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勇


【摘要】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2011版課程標準重點強調了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發揮合情推理的作用.類比推理也作為合情推理的一種方式逐漸被大家運用.本文通過一節線段與角的復習課,讓學生體會類比,從不同角度類比兩個基本圖形——線段和角的知識,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和角,加深學生對兩個基本圖形——線段和角的理解,讓學生的已有知識得到充分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線段;角;類比;數學思想
類比推理也作為合情推理的一種方式被逐漸引入教學中來.本文讓學生初步體會什么是類比,再從不同角度,類比學生進入初中后學習的兩個基本圖形——線段和角的知識,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類比,旨在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有意識運用類比推理.
一、比較大小的方法類比
線段和角的大小比較都有兩種方法:度量法和重疊法.重疊法中,線段是將兩線段重合,并使兩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看另外一個端點的位置確定兩條線段的大小.類比,角是將兩角的一邊重合,看另外一條邊的位置確定兩個角的大小.度量法是線段測量長度,比較大小,角測量出角度,比較大小.
二、計數方法類比
如圖1,一條直線上有四個點A,B,C,D,數圖中線段的條數,我們一般是按照順序,依次數出線段AB,AC,AD,BC,BD,CD共6條線段,亂數容易遺漏.類比線段條數的確定方法,我們可以數圖形中角的個數.如圖2,在同一平面內有4條射線OA,OB,OC,OD,則圖中的角有∠AOB,∠AOC,∠AOD,∠BOC,∠BOD,∠COD共6個角.拓展:一條直線上有n個點,則共有線段n(n-1)2條,一個平面的有n條射線,則共有角n(n-1)2個.
三、位置類比
位置的不同,導致結果也不同.如:已知線段AB=5 cm,點C在直線AB上,且BC=4 cm,求AC的長.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往往由于忽視條件,點C是在一條直線AB上,而不能很好地確定兩線段AB,BC的位置,導致漏解.解決問題時,先畫出圖形線段AB,認清點C在直線AB上,再畫線段BC時,有一個端點B已經確定,只需確定點C的位置.點C可在線段AB上,也可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類比線段問題的解決方法,讓學生試著解決問題:已知,∠AOB=40°,∠BOC=25°,求∠AOC.和線段問題一樣,仍然是先畫一個角,再確定另外一個角位置,根據圖形,學生能比較輕松地解決問題.
四、線段中點與角平分線概念類比
把線段分成兩條相等線段的點叫作線段的中點;把角分成兩個相等角的射線叫作角的角平分線.線段中點與角平分線都是將原來的分成相等的兩部分,每部分等于原來的一半,知道其中一個可以求另一個.
五、探索性問題中類比
問題:如圖點C在線段AB上,AB=8 cm,BC=6 cm,M,N分別是線段AC,BC的中點.
(1)求線段MN長.
(2)若C為線段AB上任意一點,滿足AB=a cm,其他條件不變,你能猜想MN長度嗎?請說明理由.
(3)若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且滿足AB=b cm,點M,N分別是線段AC,BC的中點,你能猜想MN長度嗎?請說明理由.
問題(1),學生能比較輕松地解決問題,寫出解題過程,求得MN=4 cm,但不容易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
解決問題(2)只需類比(1)問的過程,將AB=8 cm改成AB=a cm.過程如下:
∵AB=a cm,BC=6 cm,∴AC=AB-BC=(a-6) cm
∵M是線段AC的中點,∴AM=CM=(a2-3) cm
∵N是線段BC的中點,∴CN=BN=3 cm
∴MN=CM+CN=a2-3cm+3 cm=a2 cm.
通過問題(2)的解決,學生會猜想:當點C在線段AB上時,MN長與BC長無關,只與AB有關.當然有學生類比位置關系,猜想點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時是否也蘊含著什么規律呢?問題(3)恰好能解決他們的疑問.
如圖:設BC=x cm,
∵AB=b cm,BC=x cm,∴AC=AB+BC=(b+x) cm.
∵M是線段AC的中點,∴AM=CM=b+x2 cm.
∵N是線段BC的中點,∴CN=BN=x2 cm.
∴MN=CM-CN=b+x2 cm-x2 cm=b2 cm.
類比思想可以簡化思路,訓練思維,加深理解.通過類比線段和角,加深學生對兩個基本圖形——線段和角的進一步理解,讓學生的已有知識得到充分的有機結合,學生對探索性問題解決方法也有了一定認識,促進了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同時學生積累了一定的類比經驗,在以后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培養注意滲透類比數學思想的意識,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歸類比較,找出知識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真正發揮類比推理思想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德宏.重視類比教學發展數學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08):79-80.
[2]王東.滲透類比思想放飛學生思維[J].小學教學參考,201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