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鈺玲
【摘要】在語文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中,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消極學習為積極學習,我們更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結合了自己在教學中總結的一些經驗,總結了五種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學習興趣 課堂效率 兒歌傳技巧 形體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新課程標準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構建一個新課標下的新課堂。我認為,其核心應是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消極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這樣才能發揮學習主體最大的效率,才能讓整個教與學的過程充滿生機與活力,也才能最好的實施素質教育。而轉變的關鍵是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主動積極。下面就談談新課程改革實踐中如何激發學習興趣的幾點感受。
1、歌謠傳技巧。
語文學習內容較多,學生在復習的時候常常不知從何入手,翻著書看好像什么都懂,可考試時又往往一問三不知。怎樣才能把繁瑣的知識化難為易呢?于比如:在復習漢字拼音書寫題時,我的口訣是:田字格,字擺正,筆畫清晰不壓邊。寫拼音,不連筆,聲調標清才正確。復習時,看注釋,拼音字形記于心。在復習古文時的口訣是:考古文,虛實記,課下注釋要牢記。在作文寫作時的口訣是:寫作文,思路清,開頭結尾要點題。讓學生能在娛樂中輕松的記住每個部分的復習要點,這樣幽默式教學也是語文情感教學的一種手段,可以消除學生因為過于嚴肅而出現的緊張狀況,融洽師生關系,教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也學得興趣盎然。當學生覺得老師的心理和他們的心理靠近的時候,我們也更容易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健康、輕松、融洽、充滿溫暖和友誼的心理環境,能使學生產生安全感、輕快感、滿足感、幸福感和責任感,也能減少師生之間誤解和隔閡,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2、形體語言助背誦。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從心理上說,幽默是啟動學生思維的動力之一。美國曾興起的“笑學研究”證明,人在笑的時候,生理機能會發生多種變化,如腦垂體釋放某種欣快物質以減輕痛苦和煩惱,給人以興奮的感覺等等。笑聲能填補師生之間的地位差異,使師生間形成人格平等、心心相通、共同求索的和諧氣氛。一般的文學作品教學,常常就是通過教師的分析講解來達到教學目的。文藝本是一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以語言感染學生以外,也應該讓肢體語言走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互問互答爭第一。
素質教育強調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班級里能夠創造一種推心置腹地交談思想的氣氛,孩子們就能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開展無拘無束的交談。”所以教學中,老師可以做出適當的提示,比如一般從題目、關鍵詞、重點句子及一些運用寫作手法的地方入手出題。一個同學就自然段中的某個知識點進行提問,另一個組的同學回答,問題出得好的同學,他的學習小組就能得到加分,一節課結束的時候,對積分最多的小組進行表揚.這樣互問互答的課堂,旨在培養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關鍵。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在學習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他們自主思維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養。所以互問互答式的課堂討論,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分析文章的重點和考點所在,也增加的每個同學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更真正做到了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環境造人”,勿庸置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文學科向學生提供了許多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主要素材,以“問題──探究──新問題──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開。這一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習了知識,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許多生活必備的經驗。
4、寫生式作文課。
作文是語文考試中的重點,一篇文章的成敗直接影響到一次考試的成敗,但是作文又是學生最怕寫和最難提高的一個知識要點。所以在作文教學教學中,我會著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在練習人物描寫的時候,我會讓班級中的一個同學站在講臺上擺出不同的動作,或者做出不同的表情,然后全班同學及時進行寫作,十分鐘以后進行點評。每個人對于事物的認識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所以在同樣的事物面前,大家就能及時看到別人更新的思維角度,能分享到其他同學寫作中的好詞佳句。“只有當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尊重和發展時,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才能真正突出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學科尤其要重視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視學生的發展為課程發展的前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其創新意識,要根據學生的氣質、性格、興趣、愛好、特長等設計他們的未來,讓每一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提高學生的興趣是一門教學的藝術。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孔子看來,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滿足求知渴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語文的教學好像一本博大精深的書籍,我僅僅翻開了它的起始頁碼,還有許多的方法和技巧需要各位前輩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