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莉
摘 要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許多學科的教學,使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材觀念與形式、課堂結構、教學思想與理論都發生了重大變革。現結合自己近幾年來的多媒體教學實踐,談談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信息技術 數學教學 生機活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013-01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有機結合,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充分發揮各自的教學功能,能增加教學容量,創設問題情景,重組教材結構網絡,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應用能力,進一步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給數學教育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探究的興趣
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影像、動畫等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能引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研究與學習欲望,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習興趣,使樂學落到實處。能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真正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比如在上七年級上冊《探索規律》這一節課時,在創設情景時,我就引入同學們極為熟悉的兒歌:“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二只青蛙二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再配上青蛙跳動的動畫,同學們很快就被這一情景吸引到本堂課的主題中來,而且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又比如在九年級上冊24.1《圓》中有關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有關內容時,我利用FLASH創設了一個“動物趣味運動會”的情景,畫面是小雞、大象和河馬分別騎著圓形車輪、方形車輪和三角形車輪的賽車進行比賽,并配上運動會的背景音樂,這個情景一出現在課堂上,問題就自然引出來,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呢當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把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趣味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最直接的場所,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最主要的途徑,運用現代的教育技術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加快了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相當于增強了認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學生對同樣的內容的接受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運用多媒體與數學的整合可以高效率,高質量地將大量信息傳遞給學生,為增大課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另一方面,在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花較多的時間寫板書,特別是上課時寫例題,畫圖用的時間特別的多,教師累,學生也覺得繁雜。但如果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的話,只需提前將課本制作的文本、公式、圖片等演示出來就行,這樣就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學生容易接受知識,掌握知識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充滿著美的因素,運用審美法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解題和研究問題的能力。數學美感,能喚起良好的情感。幾何中的中心對稱、軸對稱、鏡像對稱能給人以一種舒適美觀之感,這里我們可以應用軟件并結合實際圖形,切實給學生一種對稱美的感覺。又比如在講黃金數時,可以插入建筑物的窗戶的寬與高的比;人們的大腿與小腿的比及肚臍所在的位置;用影像輔助分析為什么當氣溫為23攝氏度時,人感到最舒服等等,讓學生體會數在現實世界中美的反映。重視與中學數學相關的美學素材在教學中作用,要利用現代教育,創設美的數學情境,這個情境是優美而激動人心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探索研究的動機,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趣味。
三、資源共享,讓師生更加輕松愉快
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寫的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效果非常之好,傳統練習方法不可比擬。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化學習被動為主動,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學生內心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目的。比如在練習中編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并配以不同鈴聲響應,由軟件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根據練習的情況,給予必要表揚鼓勵或重復練習等。老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減少了批改作業的時間并且可以及時反饋,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矯正錯誤。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目前正處于發展推廣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使數學生活化,讓學生接觸到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形象化,從而增強了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并充分反映了數學來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