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陳若青
【摘要】大學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不同于專業課堂,學生基礎相對較弱,且學習興趣不大,英語課堂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在課堂平時的交互上表現為:課堂交互氣氛淡薄、課堂交互形式片面、課堂交互效率低下、課堂交互反饋低效。具體表現在師生關系疏遠、學生主體性缺失、交互手段匾乏、交互情境缺失、生生互動流于形式、師生互動收效甚微、回應和糾錯過于頻繁、反饋簡單低效等方面。文章基于此,從實踐角度出發,探討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交互課堂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 交互 優化策略
一、營造良好課堂交互氣氛
在如今的大學公共英語課堂還普遍存在“一言堂”的現象,課堂氣氛沉悶而乏味,不利于學生培養英語交際能力,己經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大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而良好的英語課堂交互氣氛能夠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更有利于學生全面英語能力的提升。營造良好的課堂交互氣氛,可以從下面兩方面入手。
1.創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平等的師生關系,即師生在課堂中地位平等,不存在絕對的權威和真理的掌控,師生之間不是控制和被控制的關系,而是平等、互動、合作的雙向關系。教師應當充分的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認真地體會學生的情緒、需要和困難,融入學生集體中,與學生平等地進行探索、討論和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使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組織者、設計者和參與者,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情感融洽誘發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激發創造性學習的動力。當每一個學生都能沒有負擔的參與到教學中去的時候,學生可以愉快的感知著新鮮的知識,放飛心靈與想象力,鍛煉了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無拘無束的氣氛帶來的是對學習的癡迷。
2.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在交互課堂中,教師和學生應該作為雙主體存在。教師和學生不是單獨地存在課堂中,而是共同參與交互活動。在課堂交互的活動中,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學生作為主體存在,師生相輔相成,課堂過程變成一個師生協作完成的過程。因此,交互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作為主體全身心的參與到課堂的過程中,與教師同學一起完成交互的交互過程,如果沒有這一關鍵因素,就不能稱為交互課堂。在交互式課堂里,教師不再作為一個控制者存在,而是作為設計者、組織者和參與者。作為設計者,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需要,選擇能引起學生交流興趣的問題,設置有針對性的課堂任務,來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中。如果教師的問題和活動都缺乏興趣,也許學生會有表面的對話,但是不會產生真正意義的互動交流。教師必須創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有充分表達的欲望和機會。作為組織者,在外語課堂里,教師必須承擔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組織同學進行不同的交互活動。這個角色需要教師相當的教學經驗和組織能力,如果學生不能理解他們做的任務,就不能從中獲益,如果教師沒有好的控制課堂的策略方式,課堂就會毫無效率,如果活動沒有吸引學生的興趣,那么活動的目的就難以達成。作為參與者,教師不再作為支配者出現在學生面前,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參與語言交互活動。
二、豐富課堂交互形式
課堂交互形式主要包括師生交互和生生交互兩種主要的交互形式。課堂交互形式是開啟課堂交互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恰當的交互形式能夠引發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參與課堂交互,提升語言輸出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運用交互形式過程中還存在著策略缺乏和情境缺乏等方面的不足,筆者也是從這些方面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1.提升課堂交互手段。在師生互動方式上,教師在課堂采用最多的是教師提問這一互動方式,而所提問題的類型則多為展示性的問題,展示性的問題多數為教師以及知道答案的問題,用于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而參考性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可以供師生進行交流和討論。而提問既是教師獲取學生關于課堂教學的反饋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師敦促學生參與課堂交流與溝通的常用手段。不僅如此,教師還時常以提問推動學生調整其語言輸出,使其產出的話語更為規范、更易于理解。教師應當掌握好提問的技巧,讓學生自然地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來。課堂應該增加參考性問題的比例,豐富提問的類型形式。首先,問題要有針對性,問題應該針對學生的當前的語言水平和能力,確保不應問題難度過大沒有學生參與,或者難度過低降低學生的參與欲望。其次,問題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問題設計應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信息差,讓學生有需要進行思考,問題也應當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問題具有情境化、真實性,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
