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霞
【關鍵詞】 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設情景;學識魅力;教學形式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6—0045—01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想孩子們樂于學習,就要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便會得到提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也就是現在所謂的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只有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全面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要才不只是句空話。那么,如何培養小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教學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教學情景,教師要發揚民主,做到心中有孩子們,讓孩子們參與到輕松、愉快、活潑的課堂學習中,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目的,采用多種激勵手段和新穎的教學方法,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喚起孩子們求知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孩子們學習的依賴心理,使孩子們由一個被動者變為一個主動者,把學習的興趣充分挖掘出來,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制訂完善的班規班紀,養成良好的班風,不能戴著有色眼鏡把孩子們分等級,更不應該只注重優等生而忽視學困生。要關心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要讓孩子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二、教師要有學識魅力,要有一顆熱愛教育熱愛孩子們的赤誠之心
優秀的教師最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會讓孩子們因為喜歡這個老師而對老師所教的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當孩子們在老師面前得到重視的時候,學習興趣自然會被激發起來,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我們一線教師不要吝嗇對孩子們的夸獎和表揚,要常向孩子們豎大拇指,亦或是向孩子們投去一個肯定的眼神,這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會在微妙的師生關系中得到穩步提高。所以,在教一個新班級的時候,一定要在一開始就多花精力與孩子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多做思想教育工作,讓孩子們明白為什么要學習?不做無頭蒼蠅,橫飛亂撞。只有找準方向,才能朝著目標而努力。這點在小學課堂上僅僅說教是不行的,必須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們自己去明白,因而我平時在課堂會多對孩子們說一些名人典故,讓孩子們自己去感受,讓孩子們學習有目標,努力有方向,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們就會感覺學習和玩耍一樣有趣,愛學、樂學,那么,學習興趣便會油然而生。
三、利用教學與活動相結合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小孩子們具有好動的特點。在課堂中好動的孩子們占多數,如果我們能設計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趣味性強的游戲活動,同時通過活動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主題班會活動、演講、歌詠比賽、詩歌朗誦、講故事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這樣可促使孩子們重溫課文內容,鞏固所學知識,真正起到“學以致用,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四、要注重教學形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一味地填鴨灌輸學科知識,必將導致孩子們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教學形式一定要靈活多樣,此外,各種教學手段的有機協調地運用,也可以大大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根據孩子們的認知特點,往往新奇的事物能引起他們的有效關注,從而產生興趣,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服務于孩子們。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如語文課上可以通過演課本劇、講故事等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英語課中多讓孩子們動口動手;而在數學課上要緊密聯系生活,注重動手操作,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課前有準備,課上有機動,課后有反思,只要讓孩子們在學習中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只有培養起學習興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作為當代小學教師,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改革,積極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學效率,讓興趣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指引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