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摘 要:德育工作作為傳統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以“新時期如何貼近和加強小學的德育工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我國小學的辦學特色,闡釋了當代小學德育工作的具體內容,從德育功能的整體性、德育內容的完整性等角度,論述了當代小學德育工作的具體要求。通過有效的措施,提升當前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促使廣大教育工作者進一步認識其積極意義,使德育成為輔助學生學習以及提升綜合能力的有效助推。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改革策略
“以學生發展為本,拓展學生潛能,一切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一切為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為辦學理念的學校,倡導在基本的文化課程學習之余,努力構建“以六藝拓潛教育和足球勵志教育為突破口,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可能教育”特色學校發展模式,通過創設濃厚的“六藝”藝術氛圍,充分拓展學生潛能。鑒于新時期文體藝術對學生情感思維和藝術修養的高標準與要求,更應注重德育工作的展開,讓德育成為提升學生藝術修養和審美情感的有力催化劑。
一、了解德育內容關注公德教育
廣義上的小學德育工作,就是對小學生展開思想品德教育的行為。其隸屬于社會主義公共道德體系建設范疇,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及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從內容上來講,當代小學德育工作主要包括對學生進行最為基本的愛國、愛黨、愛人民、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社會公德教育,社會和政治常識教育,基本的法律原則教育。教師在這些共性的德育內容之中,尤其關注并強調社會公德教育,因為文體藝術本身所需要的豐厚的情感意識,以及積極而強烈的社會觀察意識,需要小學生對生活、對社會抱有極大的熱情和參與度,并由此產生強烈的積極性,讓更多的社會體驗和情感意識融入到對藝術修養的提升、對體育競技(尤其是足球)熱情關注的氛圍里。
二、明確德育要求提升學生能力
根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及各種教學方案的實施,對當代小學德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任務與要求,這也促使德育工作者在展開具體工作形式、傳承具體工作內容時,要充分注重對學生個性化因素、教學環境和客觀教學因素、校園內以及外在社會環境的科學化水平以及時代政治特色的充分認知與把握,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從以及三個角度做好控制與秉承。
首先,是德育功能的整體性。德育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德育工作細節的把握,避免出現功能單一或者片面突出的效果。應對其具體的功能進行全面而宏觀的把握。可以采用將德育中的社會性與政治性相結合、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等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德育熏陶、感知思想文化內涵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其次,是德育內容的完整性。德育包含多樣化的項目與內容,教師在推動學生進行道德品質學習,不斷提升其思想領悟能力的同時,要重視德育內容中的任何一個關鍵點。如不能因為對愛國主義教育的推崇,便忽視家庭教育以及個性教育的重要性,要充分注重政治、思想、社會公德,行為舉止養成等,要培養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特征,保障德育內容的完整和統一性。
另外,是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對學生個體的德育教育不僅要遵循心理與外在校園環境的相互平衡,還要構建與整個社會發展進程以及家庭教育背景相一致的氛圍。如注重學生藝術修養和足球訓練的基本教學理念的同時,更需要學生德育修養、個性發展以及學校整體發展環境三者之間的高效統一,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年齡等,構建完備的、目標明確而長期的發展規劃。
三、適應形勢發展加強德育建設
面對外在環境的不斷變化、教育理念的創新,以及因為教育方式改革、教學路徑變化所引發的新任務和新標準,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創新。這要求教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對教育使命的認知,不斷提升思想意識,讓德育工作更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符合素質教育、藝術教育的訴求。
鑒于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個體在學業以及興趣發展方面的愛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先育人,后教書,不斷加強對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愛人民、愛生活、愛社會主義方面的公德教育,并將這種大愛化作濃濃的熱情貫穿于知識學習和藝術修養提升的過程當中。
部分小學生過于自我,追名逐利,或者缺乏理想,對國家、對周圍人或事物都漠然待之,缺乏基本的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因此,要展開個性化的教育。針對小學生的個體特點,不斷完善德育內容,拓展德育內涵,讓德育工作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小學生的正常心理成長軌跡,不斷提升其文明意識、社會公德意識,加強對小學生倫理道德和禮儀修養方面的培養。
教師要上好每一節思想品德課,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啟發學生融入課堂、融入到對人生品德、社會道德的思考和學習過程當中。在進行該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融入自然科學或人文學科的內容,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師要深化少先隊的陣地作用,通過廣播、文化宣傳專欄宣傳好人好事,或在特定的節日開展具有一定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親自參加,從而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深化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
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建立家長聯系冊,隨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和對話,讓家長也參與到德育工作中來。定期召開廣泛的座談會,聽取家長對學校發展建設、教學方針等方面的意見,調整德育工作。
總之,在致力于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今天,小學德育工作是保障學生學習進步、完善興趣愛好,實現進步的重要途徑和必經之路。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對小學德育工作的思想認知,適時認清形勢,與時俱進,改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這樣,學校的德育工作就會邁向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李方艷.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學周刊旬刊,2016(02):76.
[2]王雪芳.淺析小學德育工作[J].學周刊,2015(11):6.
[3]陳靜.淺談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現代教育,2015(08):163.
[4]周建芳.對小學德育工作途徑與方法的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5(03):38.
(作者單位: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第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