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顯微
摘 要:在新課標的倡導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變化。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素質教育逐漸凸顯,在素質教育與實際教學活動結合的過程中,發現在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其中的課堂教學流于形式、課堂教學開放性欠缺、課堂教學啟發性匱乏等等問題會影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面對這些問題數學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但是,目前我們面臨的數學課堂教學除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外,還有教師的專業素養欠缺而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促使教師對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更加關注,對教學內容的規劃更加關注,對學生的啟發式教學更加關注。通過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的關注,讓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理念可以高效的進行實踐。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問題
一、課堂教學概述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形式中最為基本的形式,是讓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知識的主要方式,是素質教育得以實現和發展的主要渠道。所謂的課堂教學就是學生和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所完成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情景構建的好,課堂教學質量就會提高,教師和學生的配合度也會隨之上升。反之則會造成課堂沉悶,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當前,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輕松開放的教學課堂更為提倡。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教材、教法等等會影響課堂效果的因素。而課堂教學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僅是在吸收新的知識點,而是對新知識從記憶、掌握到運用的發展。其中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理解和研讀,理清知識脈絡,明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教學。
想要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配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需要雙方相互促進、緊密配合,推動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掌握全局的發展,不僅要掌握新舊知識,還要處理好知識點難易的劃分。特別是數學這門學科,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化難為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理解。并嘗試引導學生遵循前輩的軌跡,不斷地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進創新。目前我們需要考慮課堂教學的現狀,從實際出發,適當的加入一些試驗下教學,使學生在思維能力以及觀察能力上不斷提升,真正的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符合課堂教學現代化以及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
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數學的新課標針對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很多教學的方法,然而新課標在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衍生了一些錯誤。走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正進行著走過場、搞形式的狀態。這種現象出現在高中數學教中,大大降低了高中數學課堂的效率。其中最典型的要數小組討論的課堂教學形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探究中,使學生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沒有教師監督的情況下學生往往并沒有在討論與課堂相關的內容,只留下熱鬧空洞的繁華。在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一理念的支持下數學課堂上的探究教學漸漸變多,但是究竟怎樣探究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則沒有統一的標準。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根據社會發展完善數學課堂教學。
三、針對現存問題的建議及策略
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會在教學生涯中追求課堂教學的效果,上述的課堂教學狀況,多呈現出低效和無效的教學狀態。如何再能改變這樣的數學課堂教學狀態,需要我們不斷努力。需要重視數學課堂的交流,使師生感情更加融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在新課程的影響下,教師開始逐漸注意改變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但交流的方式仍舊有存在很大問題。其實所為的交流不僅僅的對話,而是要真正的理解學生,例如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眼神交流。教師需要真正地了解高中生的學習狀態,掌握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針對性的進行數學課堂內容設計。除此之外教師需要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這有利于教師在課程安排上優化語文課堂在教學目標方面的設計,有利于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想要提高課堂效果,積累課堂教學經驗是必經之路,沒有捷徑可走。
四、結語
就目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來看,在課程改革中缺乏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在實踐方面的指導。這主要可以概括為兩方面,首先教師的自身專業素養不夠,進而導致的一系列課堂教學問題。例如,目標空洞、課堂內容刻板無序、教師的講解無法讓學生理解等等。其次,學生的自主意識薄弱,缺乏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和對問題的探究意識。目前的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低效的原因主要是課程理論的認知與實踐發展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暴露明顯的今天,我們需要堅持從實踐出發,并且不斷地在實踐中進行反思,不斷地完善課堂教學。基于以上原因,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應受到重視,需要快速的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完善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對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的現狀,本文的研究還存在片面性,還需要進一步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進行深入的思考。
參考文獻:
[l]楊九俊.建設新課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05.
[2]《國家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制訂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4.
[3]朱恒杰.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M].教育科學出社,2008,4.
[4]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數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M].2004,3:367.
[5]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14.
[6]孫亞玲.國外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l.中國教育報新課程周刊.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