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鍵琳
摘要:如何結合新課程理念,設計一些精彩的、深受孩子們喜愛的英語家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從而真正發揮課外作業的作用,對于小學英語教師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本人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通過教學實踐,精心研究設計形式多樣的小學英語課外作業,使學生在課外有效地、樂意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外作業;有效設計;方法探討
目前,許多小學英語教師把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了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課外作業的設計。很多時候布置一些機械的朗讀、背誦或抄寫等學生感到單調枯燥的作業,學生們走出英語課堂就幾乎沒有了英語學習的機會和環境,然而單純靠課堂教學和相應的簡單練習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需要,也不能達到熟練運用英語的目的,以下是我的一些探索見解。
一、小學生英語課外作業存在的問題
經常聽到老師們抱怨:許多孩子不做家庭作業。而且越是基礎差的孩子,越是怕做作業。我也一直有這樣的感受。那么學生為什么會不做或少做家庭作業呢?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學生不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①作業形式單調,走入了機械重復的誤區。②作業內容超出大綱,學生部分作業有困難。③學生學習習慣差,回家沒有寫作業的意識,家長沒有時間監督或檢查。④語文、數學作業布置得太多,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英語作業。
二、合理有效的設計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見解
1、根據學生學習力的層次性,設計的作業也應具有層次性。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作為教師就不能按統一標準去看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相應的難易不同的作業,讓各層次的學生去練習。我嘗試的做法是將全班學生按成績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為鞏固層:他們學習基礎不牢,課堂上感覺吃力。作業的目的在于幫助查漏補缺,激發學習興趣,在鞏固舊知的基礎上,獲得新知。B層為提高層:作業的目的在于在保持原有的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努力加強聽說讀寫綜合能力,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較大的提高。C層為拔高層: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各種途徑攝入信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學習目標,在老師的幫助下,可以用英語完成難度較大的任務,達到熟練運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程度。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一冊每一單元的Lets learn和 Lets do時,針對學生的差異,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三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A組聽懂會說Lets learn中的詞匯,聽懂Lets do指令并能做出相應動作。B組聽懂會說Lets learn中的詞匯,會Lets do指令并能做出相應的動作。C組聽懂會說Lets learn中的詞匯并收集3至5個相同種類的英文單詞,除會說Lets do指令外還能自己設計指令。又如在教學Lets talk時,也設計三組難易不同的課外作業。A組聽懂會說Lets talk中的對話。B組聽懂會說Lets talk中的對話并尋找合作伙伴表演課文對話。C組聽懂會說Lets talk中的對話并尋找合作伙伴創造性地表演對話。對話表演要求學生之間有合作精神,通過合作性的集體活動,不僅可以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而且可以增進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而且在C組作業中,學生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他們的交往動機也得到了強化。同時,增加了小學生的競爭意識,有不少學生都以能“更上一層樓”而自豪,在這種“比、學、趕、幫”的大環境下,基礎好的更有成就感,基礎差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看得到自己的進步,學習的勁頭就上來了,從而有了“興趣”,有了學習自信。
2、作業設計創新性。以往教師給學生留的英語字母作業都是機械地、重復地抄寫字母幾行,默寫幾行就算完成任務了。學生感到最沒興趣了。在設計字母作業時考慮到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的興趣很高,可以開發他們的視覺空間智力,設計展開想象,比一比看誰能把字母設計得更漂亮,更便于記憶,并把它畫出來。這個作業貫穿于字母教學的全過程。對每一組字母,學生都會迫不及待地回家設計出自己心目中喜歡的字母形象,第二天把學生設計的字母作品在全班甚至全年級同學面前展示,那種成功的體驗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滿足和無形的鼓勵,學生就會更加努力完成設計字母的作業,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記憶字母的效果也出奇的好。
3、設計融合性作業 。學科融合性是現代課程發展的趨勢。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更是一門融合性極強的學科。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注重課程融合性教學外,更要有效配置與小學英語課程融合的課外作業。1.美術:給孩子一個創造的空間 。孩子年齡小,動手涂涂畫畫幾乎是他們每個人的興趣,當學生學習了關于“apartment, kitchen,living room,dining room,bedroom,garden,balcony,bathro om”等單詞之后可以根據他們的這一特點,設計一項畫一幅你夢想中的房子,再配上一些句子的作業。抽象的句型與形象的自畫圖聯系起來了,讓繪畫在一定意義上為語言教學進行了某種程度上的服務,從而讓學生在語言與繪畫的交叉使用中同步發展了語言智能和視覺空間潛能。2.音樂:給孩子一個感受的空間 。如今,許多小學英語教材版本中,都有許多的chant和song,他們都是十分得朗朗上口,一般小孩子跟著節奏聽幾遍就會了。無論是chant也好,song也好,都具有這樣一個優點:加快學生對句型和單詞的掌握。它們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音樂的最直觀的方式。所以在課堂上每授完一曲,就讓學生回家根據此旋律自己作詞。3.舞蹈:給孩子一個表演的空間 。孩子喜歡運動,好動是他們的本性。教師應該根據孩子本身的特點,在教學中利用好這一特點,就如教:What can you do?I can...這一句型后,學生學會了dance,jump,walk,sing,draw等一系列的動作。在課堂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就讓學生回家將各個動作熟練的準備好,然后再在下一堂課前幾分鐘的復習時間里上臺表演。
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要有很強的目的性和操作性,積極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和聯系,讓學生動腦動手,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完成,發展學生思維,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同時要求教師能藝術性地對學生的作業作出評價,讓課外作業成為每個學生和教師之間心與心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