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霞 吳麗紅
摘 要 本文在對國內外現有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進行回顧研究的基礎上,思考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構建意義和原則;并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 高職院校 信息素養 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82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is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standards were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thinking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standard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evaluation standard, put forward their own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information literacy; evaluation standards
信息素養作為信息時代的一種必備能力,正日益受到世人的關注,一些發達國家已將其上升為國家人才戰略的重要內容,我國高等教育也明確要求大學生要具備信息素養,作為占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的問題不容忽視,而構建符合高職特色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則尤為重要。信息素養評價是一個以一定的目的和標準為依據的考察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對個人或組織等采用科學的態度與方法,進行綜合信息能力的評估。①信息素養能力標準作為是評價個人信息素養能力、指導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的指南,為在信息社會探討信息素養提供了一個框架,具有高層次的參考價值和宏觀的指導意義。②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了合格的信息素養,需要科學的評價標準。
1 國內外信息素養評價標準回顧
與我國相比,國外對信息素養標準的研究進行的比較早,其中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都先后由權威機構制定了較為科學、通用的信息素養標準。美國分別在1998年、2000年制定發布了《學生學習之九項信息素養標準》和《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澳大利亞分別在2001年、2004年制定了《澳大利亞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養標準框架》和《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信息素養框架》;英國于1999年制定了《英國高等教育信息素質能力標準》 ;國外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均由圖書館協會或是信息素養協會等權威機構制定和發布,且是通用的信息素養標準。
近幾年,我國對大學生信息素養標準研究在不斷地增多,但沒有形成通用的信息素養標準,且多為個人的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有:(1)陳文勇和楊曉光兩位學者在探討信息素養能力分類及核心能力的內涵上,建立了包含10個方面的高等院校學生信息素養能力標準。(2)由曾曉牧、孫平等人建立了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將指標體系分為7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61個三級指標。③(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建立了“高校學生信息素質綜合水平評價指標體系”。④(4)王瑩在《軍隊院校本科生信息素養標準》一文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將軍隊本科學生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分為5個一級指標,17個績效指標和45個指標描述。(5)張瑾在《大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一文中,創建了大學生信息素養模糊評價模型,共分為智能單因素判斷、二級模糊綜合評價、一級模糊綜合評價三個層次。
從這些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評價對象來看,大多數是針對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專門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研究非常少,直到2011年、2012年繆向輝、文南生針對高職信息素養的情況,探討高職學生信息素養標準的構成。2011年,繆向輝在《大連高職學生信息素養標準構成實證分析》一文中從信息獲取力、信息保存整理能力、信息意識、信息道德四個方面構建了大連地區高職學生信息素養標準。⑤2012年,在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舉辦的全國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標準研討會上,文南生提出高職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構想,一級指標四個,分別為信息知識素養、信息品質素養、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⑥
通過對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回顧與總結,發現我國對高職學生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研究嚴重不足,且大都是個人進行摸索思考階段,很少有權威部門或組織的介入;并且發現大多數現有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構建是從信息素養的內涵方面著手研究的,評價標準特別側重于“信息獲取能力”,沒有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強調科研、學術研究的重要性,不符合高職生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特點;信息源僅限于圖書館及圖書館的紙質圖書,沒有體現新媒體的資源特征。
2 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構建的意義和原則
2.1 構建意義
(1)指導作用:合理的、科學的高職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使得高職學生信息素養的教育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培養內容、培養方法和評價等方面有章可循。(2)評估作用:高職生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可較好地幫助教育者和高職生開展評估,尋找不足并作相應的調整。
2.2 構建原則
首先,高職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構建應該具備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構建的共性,如科學性、系統性、導向性、可操作性等原則。
其次,高職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構建應該具備高職特色的原則,應充分體現出高職教育特點以及高職生信息素養的基本特征。應充分考慮到高職教育與其他的高等教育相比較,有一定差別,主要表現在:(1)高職院校的學生總體基礎較弱,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很不夠,素質相對偏低;(2)高職教育一般學制較短,為二年半至三年;(3)高職教育具有鮮明的企業特色,實踐性和技術性較強,主要培養目標是技能型、應用型、實用型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構建只有在認真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高職教育的目標和要求的基礎上,才能構建出具有高職特色的,能準確評估高職生信息素養高低的評價標準。
3 基于信息活動過程的高職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
本文中對高職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構建是建立在以下基礎之上的:(1)界定高職學生信息素養的相關概念及內涵;(2)參考現有的國內外信息素養評價標準;(3)充分考慮高職教育的特點及高職生的信息行為;(4)結合現代的信息環境和信息技術。
基于高職生的信息活動過程,確定由6個環節構成信息活動的全過程,并以此作為高職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一級指標(基本框架),對應6個環節列出18個二級指標(績效指標)共同組成了高職院校學生的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
3.1 高職院校生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基本框架(圖1)
3.2 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表1)
以上是對信息素養評價標準的個人思考。標準與評估指標體系的制訂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嚴肅的工作,需要由教育部等權威部門主持這項工作,建立起國家層面的管理機制,制定全國范圍內適用的高職信息素養評價標準體系。另外,“信息素養”的概念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概念,其內涵與外延都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因此要求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不能一成不變,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注釋
① 肖青書,劉孝文.我國信息素養評價及其標準研究現狀[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8(2):79.
② 張曉娟.信息素養:標準、模式及其實現[J].圖書情報知識,2009(1):17-21.
③ 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EB/OL].http://edu.lib.tsinghua.edu.cn/InformationLiteracy/information%20literacy%20competency%20standards. doc.2013-11-5.
④ 張東等.我國高校學生信息素質綜合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7.30(1):56-60.
⑤ 繆向輝.高職學生信息素養現狀的定量分析及對策研究——以大連地區高職院校信息素養調查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3.7:90-93.
⑥ 2012年全國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標準研討會會議紀要[EB/OL].http://www.scal.edu.cn/zxdt/201206120131.20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