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建林



摘 要:本論文主要探討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智慧課堂教師的角色定位:教師要成為智慧的“助產士”,喚醒課堂智慧;教師要成為智慧的“引路人”,彰顯課堂智慧;教師要成為智慧的“創造者”,引爆課堂智慧;教師要成為智慧的“守望者”,呵護課堂智慧。
關鍵詞:智慧;智慧課堂;教師角色定位;喚醒;彰顯;引爆;呵護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068-02
一、“智慧”釋義
何為智慧?古今中外皆有論之:有孔子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有亞里士多德的“智慧是‘就那些對人類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動的真實的、伴隨著理性的能力狀態”;還有美國學者的“智慧是一種能力,主要是:抽象思考能力,適應環境能力,適應生命新情境的能力,獲得知識的能力,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獲取教訓的能力”等等。不難發現,無論是亞里士多德還是美國學者對于“智慧”的解讀重點都放在了“能力”兩個字上。將智慧概括為“能力”二字的意義是告訴我們智慧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并非空虛摸不著,它既可以意會又可言傳。《辭海》中對智慧的解釋是,“智慧是指對事物認識、辯解、判斷、處理和發明創造的能力”。國家督學成尚榮先生初步概括了智慧的要點:智慧是一種整體品質,它在情境中誕生和表現,以美德和創造為方向,以能力為核心,以敏感和頓悟為特征,以機智為主要表現形式,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結合賦予它底蘊和張力。
對學生來說,智慧表現為:以其具備的知識為基礎,具備的能力為核心,加以正確價值觀和品質為保障等表現出的人的整體素養。所以我們說,知識和智慧是不能劃等號的,因為智慧不像知識那樣可以直接進行傳授,它需要在獲取知識、經驗的過程中經由教育的悉心呵護而不斷得到開啟、豐富和發展。因此,智慧的發展只能在富有智慧的教育條件下才能實現。
二、“智慧課堂”探微
“智慧課堂”與“知識課堂”作為兩個對立面,有極大的區別。所謂“知識課堂”是在應試教育中應運而生的,各項活動均以知識為核心,課堂的中心為知識講授,作業聯系的中心也是鞏固知識,考試的內容也是知識。在這種狀況下,課堂成為知識傳播的中轉站,老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收者。這樣一來,使本身具有豐富趣味性和智慧性的求知過程變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識被動接受過程,教師的教學設計變得機械簡單,學生成了名符其實的裝載知識的容器,課堂教學也隨之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所謂“智慧課堂是以完善學生的人格成長,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理想課堂。”因此,智慧課堂是基于知識學習、有效教學、喚醒智慧的課堂;智慧課堂是引導爭辯、充滿疑問、彰顯智慧的課堂;智慧課堂是充滿磁力、迸發活力、激發張力、引爆智慧的課堂;智慧課堂是凸現探究、完善人格、呵護智慧的課堂。
三、“智慧課堂”教師的角色定位
智慧課堂的基本追求應是:知識與智慧同步生成、道德與智慧同步發展。智慧教育需要智慧課堂,智慧課堂需要智慧教師,智慧教師需要對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應扮演怎樣的角色,才能實現真正的“智慧教育”呢?
