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致坤
【關鍵詞】 語文學習;激發興趣;終身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6—0108—01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經30年了,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語文的關鍵點。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興趣呢?依據自己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編寫順口溜、小品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語文教學中,涉及到魯迅的雜文較多且較難記,在介紹魯迅的生平及作品時,我就給學生把魯迅的雜文編成了順口溜如下:“華蓋花邊又熱風,三閑而已在二心,文里文外是化(花)學,南北自由談風月,一貼(且)一階(介)一亭子,魯迅雜文在里頭。”這樣利用順口溜,既記住了魯迅的主要雜文名,又啟發學生語文本身就有許多值得掌握的記憶方法。又如在教《季氏將伐顓臾》時,我想學生對此文章較難理解且對古文天生地不感興趣。我提前讓他們四人一組把課文內容變成小品的形式,課前認真排練。在排練時,我對文章內容進行了適當的點撥,特別是孔子那一段話,讓他們可以不拘泥于課文,不管哪種方式只要能把孔子的意思講出來就行了,然后進行課堂表演,在表演時,好多小組能推陳出新,活用課文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這樣的形式進行語文教學,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在表演中培養了能力,促進了終身發展。
二、 借助繪畫,加強知識的鞏固,激起學生興趣
《荷塘月色》是現代文學膾炙人口的佳作,讀著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麗的景象立即映現眼前:綠葉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縷縷、月色溶溶,像朦朧的幻夢,像飄渺的歌聲。那里有畫、有詩、有情、有深邃的意境。這樣的情景單靠老師一人的想像顯得蒼白無力。于是我讓同學們動起手來,把自己頭腦里的想像用筆描繪出來,并讓一兩名同學在黑板上作畫,并給同學講解這樣畫的緣由,然后讓其他學生發表不同意見,或看著這幅畫結合朱先生的語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的活動,學生們興致都很高,盡管好多學生的繪畫技巧不是很好,描述不是很流利,但學生們能把自己心中所想以及所感用繪畫加以形象化,用語言加以直觀化。這不但有助于體會朱自清先生為我們描繪的優美情景,更能使學生把新學的知識加以遷移,得到鞏固。通過學生的繪畫,仿佛真的讓我們看到了牛乳中洗過的葉子和花,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的姿態以及“剛出浴的美人”那裊娜的身姿;“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的打著朵兒的花苞。 “教學相長”,誠如斯言。
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
教學計劃的制定是為了使整個知識傳播具有系統性和條理性,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特定的時候適當地改變教學計劃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個星期三的第三節課,我剛走上講臺準備開口說出今天要講的《孟子二章》卻發現好多學生的眼睛不住地朝窗外看去,并不時地小聲議論著什么。隨著他們的目光,我也朝外看去,只見大片大片地雪花在飄,今冬第一場雪悄然而至了。于是我合上書本說:“下雪了,令人興奮啊!……”話還沒說完,不少學生就急不可待連聲附和,緊接著我宣布:“今天上一節作文課,同學們以‘雪為話題,一人說一句關于雪的話,并即興作一首雪詩,當然你們可以站起來觀察外面的雪景。”話剛一落地,學生們立即歡呼雀躍,興奮不已,積極開展聯想和想像的翅膀抒寫了一首首動人的“雪詩”。如王超同學的《雪江山》:“風吹雪花天山飛/美景此處誰人陪/江山千里更嬌媚/花開花落再相隨。”李慧的《雪情》:“雪花滿天飄//狂風如虎嘯/往事知多少/都如雪花消。”張松同學的《雪》:“冬日晨雪迷茫茫/駕翅飛翔翩翩然/落入掌心始作淚/恨得消融皆無痕。”讀著這些詩,我們且不管它的“平仄”只道這些學生給我們創設的一種詩的意境以及學生結合自己經歷的一種想像力,足以令教師興奮。為了使學生的思維向更廣闊的空間拓展,下課前我布置了一個作業,仍以“雪”為話題,寫一篇抒情散文。課后我又給學生補充了關于雪的詩詞以及散文。
要真正地學好語文,必須對這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當然,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很多,諸如辦手抄小報、班級雜志、小閱覽室,還可以在朗讀時采取接力朗讀,挑戰朗讀等。讓學生親自參加,變被動為主動,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挖掘他們的潛能,真正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