2.創設交互語言情境。傳統的大學公共英語課堂忽視語言情境的重要性,使得英語教學背離了語言學習的自然規律,語言知識和應用能力相割裂,學生課堂參與興趣低下,參與熱情不高,課堂氣氛沉悶乏味,是學生語言學習成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這個教學情境中,教師利用了創設語言情境的交互形式,將枯燥乏味的語法學習融入了學生所熟悉的語篇語境中,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掌握了語法規則的用法,并且用小組討論的交互手段進一步讓學生把語法句型在實際交際語境中實踐運用,這種運用語境的教學方式的效果要明顯優于孤立地講授語法規則。真正的調動的學生的經驗點和興趣,讓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和運用語法規則。
三、提升課堂交互效率
正如一些教師所反映的,盡管他們在課堂上嘗試使用了交互式的教學手段,可實際的效果卻并不理想,很多同學并沒與真正參與其中,活動的效率也偏低。所以,提高教師的課堂交互的控制能力,是保證公共英語課堂交互效率必不可少的途徑。筆者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
1.提高生生互動活動控制能力。首先,教師應該做到的是鼓勵學生開口參與課堂互動。在英語交互課堂中,沒有比面對一群沉默的學生更讓教師沮喪的情況了。有時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在被安排任務和收到指令后卻并不開口交流。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首先確保學生真的弄清楚教師的指令。教師不能簡單地問用“Do you understand”,因為有些學生因為害羞不會說“I don't understand”.教師可以用“Is anything unclear”這種協商的語氣來詢問。教師在開始小組討論之前最好先問清楚學生真的明白了活動的指令。其次,教師有時給學生一些逼迫是有必要的。比如,如果小組討論的時候,小組成員的座位隔得太遠,教師可以過去要他們坐得更近些,有時教師甚至可以要他們面對面交流以創造更加友好和自然的氣氛。教師經常要扮演組隊者的角色。在同伴活動中,不是每個學生都會找好自己的同伴。
2.提高師生交互言語策略能力。提高外語課堂師生交互效率,教師需要提高言語策略控制課堂交互的能力。教師具有較強的言語策略能力,能夠使用合適的言語傳授知識、組織教學,充分發揮教師話語控制課堂交互的作用,如創造情境、引出話題、轉移話題,總結和評價等等,營造出開放的、協商的、交流的課堂環境,促使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通過他們的有意義的語言輸出來提高英語能力,使得師生交互真正的生成化,使大學英語課堂成為培養學生英語能力的重要場所,達到學生英語交際能力提高的目的。
四、注重課堂交互反饋策略
在大學英語課堂中,不同的反饋策略在課堂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反饋策略對于課堂交互的重要性,注意課堂反饋策略的使用應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隨時反思和注意自己的反饋行為,為學生創造和提供更多的語言學習機會。
1.恰當的糾錯和回應。消極反饋,指的是直接的糾正學生的錯誤,或忽視或頻繁打斷學生的回答,打斷學生的回答思路,這種反饋的容易引發學生的緊張情緒,損害學生的自信,減低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在于教師的課堂交流中簡化其回答話語,或者拒絕與教師進行交流,造成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的現象。教師應當學會恰當地有效地使用反饋策略,盡可能多的使用積極反饋,制造沒有威肋、感的課堂氣氛,對于微小的錯誤可以選擇忽略的方式,選擇性的糾正較為關鍵的錯誤。在使用消極反饋的時候,可以用較為消極的方式,可以先贊揚學生回答中正確的部分,采用提示或者啟發等方式促使學生進行語言的自我修正,反饋的信息也應當有針對性,而非籠統的套話,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的特點給出不同的反饋。
2.豐富反饋手段。在現今的大學公共英語課堂中,教師使用理解核實的反饋手段的比例要遠遠高于使用確認和澄清等其他反饋手段的比例。教師習慣于用理解核實這一反饋手段來掌握課堂的主導權,學生缺少在課堂進一步進行語言輸出的機會。協商反饋的作用是多重的。它作為課堂交互的中介,有效的調和了交互內容和學生理解的差距,同時還能夠作為一種讓學生同意課堂交互規則的手段,并且還能提供保持交互流暢和穩定的功效。這些功能能夠讓教師的輸入和學生的輸出更加清晰,課堂交互更加動態和交流化。理解核實的反饋手段讓學生很少有機會去超越他們的原有語言水平和輸出能力。而確定和澄清的反饋手段更加容易讓學生提供使用目標語言的機會,從而使學生通過語言輸出解決理解方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裴啟翠.以學生為中心的高中英語課堂交互活動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5(16).
[2]王秀.對大學英語課堂交互活動的思考[J].隴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
[3]謝洪,劉海量.對“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交互活動的思考[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01).
[4]蒲顯偉,王鳳英.二語交互活動中重鑄式反饋的有效性——國外十年研究回顧、思考與展望[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