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躍
摘 要:本文就當前機械制造的新形勢,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指出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專業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認為培養提升中職學生適應未來形勢發展的職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機械專業;實訓教學;教學模式;職業能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當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愈來愈迫切。特別是近年來,機械設計、數控加工、機械電子等領域發展迅速,需要各種層次的機械專業人才,因而對中職學校的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這種形勢下,中職學校面對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模式,決定了專業教育教學的發展方向。中職學校應不斷提升實訓教學的軟硬件水平,以強化學生職業技能為抓手,培養出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強、且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實用性技能人才。機械專業實訓教學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專業實訓教學已經成為機械專業重要的教學環節。
一、機械專業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實訓教學方法與實際應用相脫離
普通中職學校機械專業實訓教學的手段單一,大部分實訓教學仍以驗證理論為主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有限。實訓課通常是教師先演示操作,學生的操作模仿多,思考少,對理論的理解和探索不夠。而大部分機械專業學生畢業后,要直接走上工作崗位,面對復雜的工作環境,只有模仿實際工作環境的實踐操作,才能鍛煉提高他們的職業能力。因此實訓教學環節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畢業生在今后工作崗位上的實際操作水平和他們的工作能力。
2.專業實訓教師的培訓力度不夠
教師在實訓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專業教師實訓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實訓教學的效果。所謂“名師出高徒”,只有實訓能力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技能高的學生。而多數中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滿足于提高教師的學歷、職稱,對實訓教師操作技能培訓重視不夠,大多缺少工程實訓一線工作的鍛煉和提升。
3.實訓基地與實訓教學目標難匹配
中職學校機械專業實訓教學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即實訓基地建設困難,實現教學目標難度大。突出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①中職學校經費短缺,每人一工位的要求難以實現;②機械專業自身的特點,產品更新快,實訓項目多且繁雜,要達到每個項目的實訓要求比較困難;③實訓環節缺乏科學的管理,難以系統化。
4.實訓教材建設重視程度不夠
當今電子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新的理論和新的設備的不斷涌現,實訓教材的內容存在時效性,經常出現信息滯后、內容陳舊等問題;此外教材內容與實訓脫節、缺乏優秀的實訓應用實例,使教學內容顯得呆板、枯燥無味,難以培養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
二、建立科學系統的實訓教學體系
1.建立以強化學生技能訓練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理解,教授相關理論和概念。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忽視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必須改革實訓教學模式,從社會需求角度和學生的基本現狀的入手,進行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項目形式體現其教學內容。通過循序漸進的技能學習與訓練,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轉化為職業能力。有一種“目標降解式實訓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是目標逐層分解。設定專業培養目標,將其分解為若干個階段,學生在每個階段逐個完成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綜合強化技能訓練等,依次遞進方式進行實訓教學。
2.重視專業實訓教師能力培訓
提高實訓教學水平實訓教師水平的不斷進步,是實訓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①鼓勵實訓教師到生產一線進修學習提高。作為中職機械專業的實訓教師,知識更新要快,只有接觸學科前沿,才具備前瞻性和實用性的價值。為此,需要定期對實訓教師進行相關專業課程的培訓,經常到校外或對口單位參加不定期的進修和生產實訓,促進實訓教師不斷的更新知識提高自身實訓技能和指導能力。②學校應創造有利的條件鼓勵實訓教師參加各種業務學習,增進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協同合作。通過成果展示,學研互動,讓大家共同進步,整體提高。
3.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完善開放實驗室建設
①實訓基地建設,應鼓勵產學結合。這不僅能充分利用學校整體資源的優勢,與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還可把這些單位作為學生直觀了解企業機械專業實訓的基地。②實驗室是中職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訓能力的重要場所。實驗室開放面向全體,既充分發揮了現有儀器設備利用率,又有利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新意識和實際動手能力,也讓指導教師與學生有充分的交流與溝通,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三、構建多元的教學評估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的理念,構建以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1.學生在校學習職業技能、培養職業情感、學習與人合作的方法、進行自我學習、適時調整目標的能力
在評價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技能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技能的過程,及其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嚴謹態度和規范合理的操作方法。
2.按模塊化、項目化的模式來設置課程學習與考核內容
學生學完相應的課程模塊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而不是由一次考試定成績。對于由校企合作的相關企業參與的學生實踐成績則主要聽取企業兼職教師的意見給出學生的實訓成績。
3.鼓勵學生參加由職業主管部門主辦的各種技能競賽
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利用課余時間組織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在競賽中獲獎,可獲得相應的獎勵。鼓勵學生在寒暑假從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增加職業經驗,企業出具證明,可獲得相應加分。
4.構建“雙證型”畢業生的導向機制
學生完成學業后可獲得畢業證。為提高畢業生就業的能力,引導學生參加中級工技能培訓,學生畢業時可考取相應工種的國家中級工技能證書。
總之,機械專業實訓教學對于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專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學校應不斷提升實訓環節的軟硬件水平,構建適合中職機械專業人才需求的培養方案,以學生職業能力為抓手,建立“素質能力”的培養模式;以項目化和模塊化教學為實施形式,創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中職學生適應未來形勢發展的職業能力,這也是當前中職機械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
參考文獻:
[1]袁智強,賀貴川.機械常識與實訓[M].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07).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