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全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過程;優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057—01
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師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即投入的時間、精力與“產出”的關系。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學習效益的課堂教學,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所在。筆者認為,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因此,教師一定要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制訂分層目標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標、上限目標、發展目標三個方面。
如,教學“算法多樣化”時,筆者要求學困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中等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算法,優等生在會運用多種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這樣從學生的認知差異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能促進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優化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黑板,這樣的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容易產生枯燥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可以采取游戲、活動等方式優化教學手段,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
如,教學“計算組合圖形面積”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平移、加線、旋轉、重組重疊圖形等情形,化解難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讓學生看到具體形象的過程理解圖形的組成,從而找到解題方法。
三、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是不可避免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
比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可以請學生從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學生有的找對,有的出現錯誤。教師不要馬上否定說錯的學生,而要用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恰如其分地引導引導學生,使其成為有價值的教學資源。
四、注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內容要視情況而定。但要注意的一點事,合作學習的內容一定要大于學生個體的能力,小于小組成員合作能力之間,要有合作的價值所在。要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首先要構建好合作小組,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每個小組3~4人為宜,而且每個小組應該都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而且每個小組的能力應該基本相同。其次要有明確的分工。比如,每個學習小組要有記錄員、操作員、分析員、匯報員,讓每個人獨有活可干。最后,還要把握合作學習的時間,什么時候合作,什么時候結束,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這里還要提出一點,就是在合作學習之前,一定要留足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有了自己的觀點看法之后,再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這樣,討論時,學生才會有言可發,才不會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五、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密切關注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要隨時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么、說什么、探索到什么、體驗到什么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筆者是這樣做的: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做書上的練習。一生突然大聲說:“有一只鴿子的信送不出去。”筆者微笑著詢問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爭先恐后地回答:“15-9=?” 在教師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活動空間中,學生自己發現了多余的條件,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設想當時筆者如果對貿然出現的聲音立即批評,不僅使那位學生的思維停頓,連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都會受到影響。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