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雨凝 宋新樂
摘 要 藝術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普通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而藝術團既作為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實施的第二課堂,同時也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其在我國普通高校實施素質教育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就針對時下我國普通高校藝術團的相關研究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文獻綜述,以期能夠為我國高校藝術團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藝術團 藝術教育 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5.008
Abstract Art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lso it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lement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rt Troupe is regarded as both the second class of the art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t serves 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his literature review based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universities art troup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art troupe in China.
Key words art troupe; art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1 普通高校學生藝術團的作用
(1)推動高校美育教育的發(fā)展。藝術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藝術團在高校藝術教育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羅明秀在《論大學生藝術團的功能與建設》一文中對其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進行了具體的論述。候春瑩在《高校藝術團的建設與管理初探》一文中也提到“接受過良好藝術素質教育的學生,其藝術的潛質給學生帶來的心理素質、行為素質專業(yè)影響、思維方式等都從學生自身有所體現(xiàn)。”與此同時,藝術團的活動也促進了高校學生與學生之間、藝術與藝術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融通,使大學生在提高藝術修養(yǎng)的同時,提高審美情趣、開闊心境、增強自信心,進一步帶動和影響高校藝術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2)提升高校校園文化質量。高校藝術團在校內的各項演出與比賽是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藝術、接觸藝術的窗口。同時,高校藝術團在校內平時的排練活動也吸引了很多藝術愛好者加入其中親身實踐,這也在無形中成為了高校美育教育的第二課堂,由此可見普通高校學生藝術團對于提升校園文化質量無疑具有導向性、示范性以及決定性的作用。孫立軍在《高校學生藝術團建設與管理的研究》中對其作用做出了肯定,他指出普通高校大學生藝術團所排演出的優(yōu)秀作品,不僅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也對良好的校風學風的形成起到了促進作用,豐富和發(fā)展了校園文化的內涵。
(3)具有服務社會的功能。大學生藝術團與高校服務社會這項職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很多文章均對此做出了論述。首先,高校通過藝術團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優(yōu)秀畢業(yè)生,其自身的人力資源作用于社會,會為社會的發(fā)展帶來好處,做出貢獻。其次,高校藝術團的演出、活動、不僅僅局限于高校當中,很多高校也組織自己的藝術團走出去,慰問社區(qū)、慰問農村中小學、進行社會實踐等,為普及高雅藝術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其具有輻射社會、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會使學校的知名度得以擴大和提升。
2 普通高校大學生藝術團存在的問題
(1)人員的快速流動制約高校學生藝術團發(fā)展。高校學生藝術團的成員除少數(shù)特長生以外,大部分成員都是具有藝術愛好的普通學生,并且來自不同專業(yè)和年級,由于專業(yè)課程安排的不統(tǒng)一,直接造成了的排練時間的不確定或沖突,同時當藝術團的活動與自己的學業(yè)發(fā)生沖突時學生往往會優(yōu)先選擇學業(yè)。這些都導致了學生藝術團成員流失率高,穩(wěn)定性差。林雯在 《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的改革與實踐》一文中對這一現(xiàn)象也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團的人員組成缺乏固定性,人員的快速流動對藝術團的發(fā)展顯然是不利的,正如忻靜珮在《大學生藝術團的現(xiàn)狀和管理策略》當中特別提到“文化是需要積淀的,而學校中的學生是流動的,這對傳統(tǒng)和高品位藝術作品的形成顯然是不利的。
