跨境電商貿易總額將高達6.5萬億人民幣,在接下來幾年中,我國跨境電商在進出口中的比例將會升高到20%,年增長率將會大于30%。由此可以看出,跨境電商對于帶動我國的貿易規模增長以及促進貿易交易額都具有重要作用。不僅如此,跨境電商的進入,利潤較高、門檻較低、成本低,這有利于許多中小企業積極進入國際貿易市場,并帶動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一、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一) 跨境電商的分類
我國跨境電商主要分為兩類,即(B2B)企業對企業和(B2C)企業對消費者。B2B其運營模式主要是企業利用電商平臺,大量發布產品的廣告和信息,交易方式和通關流程大多是在線下進行的,其本質與傳統貿易相差無幾,屬于海關一般貿易。而B2C這種模式,是本國企業直接同國外消費者進行的交易,商品大多為個人消費品,主要采用航空小包、快遞、郵寄等形式送達消費者手中,報關主體是快遞公司或者郵政,到目前為止,其大部分還沒有納入海關登記。
(二)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
2008—2014年中國電商行業發展迅猛,短短六年時間,電商行業市場規模差不多翻了兩番,從2008年的3.2萬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12.3萬億元。作為電子商務分支之一的跨境電商發展更加迅猛,從2008年的8千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3.75萬億元。據商務部預測,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將以每年超過30%的速度增長。
(三)跨境電商對中國外貿的積極影響
1.開辟進出口貿易新增長點,促進外貿轉型升級。跨境電商使中國出口商品直接抵達國外消費者視線,讓國外消費者在產品和服務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這也是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突飛猛進增長的原因所在。為了讓我國跨境電商又好又快地發展,商務部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如《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意見的通知》,非常有效地解決了外貿服務中存在的缺陷,同時也提出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順利進行對外貿易的指導性意見。諸多有效政策的實施,使我國傳統貿易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逐步轉型為跨境電商這種新型的貿易方式并使之成為主流,這對我國外貿平穩增長和轉型升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降低外貿門檻,推動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通過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對互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走向國際市場,進入網絡營銷的渠道,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縮短運營周期,獲得更多利潤,使傳統的貿易環節無紙化和網絡化,方便快捷地完成交易,國際間的貿易變得更加簡潔和透明。同時,跨境電商服務平臺的發展,降低了國際間貿易的門檻,使國內眾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外貿企業能夠進入國際市場中,進一步開拓市場,促進國際間電子商務的發展。
3.優化外貿流程,提升中小企業外貿經濟效益。與傳統的貿易方式相比,跨境電子商務流程更加簡潔,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可以直接從廠商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產品。傳統的外貿一般要經過“工廠—出口商—進口商—進口國批發商—進口國零售商—消費者”六個環節,在此模式中,流通中介獲取了外貿出口中很大份額的利潤,增加了商品成本,而在新型貿易形勢下,這些環節都可簡化并通過網絡實現。這樣,企業利潤增加,可直接提升中小外貿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跨境電商發展面臨的問題
新型電子商務與傳統貿易方式存在很大差異,如交易方式、支付手段、貨物運輸等。但現行政策、管理體制、法律法規等已不能滿足新型貿易方式的發展需求,主要表現在海關、檢驗機構、稅務和收付匯等方面。
(一)通關服務差
B2B貿易通常采用傳統方式報關,其手續十分繁雜,不能充分發揮跨境電子商務的時效性。與此同時,跨境電商網絡銷售具有品種繁多、頻次高的特色,使其對航空小包、快遞和郵寄的依賴度非常大,相關政府部門為了規范管理境外代購活動,規定所有境外快遞企業使用EMS。清關派送的包裹必須按照貿易貨物通關,這種方式與現代跨境電商零售的特點極不符合,更有部分電商還沒有取得進出口經營權,在進行貿易活動時沒有報關單,無法使相關的結匯、退稅等環節順利進行。除此之外,消費者退貨或換貨也是電商網絡零售所面臨的棘手問題。跨境電商中買賣雙方是在不見面的情況下進行的,消費者也是通過網絡了解產品,這種特點導致消費者對產品的退換率較高,并逐漸增長,但跨國貿易中涉及通關和物流等一系列問題,使退換貨很難順暢進行,而且,這些返修和退回的商品由于在當前通常被當作進口商品,還需另繳進口關稅,使得我國電商企業的負擔過大。
