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
【摘要】 信息技術具有聲像俱佳、圖文并茂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進行整合能全面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課堂如何巧妙整合信息技術,有效優化課堂教學?本文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 信息技術;激發興趣;突破難點;優化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全面普及,以多媒體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全面進入課堂教學,它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 信息技術具有聲像俱佳、圖文并茂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進行整合能全面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課堂如何巧妙整合信息技術,有效優化課堂教學?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自覺、能動的心理狀態,是學生積極情感的有效表現,也是學生在遇到學習困難時能表現出來的不一樣的探究狀態. 在數學學習中,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學生高效學習的重要基礎,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趣味因素,結合學生的心理認知期待,并巧借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將趣味點展示出來,使學生以積極的情感態度參與學習.
如在教學《數字5的讀寫》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計“搶凳子”游戲,選擇班級中的5名學生參與游戲,在教室中間放上4張椅子,5名學生圍著繞圈,其他學生唱歌,只要歌聲停止了,5名學生必須奮力搶屬于自己的椅子. 游戲規則以多媒體展示,當學生聽到要玩這樣的游戲時,情緒高漲,教師從學生中選取5名上來參與游戲,通過游戲讓學生直觀感受數學的概念,并在游戲體驗中掌握了“4比5少1,5比4多1 ”,又復習了上節課關于“4”的知識. 可以說,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它以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感知數學,有效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難點
數學是一門抽象學科,而小學生正是數學學習的起步階段,但小學生由于社會經驗少,視野窄,在思維上往往無法突破固有的思維限制,這對于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來說難度大. 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包含了海量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方便的從網絡上調取與教學相關的素材,從而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如在教學 “圓柱體側面積”時,教師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將圓柱體沿著一條高剪開,然后平鋪開來,學生由此經歷了由形象到抽象的感知過程. 但此時,學生的思維還是處于混亂狀態,接著,教師引入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圓柱體沿高剪開的形象過程,全方位的展示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圓柱的底面周長就是長方形的長,高就是長方形的寬,此時,多媒體用不同顏色的線標出來,學生再次形象地感知了這一過程,他們由動手操作的思維暫時混亂階段回到了理性的清晰階段,從而突破了認知上的盲區,獲得了新知. 又如在學習《圓的畫法》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感知一條線段繞一個端點順時針旋轉,直至另一端點掃出一個圓,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形成過程. 如果教師在黑板上操作,學生可能無法看清楚全過程,而多媒體展示就可以將畫圓的步驟分解,并重點標注出關鍵步驟,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就能有效掌握畫圓的方法了.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感體驗
在數學課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 如在學習“圓柱和棱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時,教師以生活中的話題入手,問學生“大樹干為什么是圓柱形而不是棱柱形呢?”小學生對此類問題特別感興趣,就是嘗試說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這時,教師借多媒體用畫圖講解:當等高的圓柱和棱柱表面積相等時,可以算出圓柱的體積最大,所以圓柱形樹干和其他柱體相比,能夠在等面積的條件下,向樹枝輸送更多的養分. 由此看出,大自然是最偉大的,她總是以符合數學規律的最合理的方式生存. 當多媒體將這一知識展現出來時,學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們想不到數學知識原來也這么有趣,他們內心的情感就會被激發出來,在接下來的課堂探究中,就會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學習,并對數學學習產生持續的學習信心.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創新精神
在數學學習中,教師結合教材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突破時,巧妙引入想象能讓學生的思維走向更加寬闊和深刻. 特別是空間圖形,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他們對空間圖形的理解就會存在著局限性,而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和展示各種所需要的資料,如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甚至可以為學生展示作畫的過程,模擬與學習相關的情境,使學生的視覺受到沖突,進而展開想象,有效參與課堂探究. 因此,教師可以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為學生的想象思維提供豐富的表象,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
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時,教師結合難點突破設計一個動態的數學課件,然后讓學生認真觀察長方形的特征,課件讓學生再次形象感知了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特點,那就是兩條相等的長和寬.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方形的特征的理解,教師特別利用多媒體的閃爍功能,分別在兩條“長”和“寬”處連續閃爍三下,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方形特征的理解.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學生就會想出各種方法,教師再借助課件對學生的方法進行集中展示,通過展示讓學生最終找到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總之,在數學課堂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能將抽象的數學推理變成學生樂于接受的數學場景,使數學推理更加高效. 想在數學課堂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需要教師認真結合數學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心理期待和思維水平,有效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完美整合,從而讓數學探究釋放魅力,讓數學課堂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愛梅.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年16期.
[2]戴秀華.巧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