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超
【摘要】 初中數學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必備的一門理論課,不僅是考試的重點學科也成為了師生共同關注的內容. 隨著國家新課改政策的陸續實施,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教師在創新中不斷探索新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一方面不能墨守成規遵循過去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還要結合當地的教學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因此如何處理好這一對矛盾就是本文接下來將要重點探討的內容,通過策略分析促進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提升.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學策略;分析
從近些年來的新課改大綱中可以發現,新形勢下,國家對人才的培養逐漸在向素質教育轉型,因此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嚴重阻礙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 數學是一門十分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不只是理論性強,而且實用性較高,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育,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其思考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因此,本文主要從如何提升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方面展開論述,從而促進學生基礎能力與綜合能力一同提升,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方式,確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地位
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學生與老師都注重數學卷面分數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死搬硬套,因此不能對數學知識進行靈活思考與應用,長期發展過程中學生養成了一種“沒有標準答案就無法做題”的不良局面,長期依賴于數學標準答案,不求甚解,只為了獲得一個驗算結果草草了事,所以忽視了學習的自主性,不注重學習的思考與邏輯能力的培養,經常是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有的學生甚至根本沒有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初中數學中函數的學習普遍成為學生學習中的攔路虎,但是在新的教學思維模式下,學生可以按照老師的教學節奏,充分釋放學生的天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問題的探究性學習,以小組互動的模式展開學習,從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比如在初中數學二元一次方程的學習時,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通過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灌輸,再向學生講解習題,這種方式不僅枯燥而且不利于學生擴散性思維的培養,但是教師通過轉變一種教學思路就可以引入教學情境,將學生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場景與數學中的二元一次方程案例相結合,不僅可以提升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改變傳統作業設置模式,讓作業成為學生探索性學習的主要渠道
從當前的教學現狀來分析,其實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學作業的設置不合理問題,學生為了趕作業抱著快速完成的心態,教師卻苦口婆心為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斷為學生施壓,由此造成了一種學生長期處于一種背負較大的作業壓力學習的氛圍中,這樣不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而且束縛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就探索能力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而言,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應該不斷提升,從而為高中乃至大學階段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從具體的發展情況分析,學生的作業功能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因此教師在轉變教學思路之后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為學生量身打造不同的探究性學習課后作業項目,通過發揮學生不同的數學能力,例如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等,讓學生學會學習總結,在探究性學習中輕松掌握學習方法,而不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
例如,在初中數學最重要的教學章節——《勾股定理》一章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課堂開始前可以先讓學生探索不同的三角形特點,例如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銳角三角形不同角以及邊的相互關系,通過構造三條邊的平方形式,A2 + B2 = C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a,b,c)叫做勾股數組. 經過三種不同三角形之間的關系轉換從而弄清楚勾股定理的公式來源,. 在第二天的上課中以及之后的教學中教師都可以帶著相關的案例引入教學內容,在勾股定理教學中還可以向學生講解勾與股的故事來源,通過數學背景故事講解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理論知識,經過學生自己探究階段與教師的故事插入階段再加上教師的實際課堂案例的分析從而作出圖形,讓學生在數形結合中掌握勾股定理的應用.
三、結合教材內容,建立數形結合的解題思想
例如在初中數學解析幾何的講解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圖形與數字轉化的教學模式,通過作圖到數形轉化,再到解答過程,整個環節環環相扣,讓學生清楚地掌握了作圖的思路,增強了學生對解析幾何圖形的直觀理解能力和了解了相關變量內容的轉化思想,只有經過曲線與方程式之間的關系構建,以點帶面、以圖構式,利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在解析幾何與圖像之間找尋和建立一種特定的函數關系,一方面做到數形轉化,另一方面做到了曲線與方程式相對應,為解題做了完美的鋪墊. 還有,在“兩個變量的線性相關”內容分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幾何“坐標法”,按照“數”與“數”之間的空間轉換,使整個線性的變量直觀呈現在坐標圖像中,可以有效降低數學解題的難度. 對此,初中數學通過數形結合可以在平面與平面之間成角問題、異面直線成直角等問題中都能夠起到良好的輔助效果,幫助學生建立起整體的數學框架體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越發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邏輯思維能力,更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數學知識的思考、理解、聯想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科學的途徑進行知識求新、探索、推理、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顧漢文.淺談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65-66.
[2]陳敏.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4,33:44-45.
[3]蔡添生.新課標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創新策略方法分析[J].學周刊,2015,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