(二)市場監管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跨境電商迅速發展,但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等體制明顯滯后,不能滿足其發展需求,甚至呈現空白狀態。我國在規范電商發展中,只有《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有少量的相關規定,對跨境電子商務最根本的交易、稅收和消費者權益保障方面都缺乏必要且合理的標準規范。市場監管體系的過于薄弱,給了一些不法企業及劣質產品可乘之機,使一些不良行為經常發生。而且缺乏相應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來約束的環境下,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更是得不到遏制,海外消費者投訴率也越來越高。根據臺eBay相關統計顯示,我國企業在eBay中進行的對外貿易,每100筆有5.8個投訴,在全球平均水平(2.5個)的兩倍以上。為了維護部分國外電商平臺的健康運行,必須要對我國的企業制定嚴格的規定,如更高的傭金。此外,還需制定一些處罰措施。這嚴重影響到我國外貿電商的集體形象,不利于營造一個有利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活動的國際環境。
(三)結匯方式不合理
跨境電子商務通常采用以下幾種:(1)更多開設個人賬戶。有些外貿電商每月營業額高達數十萬美元,他們為了避開外匯兌換額度的限制,就會想法設法開通多個賬戶提高結算總額度,通過地下中介處理外匯問題,同時利用我國少數地區的特殊政策達到結匯的目的,利用跨境電商在結匯方面越來越多的不規范和不便利之處,相關管理部門有必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完善和改進。(2)通過地下外匯中介處理外匯問題。(3)利用我國少數地區對結匯額度不設限的特殊外匯政策來結匯。針對當前外貿電商在結匯方面越來越多的不規范和不便利之處,相關管理部門有必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完善和改進。
(四)物流效率低下
根據當前情況,我國對其他國家貿易的物流模式,還是粗放型的,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主要還是以低廉的價格吸引客戶。我國產品到達其他國家,一般為7—15天,甚至是1個月的時間。這對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來說是巨大的挑戰。所以,只有縮短物流所用時間,方可握住競爭的主動權,也只有通過此方法,才能與其他國家相抗衡。
三、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建議
(一)建立電子商務出口檢驗模式
建立出口檢驗模式,是解決電子商務在出口時無法辦理檢驗檢疫這一問題,此模式的建立,會對出口企業和其產品進行檢驗檢疫備案或準入管理,運用第三方鑒定機構對產品的質量、安全和是否合格進行判定,利用全申報制度,以檢疫監管為主,進行集中式申報、集中辦理與之相關檢驗檢疫手續的措施。
(二)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
為了電子商務的有效進行,進一步明確跨境電商業務范圍以及其開放順序,設定跨境電商主體資格登記及支付機構結售匯市場準入制度,應適時出臺跨境電子商務及其支付外匯管理的辦法。此外,從業務操作方面,將電商及支付主體歸于外匯主體監管體系,準確統計相關外匯收支數據,進一步明確其申報主體和申報方式,使外匯備付金管理規范化。
(三)鼓勵銀行機構和第三方機構提供支付服務
通過鼓勵銀行和第三方機構支付,可以有效地解決國際支付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當前,我國銀行與第三方合作還不夠密切,我國支付企業國際化水平也比較低,這樣,我國支付企業的跨境電商服務能力還很低下。另外,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支付服務企業,也是制約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之一。建議出臺新的政策,能夠辦理外匯資金或人民幣資金跨境支付業務,可向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并按其相關政策執行。此外,還應該完善支付手段,明確結算體系,真正做到加強對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監管力度。
(四)建立海外倉儲及展館
通常情況下,跨境電商成品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時間,少為1周,多至1個月,嚴重阻礙貿易的有效進行,所以,建立海外倉儲及展館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既可以縮短跨境電子商務的物流周期,也能提升其服務質量。通過海外展館的建立,也有助于實現網絡營銷與線下展示的結合,實現產品與品牌的全方位營銷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卉.跨境電商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J].經濟管理研究,2015,(3).
[2] 武.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及對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J].電子商務,2015,(3).
[3] 李傳席.我國出口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特點和趨勢[J].特區經濟,2015,(6).
[4] 孟祥銘,湯倩慧.中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2014,(7).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