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要】我校與河南大愛服飾有限公司提出校企辦學新模式,嘗試解決傳統校企合作的瓶頸問題。院校與企業合作實現共贏,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的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主要解決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現狀,專業建設與企業生產實踐脫軌等問題。
【關鍵詞】校企合作 弊端 前景建設
2012年至今我校與河南大愛服飾有限公司進行了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實現了讓學生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切實提高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
校企合作加強了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減輕了政府對職業學校經費投入的壓力,校企合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著諸多內在不足。對于院校之所以積極與企業合作,主要是更好的讓學生所學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讓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就業,但忽視了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同時沒有更深入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最好的結果是培養了一些合格的工匠。
一、專業建設的現狀
(一)專業培養目標
我校服裝設計專業注重為社會培養應用型初、中級技能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服裝企業,從事服裝成衣制作、工業制版、放碼、跟單、質檢、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二)專業教學計劃
在《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計劃》中,我校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要求、知識結構、課程設置及教學要求、產教結合、課時分配、頂崗實習等方面有了較為全面的規劃和安排,但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和發展以及學生就業選擇的偏移。
(三)專業教學資源
目前,我校服裝設計專業有服裝制作實訓車間,并配備高速電腦平縫機和專機共70多臺;有計算機制版機房1間,工業電腦制版室1間;有較為完善的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
(四)人才培養質量
我校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較高,多次在省技能比賽中獲獎;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達到95℅以上;畢業生的工薪也明顯高于一般專業;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歡迎。
二、校企合作目前出現的問題
(一)企業生產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合作運行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不能對企業進行必要的約束,學校處于被動的狀態。
(二)教學適應行業需求能力不足,教學計劃與實際生產的可變性跟不上節奏,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要求生產實踐相差甚遠。學生教學進度不能與生產同步。
(三)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動力不足,企業不愿意在培養學生上給自己制造管理成本,同時增加企業風險。
三、校企合作的前景建設規劃
(一)明確合作目標 健全政策制度
學校和企業對校企合作要達成一致的認識,要從根本上認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簡單地簽訂合作協議,要在合作中形成成熟的教育思想。要明確規定企業要對學校提出需要的人才類型,確保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順利進行。主動適應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所涉企業與公司及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校企合作、講“產、學、研”結合以及“訂單式”培養的專業建設模式作為專業培養特色。以崗位工種為導向,加強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加強學生能力、素質為中心,項目驅動,根據崗位定位所需掌握的知識、技能、態度建立教學模塊,以案例教學為主體結合項目教學實踐性教學開發課程,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二)制訂激勵政策 鼓勵教師進駐企業
在校企合作中,企業往往對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不甚了解,隨著校企合作的持續發展,學校必須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占據主導地位,爭取到更多的主動權,制訂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帶領學生進駐企業。
1.企業也要加大資金投入,允許和鼓勵教師帶領學生進駐企業,在生產工作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予相關的解決策略,提高校企合作效率 。讓師生身份雙重化,實踐教學生產化。
2.校企共建專兼職教師隊伍,教師走進企業,形成以專業帶頭人和專業名師為龍頭、骨干教師為核心、合格教師為基礎的思想素質優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技術應用能力強的專業建設團隊。實行雙證書制,以獲得中級服裝類資格證作為基本要求。
3.加強與行業協會、企業的聯系,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本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專業教師一起共同修訂本專業的培養計劃,確定人才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專業建設模式。
(三)實訓條件建設目標
進一步改善實訓條件與環境,形成能適應技能人才培養要求的實習實訓教學體系、實習實訓教材和與其相對應的管理機制,突出體現設備、技術、工藝的實訓環節。
(四)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將教學計劃更好的與企業生產實踐結合,將企業的生產任務與課堂教學聯系好,真正的讓學生體會到企業生產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
1、推行模塊化教學和主題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建立課堂訓練與課外訓練隊或興趣小組,教室與工作室、協會,行業實踐與學校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實訓體系。
2、成以專業帶頭人為龍頭的專業建設團隊;建成以專業名師、專業骨干教師、行業專家為核心的一流“雙師”課程建設團隊。
3、與多個公司、企業“共建、共享、共贏”,創建開放型服裝各類專業實訓中心。
4、加強職業生涯設計教育和行業素養教育,根據企業對專業人才的知識、技能、態度與素質要求,建立三方審核的評價體系,多方位考核評價學生。
5、“訂單式”培養模式進一步擴大。
(五)頂崗實習
服裝設計專業就業行業規模都比較靈活,服裝制作專業現已進行“工學交替”、訂單式培養、頂崗實習模式,具備一定規模,在后的建設中,將進一步擴大頂崗實習等力度,“工學交替”、訂單式培養、頂崗實習就業率達85%以上。并且在年制和用工方向上,定向培養。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取得了很好的經驗,專業建設需要各方面的配合與努力,招生的基礎保證是把專業建設的更好,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運用技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我們會更好的運用校企結合這種模式真正實現服裝專業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綜合素質較高,作風過硬,專業基礎扎實,專業技能嫻熟,具有服裝輔助設計、制作、打版、排料、裁剪、管理、營銷、服裝展示等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中等服裝設計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進,淺談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科技信息》 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