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勇

【摘 要】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數學思想是其靈魂所在,可讓學生終身受益。小學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對發展學生數學素養至關重要。鑒于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想;核心素養
引言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主要以傳授知識為教學重點,忽視了思想方法對學生熏陶的作用,不利于學生數學思想及素質的形成與提升。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思想、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如何融入教學思想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數學思想
生動、活潑、有趣的課堂氛圍是吸引學生投入到學習中的前提條件。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培養與提高其思維能力的關鍵。數學學科的抽象性、邏輯性特征較顯著,學生難度相對較大,若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激發學生的數學思想意識。因此,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置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數學問題,引導與啟迪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探索,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想。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內容時,教師可設置如下問題:我們所學的平面圖形有哪些?還記得它們的面積計算方法嗎?一些學生則會回答“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為S=a×h。”教師順著學生的回答再提問“誰還記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思考幾分鐘后,教師用課件對圖形的割補進行演示,然后在適當時機對學生進行誘導“從圖形變化過程中有新的啟發或想法嗎?與本節課學習內容有無關聯?”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逐步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為學生形成自己的數學思想及數學素養奠定基礎。
2.加強總結復習,適時引入數學思想
在數學教學中引進數學思想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對某一數學思想方法的特征、要素及運用有更多了解,從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在小學數學教材的知識點中蘊含著多種數學思想方法,但大多是以內隱方式融入在知識體系內。若想讓學生理解這些數學思想并轉化為自己的觀點,然后運用它去解決數學問題,前提是對各種知識中表現出來的數學思想進行歸納與總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常見的思想方法主要有:比較思想方法、分類思想方法、統計思想方法、數學模型思想方法、假設思想方法及類比思想方法等。因為同一思想方法可分布在不同知識點內,而同一內容中也可表現出不同的思想方法,故在單元小結或者總復習中,教師應對知識點內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進行總結與概括,提高學生對數學思想的應用意識。
例如,在學習了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的《平移和旋轉》該節知識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除了旋轉、平移這兩種移動方式外,圖形中還有沒有別的變化形式?如果有,和本節所學的平移、旋轉的異同點是什么?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可告知學生這一知識點內蘊含了數學模型思想方法,即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到了知識點內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并讓學生各自吸收、消化這些數學思想,逐漸形成個人獨特的數學思想與數學素養。
3.重視解決問題,突出數學思想方法
解決數學問題,實質就是對數學思想的轉化與反復應用,而數學思想往往也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開放性問題在培養數學思想方法中發揮的作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突出數學思想。
例如,在學習了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認識分數》
4.小結
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培養學生獨自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日后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基于小學數學對學生的重要性,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將數學思想充分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通過傳達與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并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好幫助與支持,且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徐國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7):42-45
[2]楊孝斌,呂傳漢.論數學教育對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05):74-79
[3]王冰.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1):39-40
[4]馬云鵬.關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幾個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09):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