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霞
【摘要】 低年級學生愛表現自己,喜歡表達但是不善于傾聽,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傾聽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獲取知識,并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傾聽能力
課堂學習是小學生校園學習的主要方式. 只有學會聽課,善于聽課,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增長智慧. 但是不和諧的鏡頭卻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鏡頭1: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在旁若無人地干著自己的事……
鏡頭2:一名學生在發言,他還沒講完,其余學生卻高高舉起了手大聲嚷道:“讓我來,讓我來!”當老師再指另一名學生發言時,未能發言的學生卻大聲嘆息,根本沒有心思聽其他同學的發言……
鏡頭3:老師剛強調平時易錯的地方,片刻之后,一名學生興高采烈地發言,竟然又犯了剛才的錯誤……
這種種現象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普遍存在. 這不由讓我們擔心,學生在課堂上耐心“傾聽”的能力在慢慢缺失. 因為不會聽,不愿聽,聽不進,他們的學習成績也因此提不高. 事實上,傾聽是一種能力,學會傾聽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 那么,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呢?
一、言傳身教,帶動學生有效傾聽
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要靠教師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去感染和教育學生. 優秀的教師都很善于傾聽學生的發言,對學生的發言作出恰當的評價. 教師耐心認真的聽講,能從學生內心深處捕捉到他們的情感體驗,作出恰當地評價,保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心. 學生也會感受到老師尊重他的意見,在乎他的見解,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尊嚴和幸福感. 低年級的學生渴求老師的愛,老師是他們效仿的對象. 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傾聽時,要耐心的傾聽學生吐露自己的見解,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樹立傾聽的典范. 課堂上不管是怎樣的學生,無論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教師都要專注地傾聽,不能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 要舍得讓學生說,學會沉住氣,耐心等待,并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困惑的焦點、理解力的偏差、觀點的創意、批評的價值. 從點點滴滴細小的教學環節中真正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感受到老師專心傾聽的魅力.
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自己首先應是一個認真、耐心的傾聽者.
當學生發言時,教師應停下所有動作,仔細傾聽,并作出回應,不管其表達是流暢、清晰還是語無倫次,答非所問,都不打斷. 讓發言的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尊重,也讓其他學生有了學習的榜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學著老師的樣子全神貫注地傾聽別人講話. 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能夠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二、跟蹤提醒,培養學生傾聽習慣
要講重點、難點時,教師可以用一些話來示意學生認真聽,當學生的回答很精彩時,教師也可以馬上示意別的學生進行復述或點評. “剛才某某同學說得很精彩的地方是什么? 請你說說. ”這樣既能促使那些分心的學生集中注意力,又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 采用這一方法,對學生起到了及時提醒的作用,有利于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教師恰當的體態語言的運用也不可忽視,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撫摸、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學生認真傾聽時,教師可以豎起大拇指,給他一個微笑;當有些學生不認真傾聽時,教師可以放慢說話的速度或放低聲音,甚至漸漸停下來等都能促進學生傾聽,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 每一周,教師要結合學生課堂上傾聽的表現,評出“班級傾聽小明星”. 這樣長期堅持從正面評價、激勵,學生就更樂于傾聽了.
三、營造氛圍,搭建良好的傾聽環境
教師要創設各種生動具體的情境,用生活中的有趣的畫面和語言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情境,通過多媒體課件把主題圖變靜為動,把主題圖講得像故事一樣精彩,通過生動的情境營造良好的傾聽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傾聽的興趣. 為了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境地,有效地傾聽,我們有必要在新課的導入上做精心設計,以利于大面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注意狀態等,使教師的授課能像磁鐵一樣吸引住學生的心魄,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產生新奇感.
在教學《商中間有0 的除法》時,課的開始,我創設了一個情境:一天,豬八戒到花果山去拜訪孫悟空,在路上遇到了兩只去摘桃的小猴,嘴饞的八戒便想和他們一起去摘.
他們三個摘啊摘啊,最后一數,哇!摘了306個桃呢!八戒眼珠一轉,想出了一個鬼主意,他說:“我們三人平均分著吃吧!你們看我算:3人先分306的第一個3,每人得1,再來分306的6,各得2,那應該每人得12個桃子……”他邊說邊用小棒在地上列了個豎式……
八戒給了小猴們每人12個桃,正準備把剩下的桃都塞進他的大肚子里時,孫悟空來了:“八戒,做人要誠實啊!”小朋友們,為什么孫悟空說八戒做人不誠實呢?
這樣的情境創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傾聽下去的強烈愿望,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接下去的教學,學生就會認真傾聽老師的教學和同學的發言,從而大大激發探究的欲望,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狀態中,獲得學習最大化的效益.
四、強化指導,優化傾聽環節
讓學生學會傾聽,需要老師良好的指導. 教師若要優化學生的“傾聽”,可以從以下三個環節加強指導.
(一) 細化“聽”的要求
作為教師,我們常常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在課中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 學生對此認識模糊,老師應該給他們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細化了的要求.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向學生明確提出學會傾聽的基本要求,即在傾聽時做到: 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 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 特別是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或是在教師講授實驗過程和注意事項時,一定要耐心聽完老師的講解,再自己進行操作; 三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 四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
(二)教師的恰當評價
如何在課堂中正確恰當地評價學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教學中千萬不要吝嗇表揚,因為表揚能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如對課堂上認真傾聽的學生,我們可以即時進行口頭評價,如:
“你看,××同學的眼睛一直看著老師,他聽得多認真啊!”
“這么一點小小的不同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了不起!”
“××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把自己的想法加進去,多棒啊!”
其實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必要用太多華麗的詞藻,只需用鼓勵性的語言,激發他繼續聽取別的同學的發言,找出與他人的不同,這樣,研究性課堂氣氛就會產生了,在這良好學習氣氛下,學生自己學得用心,聽得專心.
(三)學生間相互評價
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學會傾聽要做到:一是無論在聽老師講課,還是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同學所講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 當一名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問其他學生,剛才他(她)講的你們聽明白了嗎?他講的是什么意思?再請一名同學復述. 二是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再站起來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是當別人發言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 這樣,學生要在傾聽別人發言的基礎上作出評價,他們的積極性會更高,發言會更熱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評價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還要進行引導、補充. 學生如果能認真傾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那么,學生的傾聽習慣就會逐漸養成,學生的數學成績也會提高.
總之,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養. 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醒、督促和引導,更需要堅持不懈地訓練. 我們應該及時地“把孩子的耳朵喚醒”,讓孩子在“傾聽”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