(一)教師要成為智慧的“助產士”,喚醒課堂智慧。
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把自己的教學法則稱之為“產婆術”。作為教師,就應該成為學生智慧的“助產士”,為學生的課堂智慧“接生”,喚醒學生的課堂智慧。
案例1 在學習“代數式的值”時,讓全體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猜你想的數”。
規則:任意選擇一個不為0的數字,將這個數和它本身相加,得出的結果再和自己相乘,然后將結果和自己做減法,最后除以本身,將得出的結果告知老師,老師能夠立刻猜出你想的數字。
1.讓全班每一個學生各自任想一個數,按規則正確算出最后結果,分別抽男女學生5名,檢驗其猜想的數,激發起學生探究數學“神秘”之處的興趣。
2.活動揭“謎”,讓學生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假設你想的數是,那么有(x+x)x-xx=2x-1=“最后結果”,從而x=“最后結果”+12,就是你任想的數。原來奧秘在此:把算出來的最后結果加上1后,再除以2的商就是你任想的數。
3.驗算你任想的數:將學生任想的數代替2x-1中的x,計算得出結果簡便快捷。同時x取不同的值時,其結果也不相同。
在該案例中,教師通過看似平淡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完成了學習生涯中第一次“從具體到抽象”的全面跨越,在經歷了數不清的姿態各異的計算和表示之后,一下子通過字母表示,用一個“式”就表示了幾乎無窮的具體算題。同時,教師通過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積淀,不斷形成一些觀察、認識世界的新視角并真正做到了深入淺出,人人參與,喚醒了學生的課堂智慧。
(二)教師要成為智慧的“引路人”,彰顯課堂智慧。
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進行課堂智慧的抉擇,還要注意幫助學生實現課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課堂更有活力。通過教師智慧地引申,可以架設起師生、生生、生本互動的平臺,形成人人參與、自由對話,真誠溝通的學習氛圍,開創學生思維任意馳騁、不斷創新的境界。
案例2 方程的學習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而列方程解應用題又是重中之重,是學生感到頭疼的事情。在學習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小結課中,老師引導學生將“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重點步驟歸納成“七”個字:“四審兩列雙檢驗”。其具體內容為:
一審基本類型,二審基本公式;三審已知未知,四審相等關系。
一列相關數式;二列方程等式。一驗方程的解;二驗符合題意。
不斷建構,歸納總結是學生重要能力之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建構,方法、技巧的總結,一定能夠達到彰顯課堂智慧之目的。
(三)教師要成為智慧的“創造者”,引爆課堂智慧。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具有的教學智慧是具有創造性的,并且能夠比較理智的對待現有的教學資源,從而真正的激發學生的各項積極性。
案例3 有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個如圖所示的零部件,按照制作標準∠A、∠B、∠D應分別等于80°、30°、30°,小張量得∠BCD=142°,就判斷說這個零件是不合格產品,請說出其中的道理。
老師問:小張量得的∠BCD=142°、合格的度數是多少呢?這個問題相當于要計算哪個角的度數呢?
馬上有學生回答說:合格的度數應根據計算∠BCD的度數后決定。
老師引導:先不管零件需要測量的角度,當前的條件下,如何求得所需要測量的角度。
經過學生的烈討論,最終在課堂上得到了如下解法(因篇幅有限,僅提供圖形):
聰明的學生,聰明的孩子們,用他們的智慧構建了一個美麗的、金碧輝煌的數學殿堂。所有的思考,都出自他們自己的大腦;所有的意料之外,都令人拍案叫絕!孩子們用他們的純真、聰穎、睿智和強烈的探索欲望給老師上了生動的一課。這也正是因為教師成為了智慧的“創造者”,才引爆了課堂智慧。
(四)教師要成為智慧的“守望者”,呵護課堂智慧。
守望是一種難得的情懷,一種勇氣,一種姿勢,又飽含著一份期待。我想這也是霍爾頓可愛的地方。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護一種美好這才是真正的大善良,這種大善良讓霍爾頓在頹廢中也顯得那樣的可愛,就像在一片沼澤地中讓我們看到了閃光的美好的東西。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成為智慧的“守望者”。智慧課堂就好象是塞林格筆下的“麥田”:有一群孩子在課堂“麥田”里自由自在地游戲、狂奔、亂跑,新的活動不斷生成,課堂里除了教師沒有一個大人,教師守望著這片麥田,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就把他捉住,不讓一個孩子掉下“懸崖”做一個耐心、寬容的“課堂麥田”守望者。
智慧的課堂至少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思維性,促進學生們真正的動起頭腦,從而提高他們的智慧生成;二是情感性,在智慧的課堂上,不是一個老師傳播學生接收的過程,而是一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知識間的交流過程,這是一個產生真感情的過程;三是生活化,智慧課堂活動的主體是生活,只有將學生們放到真是的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智慧。
總之,“智慧教育”離不開“智慧課堂”,“智慧課堂”離不開充滿智慧的教師和一群聰穎、睿智的學生。只要我們充分相信學生,相信在他們的心里,潛藏著人性的光輝;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多一點喚醒,多一點引領,多創造機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心,多一份寬容,定會成就智慧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方建華,李建軍.教師應怎樣面對動態生成的課堂.教育科學研究(雜志社),2005-12:38-40.
[2]孫曉天,史炳星.初中數學新課程案例與評析.高等教育出社,2004-03第1 版:3-4.
[3]智慧課堂理論匯集.
(作者單位:重慶市開縣西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