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瑞
摘 要:閱讀是提高語文成績的最終途徑。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其次還要為學生選擇好的讀物。
關鍵詞: 閱讀;興趣;讀物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2-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87
閱讀和聽、說、寫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得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有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之分。課內閱讀就是通過閱讀,積累好詞佳句,學習行文特點及寫法,進而提高習作水平,最終實現語文成績的提高。而課外閱讀,則是以完善自我為目標,它的作用和重要性是課內閱讀無法替代的。那如何有效開展課外閱讀呢,下面我談談個人的一點認識。
一、閱讀興趣的培養
俗話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閱讀感興趣了,才能把閱讀當成是一種享受,主動遨游在浩瀚的書海中。
(一)帶著問題聽故事,引起學生讀書的欲望
小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有趣的故事講給他們聽。教師娓娓道來,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恰逢精彩之處,戛然而止,要知詳情,必須得課后去讀了。講故事時,我們還可以設置一些疑問,例如我給學生推薦《與狼相處的日子》時,我說:“狼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就是兇殘,都說見狼不打人之罪過,怎能和它相處呢?想要知道其中的答案,《與狼相處的日子》里就有,大家不妨去看看。”學生帶著探求的欲望去讀書,慢慢地就會愛上讀書。
(二)巧妙拓展延伸,讓學生知道城外的風景永遠比城內的好
同一篇文章出現在書本上遠沒有出現在課外書上更吸引學生的眼球。所以教師可在引導學生學習完課本選編的文段后,向學生引薦相關的課外讀物,讓他們閱讀全本書,解除心中疑團,這樣學生才會更有興趣,也會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學到《美猴王》時,我推薦學生去讀《西游記》;學了《最后一頭戰象》,我從圖書室借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讓學生主動閱讀。學生的興趣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堅持下來就會沉浸在閱讀的喜悅當中。這不僅使學生將課內所學的知識延伸到了課外,同時又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課外積累。
(三)組織交流展示活動,促使學生主動閱讀
小學生的表現欲強,若能讓他們及時交流課外所了解到的知識,使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會更加主動地去閱讀,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每一節語文課之前參與“課前說”,時間可以控制在三到五分鐘,主要讓學生將課外閱讀中發現的有意思的事講一講。講的學生爭先恐后,聽的學生羨慕不已,可操作性強。再如,師生可定期共同閱讀一本書,之后進行讀書交流,低年級學生重點交流積累的詞句,中高年級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談感受、說體會。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多肯定學生,以表揚為主,并適時給予指導。這為學生提供了表現的機會,慢慢培養了學生的自信,激發了他們課外主動閱讀的積極性。
(四)開展比賽活動,制定有效的獎勵辦法,讓學生有閱讀的動力
活動有展示就應該有評價。教師可以在班內開展講故事比賽、讀書筆記展評、讀書交流等活動。在展示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個人需求給予他們物質或精神方面的鼓勵,最后評出表現最佳的學生,如“閱讀之星”或“故事大王”,在班內樹立標桿,并將評出的學生照片粘貼到“班級之星”亮相牌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了典型,就會產生正面的強化效應。而評上的學生有了成就感,會更加自信努力;未評上的學生也可以樹立學習的目標。當然這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所以制定計劃時要權衡利弊。
(五)發揮班級圖書角的作用,營造快樂的讀書環境
比起教師的教,環境更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雖然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如圖書館、閱覽室、書店等地看到書,但班級圖書角最能方便滿足學生讀書的愿望。當然了,如果沒有他們感興趣的圖書,那圖書角布置得再美也僅是一道沒有價值的風景線;如果教師不對學生看書進行指導,那么他們的看書行為也只會是一時興起,盲目跟風,最終很難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因此,我非常重視圖書角圖書的來源。有時我會從圖書館借,所借的書目大都是專家教師推薦的兒童讀物,但更多的是學生捐的,一般我會建議他們捐自己看過的書。從情感上來說,看過的書樂意捐,更重要的是看過的書可讀性強。在簡單的捐書儀式上,我還會讓捐書的學生說幾條推薦閱讀的理由,畢竟是同齡人,他們有共同的喜好,他們的推薦的效果定好于教師。此外還要根據閱讀情況更換圖書,就算一個人只捐幾本書,一學期下來也能看上十幾本書。隨著時間的推移,課堂內外學生就有了共同的交流話題,閱讀就慢慢變成了一種習慣。
二、讀物的選擇
讀書很重要,但讀什么樣的書是關鍵。在這里我們不提倡學生讀四色小說,即黑色小說、黃色小說、灰色小說和粉色小說。黑色小說具有侵略性,很多黑暗系魔法的力量來源是魔界或地獄,處處有暴力,讓人心生恐懼,如《黑道梟雄》《都市人魔》,常看這樣的書,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黃色小說即色情小說,看此類不良書籍對自制力不強的學生來說可能會上癮。再者,青少年正處于一個關鍵的發育期,這個階段看這樣的書很容易造成人生觀的扭曲。灰色小說往往指向頹廢或失望,格調不高。它好像是生活的哈哈鏡,又像人生的漫畫圖,表面上漫不經心,實際上“暗藏殺機”。粉色小說是以男女學生之間的愛戀為核心的言情小說,處在青春期前后的學生大多喜歡看此類書籍,小說中的結局多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太唯美,要么太悲慘,這些書籍帶給學生的弊遠遠大于利。
如何為學生選擇讀物,是不是一些中外名著就應該推薦給學生,我個人不是很贊同,我覺得選擇讀物要與時俱進。如北大教授曹文軒,他精擅兒童文學,他的作品如《草房子》《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鳥》《細米》等以生活為素材,對美好人性的細膩描寫宛如一股春水,濕潤和純凈著讀者的心靈,牽引著我們對生命中真善美的永恒追尋。他的作品猶如文學中的九寨溝、張家界。還比如兒童文學家楊紅櫻,她被稱為能“破解童心”的作家,她的作品立足于兒童的認知特點,感染了正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其選擇讀物。
總之,我們應以課堂為陣地,以興趣為先導,以習慣的養成為目標,把課外閱讀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去設置實施,倡導學生為終身發展主動讀書,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碧梅.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點滴談 [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7).
[2] 魏玲.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方法[J].安徽教育,2013(3).
[責任編輯 吳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