(2)高校學生藝術團的師資水平不足。建設高水平的藝術教師隊伍是提高普通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發(fā)展的根本保證,也是推進普通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措施。現(xiàn)有的研究對高校藝術團的師資問題在不同的角度給予了很多重視。總的說來,目前我國大學生藝術團的師資水平處于穩(wěn)步提高階段,很多高校已經聘用專業(yè)教師或是校外專家進行指導。但是教師投入仍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問題。由于不少高校的藝術團指導教師是兼職或是外聘的,自身的工作比較繁忙,因此教師投入到學生藝術團的精力十分有限,這也直接影響了藝術作品的水平。另外,由于目前很多學校仍未有行之有效的針對高校藝術團教師工作認定的考評以及薪酬和晉升制度,在工作量的計算或津貼補助方面又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
(3)藝術團經費保障措施不到位。眾所周知,藝術教育對于教學場地、教學設備、教學資源均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充足的資金投入也是藝術教育實施的根本保障。而目前由于學校普遍對于學生藝術團重要性的理解不深,大部分高校受到各個方面的限制還不能拿出專項資金支持藝術團的發(fā)展以及提供充足的后勤設施,這就使得藝術團的訓練場地、設備設施、演出比賽等經費得不到保障,從而限制了藝術團的發(fā)展。
3 高校學生藝術團建設與管理對策
(1)提高對高校學生藝術團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對于高校學生藝術團重要性的認識,是推進其快速發(fā)展的前提。忻靜珮在《大學生藝術團的現(xiàn)狀和管理策略》一文當中也強調指出“盡管高校藝術團的規(guī)模有限,但是由于藝術其感染力強、輻射面廣,其可以影響到大多數(shù)的學生,從而達到建設校園文化的作用,并能夠為美育教育保駕護航,因此,學校要將大學生藝術團納入到學校的學生工作體系之中。”除此之外,將藝術團的訓練記入學分也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普遍做法。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在本科學生培養(yǎng)方案中就明確規(guī)定了藝術團的排練課程可以記入公選課的學分。
(2)加強高校藝術團的管理。加強高校藝術團的管理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對高校學生藝術團組織機構的管理, 在管理模式方面,張寧在《普通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初探》一文中指出“藝術團應該實施“扁平化”管理,即藝術團團長可以由領導或教師擔任,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日常的訓練和藝術創(chuàng)作、表演當中。另一方面是對大學生藝術團內的成員形成具體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顧旻在《大學生藝術團的管理與發(fā)展前景》當中提出了“會員團”的概念。希望能夠借此不斷加強大學生藝術團的組織建設,充分發(fā)揮其導向性作用。而孫立軍老師在《高校學生藝術團建設與管理的研究》一文中則是從獎懲制度方面提出了管理措施。借此希望能夠使得藝術團趨于規(guī)范化,并且能夠解決藝術團成員流動等問題。
(3)加強普通高校藝術團師資隊伍建設。藝術團的師資隊伍對于藝術團的整體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對此,金芙蓉認為針對于藝術教師而言,在教育理念方面“藝術團指導老師應該堅持“以人為本” 的思想,把藝術團成員的自我發(fā)展和完善作為工作的基本目標,言傳身教,樂于奉獻,通過工作感召學生,鼓舞學生,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打造學校藝術精品, 提升校園文化水平和藝術水平。”在如何提高師資水平方面,徐乾在《淺談大學生藝術團在普通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到“普通高校可以通過培養(yǎng)年輕的藝術教師、引進校外優(yōu)秀藝術指導教師、藝術教育爭家等多種渠道來提高師資水平。”賀春華在教師管理模式方面提出首席藝術指導教師的具體管理方法,并且提出應該在津貼獎勵方面給予藝術教師傾斜政策。
(4)加強普通高校學生藝術團經費投入。正如上文當中所提到,高校學生藝術團不僅承擔著高校各類演出、比賽任務,而且也承擔著長期的排練任務,因此就需要對于排練場地、設施設備、演出比賽經費等需要一定的保證。而充足的經費無疑是藝術團得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條件。但是就目前我國高校普遍情況來看,藝術團經費來源比較單一,主要由學校統(tǒng)一撥款,并且較為匱乏,因此藝術團一方面在努力尋求學校資金的基礎上,也應可以采用多種渠道,例如申請藝術專項基金立項,或是尋求校友支持等多方面支持。
4 結語
通過以上綜述,可以看到目前關于我國高校藝術團的相關研究文章依舊大多數(shù)停留在理論層面,實證研究較少,大部分的研究都是站在學校的立場上面。而高校藝術團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其對于大學生的培養(yǎng)是否真正符合對于藝術具有較高需求的學生們本身,其所設課程是否能夠讓學生滿意,所學內容難易程度如何,內容是否能夠符合學生們的興趣,課程質量和效果又是如何,高校藝術團是否應該將學生自身的精神追求和面向社會的實際需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藝術落地,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通過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推進素質教育,換句話說目前高校藝術團的藝術教育與藝術團學生的需求是否脫節(jié),這些既是要通過調查研究來解決的問題,也是筆者十分感興趣的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 金芙蓉.普通高校大學生藝術團建設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31.
[2] 羅明秀.論大學生藝術團的功能與建設.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57-158.
[3] 侯春瑩,王慶華.高校藝術團的建設與管理初探[J].電影評價,2001:71-13.
[4] 顧旻.大學生藝術團的管理與發(fā)展前景.湘潮,2009(1):78-79.
[5] 孫立軍.高校學生藝術團建設與管理的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6(10):27-29.
[6] 張寧.普通高校學生藝術團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初探.文教資料,2009(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