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花
摘 要 在學校的教育管理中,班級是一個基本單位,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良好校風、班風的形成。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教育者、指導者、組織者,是學校領導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的得力助手,也是班級管理的實際領導者。本文就結合筆者多年小學班級管理,對班級管理方面展開簡要的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 小學 目標激勵 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086-02
一、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首先,教師要關心熱愛學生,建立與學生的平等對話機制,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關心學生的生活,使學生能夠時刻保持一種舒暢的心情;其次,教師要注重在生活中對學生的觀察,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做好家訪工作,借此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并從家長那兒對學生做一個相對全面的了解,從而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對癥下藥地對其進行管理;再次,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觀察了解每位學生,教師既可以通過別的學生的評價來了解,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來了解,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興趣愛好,從而更好地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來建立一個先進的班集體,最后教師要達到一種一站到講臺上往下一看就知道哪個學生心里有事的狀態,并且一旦發現學生有不好的狀況時,就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防止事態嚴重化。
二、完善自身修養
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班主任教師,想要有效的管理好班級,那么,班主任教師就要不斷的自我鍛煉,努力學習、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心理、知識、健康等素質,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必須具備誠實、正直、言語文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傳身教的良好道德品質,必須在儀表、言語、行動等方面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為學生做好榜樣。只有這樣,制定的規章制度才更具備權威性、說服力,學生也會受教師的影響而在品德、人格等方面都向好的方向發展。
三、堅持學生自主管理
民主化的趨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在社會不斷進步、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的新形勢下,迫切需要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的任務在于思想上引導,而不是事必躬親的“管理”。班級應建立起在班主任組織領導下的“網絡化”的管理制度,而決非班主任一個人說了算的直線管理模式。只有堅持學生自主管理,才能真正激發起學生的責任心,才能真正使班級成為學生的自治組織,才能使他們對班級有真正的歸宿感和榮譽感,才能使班級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班集體。
四、建立目標激勵
小學生的自我控制力及自我約束力相對較差,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外,教師都需要進行恰當合理的管理,才能讓學生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因此,班主任在制定目標時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如班級人數、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因素來考慮,只有深入了解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才能制定出科學的班級總體目標,如可以以一個“班級口號”為總體目標,然后班主任還要在總目標制定的前提下,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個人目標,并且在學生執行目標的過程中不時地引導和鼓勵他們,在完成目標時要及時給予肯定性的評價。
班主任在帶領學生制定目標的同時,不要忘了對他們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鼓勵他們要擁有高尚的長遠目標;另外,還要考慮到自身的客觀情況,明確當前目標,千萬不可好高騖遠,從而高效地發揮目標激勵的作用。
五、注重班級的文化建設
(1)制度文化建設
班主任應結合《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一日常規》,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和心理情況,以民主討論的形式制定適合本班學生的《班級公約》,師生共同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同時在班級管理中建立監督機制——檢查委員會,這樣可以保證制度的有效執行和有“法”可依。我們要求學生做到: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熱愛科學,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煉身體;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與此同時,應建立健全班級干部隊伍,實行班委競選制,這充分展示每位學生的組織管理才能,讓學生在實踐鍛煉中領會“小主人”的擔當,真正做到“事事人能做,人人能做事”。
(2)行為文化建設
班級管理中的行為文化是學生因制度文化所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面貌,它存在于學生參加班級活動的方方面面。1.整潔干凈的衛生文化;2.和諧協助的宿舍文化;3.坦誠相待的尊師文化;4.激情四射的班會文化;5.誠實守信的考試文化。
參考文獻:
[1]張杰,張洪高.班級管理中的技術主義傾向及其批判[J].教育科學,2009,(02):19-21.
[2]竇而立.新課程背景下的班級管理探討[J].改革與開放,2009,(12):213.
[3]趙雅琴,陳怡.班級博客在高校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2,(17):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