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 隨著近幾年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越來越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無疑對提升課堂效率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有幫助的。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進行了探討,希望對同行業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思想滲透 數學思想
如果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認識數學、了解數學、把握數學的本質,那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一、注重新舊知識的關聯,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是一個大的邏輯系統,很多小的知識點都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所以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新知識與之前學過的知識是互通的、有聯系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相聯系,那么學生的數學思想一定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與發展。例如:學習了“3+7=10”這個數學知識之后,學習減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拿這個舉例“10-3等于多少呢?”引導學生通過已經學過的知識思考新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本來是一個嚴謹的邏輯系統,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所教學生學習的新知識是已學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知識之間的邏輯和關聯,逐步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發展,課堂教學效率就能隨之得到相應的提升。
二、采用數形結合方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
所謂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指的是抽象的數學思維和具體的形象思維相結合,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數學理論知識,同時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很多教師可能認為這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講是不是難度有點太大,其實不然,小學生在剛開始接觸1+1=2的時候不也是通過在紙上畫圈圈再數數進行么、這何嘗不是一種簡單的數形結合思想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滲透一些簡單的數形結合的思想,引導學生遇到數學理論知識時把它轉化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模式,遇到圖形時想到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數學思想一定能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三、教會學生如何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在近幾年教學中,數學課程標準雖然對數學思想方法提出了一些具體化的要求,要求教材根據數學思想方法進行編排,但是教材一般都是根據由易到難及學生認知特點遞進的,導致一些知識點分散在不同教學章節中,換言之就是一個大的知識點往往會劃分為很多小知識根據難易程度不同分散在不同章節或年級。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就要慢慢培養學生的系統歸納能力,低年級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尚且比較薄弱,需要教師一點點引導與提示,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知識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從而慢慢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例如:學習三年級的整百數乘一位數的乘法運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我們學過了一位數的乘法,也學了簡單的兩位數的乘法,現在又在學三位數乘個位數的乘法,大家有沒有發現其中的規律呢?誰能總結一下。”教師通過這樣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提示,指引學生一步步總結與歸納知識,對學生數學思想培養和數學方法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四、在總結和復習過程中概括數學思想方法
復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復習作用,因為復習過程不僅是學生把知識再加深一遍印象的過程,還能夠發揮讓學生了解知識來龍去脈的作用。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記憶,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即使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教師往往也會因為趕進度而縮短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只是記住1+1=2卻不知道是怎么得來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復習過程對知識進一步探究,發現知識之間的規律與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和學習數學的方法。當學生真的能夠在復習過程中把數學思想和方法提煉出來之后,還用擔心學生在計算做題的過程中不知道該運用什么樣的數學解題方法嗎?因此,要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一定要重視復習作用,利用好復習所帶來的效果而不是把復習課當成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的課程。
在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及思想方法的滲透,一直在尋求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教師究竟應該怎么做才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呢?以上內容僅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點建議,希望幫助到低年級數學教師,同時相信小學數學教學一定會越來越有效果,越來越能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