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才 李琴
摘 要:經濟新常態下,高校各種矛盾更容易凸顯,因此,做好高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尤為必要。本文以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加強外宣工作,為學院發展創造良好氛圍;提升內宣水平,服務學院黨政工作大局;強化隊伍建設,為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等方面,全面詳細地闡述了宣傳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堅持“三貼近”,著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服務學院改革發展大局,學院影響力和美譽度得到不斷提升的相關探索。
關鍵詞:高校;宣傳思政工作實效;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1-0201-02
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結構的對稱態,著眼于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就是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經濟新常態下,過去快速發展中積累的一些矛盾會逐步凸顯出來,而現代社會治理體系還有待發展。相應地,在這一時期,高校各種矛盾也容易凸顯,因此,做好高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尤為必要。
一、加強外宣工作,為學院發展創造良好氛圍
對外宣傳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展示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核心競爭力的平臺之一。學院在認真總結與媒體交流合作方法基礎上,根據新聞宣傳規律,確定重點,拓寬渠道,創新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網絡的渠道作用,圍繞學院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建設和自主招生等工作和社會熱點,主動對接校外媒體,主動設計宣傳議題,主動為媒體提供素材,切實提升學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近年來,學院服務區域經濟辦學及骨干院校建設的成果受到《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安徽日報》《安徽工人日報》《蕪湖日報》、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高職高專網、安徽教育網等國家、省市重要媒體的廣泛關注與肯定。《中國教育報》報道了學院特色辦學情況;《中國青年報》先后三次報道了學院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學院骨干建設成果,學院承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分賽項機械設備裝調與控制技術并榮獲一等獎等;《安徽日報》專題報道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吳威勇救落水老人的感人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并以皖浙兩工科高校建藝術聯盟報道了學院人文科學素養培養實效、“學生有技能企業搶著要”為題報道了學院就業工作成績斐然;《安徽工人日報》頭版報道了學院2010屆汽車工程系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優秀畢業生:從樓梯間里飛出的“技術能手”——記“合力杯”全國叉車技能大賽電動組一等獎獲得者劉飛;《蕪湖日報》頭版以能力為本高職院校"闖”過就業寒冬為主題報道學院就業工作成效、以“高職院校跨省共建藝術交流中心”為主題報道了學院與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合作事宜;此外,《大江晚報》、蕪湖電視臺等其他媒體也刊發報道學院新聞若干篇。學院連續四年向社會發布《年度人才培養質量報告》,得到政府、社會高度認可。
近年來,安徽省教育網每年錄用有關學院新聞報道大約300篇左右,位列全省高職院校前列。2014年,學院特約通訊員被評為“省教育網優秀特約通訊員”,是全省高職院校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特約通訊員。
二、提升內宣水平,服務學院黨政工作大局
學院新聞報道要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緊緊圍繞學院中心工作,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展示學院的核心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要及時報道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建設、改革創新中的重大舉措、重大活動、重要事件以及從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進一步營造比學趕超、積極向上、追求卓越的良好輿論氛圍。
1.充實和完善內宣工作制度。根據中央、省委及省委教育工委對高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決定和文件,結合學院內宣工作實際,對學院現有內宣工作制度文件進行修訂,進一步加強學院內宣工作制度化建設。近年來,先后制訂修訂《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關于規范校園網新聞、公告等發布管理的暫行規定》《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形勢報告會和哲學社會科學報告會、研討會、講座管理暫行辦法》《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對校園網絡安全管理的規定》《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哲學社會科學課堂教學、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網絡和接受境外基金資助等管理的意見》《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新聞、信息報道獎勵制度(征求意見稿)》等文件。同時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圍繞中心,弘揚主旋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服務學院黨政工作大局,闡釋好學院的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發展路徑,不斷增強師生員工對改革創新舉措的認同感;加大對各處室、各系部亮點工作、創新舉措、典型經驗等方面的新聞宣傳力度,不斷提升學院新聞宣傳工作的整體水平。
3.高度重視和精心組織宣傳輿論工作。把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構建和諧平安校園作為宣傳輿論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輿情信息采集工作,增強宣傳吸引力。
4.做好學院年度重點工作宣傳報道。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面向社會和學院師生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將學院首批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驗收、央財支持的“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驗收、承辦“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分賽項機械設備裝調與控制技術、安徽省人才培養工作個性評估、綜合改革方案編制、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大學章程編制、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等各項工作中的亮點展現給大家,形成共建共贏、協同育人的強大合力。
5.強化校園網絡管理,正面引導網上輿論。加強對校園網上意識形態的管理工作,及時掌握網上輿情及網絡輿論動向。進一步加大對各系部、各部門網站的考核與指導,積極構建學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陣地,建好、用好、管好網絡,整合網上網下資源,搭建好具有學院特色的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網絡平臺。進一步加強部門、單位網站或工作主頁的建設,推進學院網站建設,提高網絡建設質量。同時加強對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人才培養工作個性評估、宣傳(統戰)部、學生工作、校園文化、機電留言等特色網站(網頁)的建設與更新,不斷增強其吸引力和凝聚力。
6.優化結構,加強院內宣傳輿論陣地建設。提高院內新聞媒體質量,為學院各項工作創造有利的輿論氛圍和正確導向,起到凝聚人心和正確引導的作用。強化校報、校園網主頁、廣播臺、宣傳欄等陣地建設,辦好《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報》,充分利用校報資源,做好政策方針的宣傳工作,做好校報服務黨政工作大局,服務學院對內對外宣傳和跨越式發展,進一步加強校報報道深度;更好地發揮宣傳欄、校園櫥窗和廣播站的功能和作用,把它們變為學院宣傳的重要力量,貼近師生員工,貼近校園,貼近時代,增強可讀性和吸引力,強化紙質媒體與網絡媒體的錯位發展;加強學院網站的建設,進一步修改完善校園網新聞發布的規章制度,嚴格稿件審核,宣傳部根據學院黨委的統一宣傳口徑,有權對各單位(部門)上傳的稿件進行遴選發布或進行相關編輯和修改后發布或不予發布,稿件遴選標準是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對不符合要求以及寫作質量差、失去時效性、無新聞價值的稿件,宣傳部有權不予采用,從而使校園網首頁新聞真正實現精品化。
三、強化隊伍建設,為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1.積極構建院系兩級宣傳工作新體制。形成一個上下互動、點面結合、營造主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宣傳工作局面。(1)做好部分職能部門和系部特約通訊員的調整工作,進一步加強特約通訊員管理,以便及時收集和管理校園新聞信息,充分發揮特約通訊員在政策宣傳和教育理論、理念宣傳以及學院各項活動的對內對外宣傳。同時做好特約通訊員的培訓工作,努力提高采訪寫作技能,實現重大事件能有評論,逐步提升宣傳報道質量。(2)加強學生宣傳隊伍建設,積極引導學生宣傳隊伍建設。學期初開始部署宣傳工作,使院大學生記者團、揚帆文學社明確任務。同時,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宣傳工作新思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宣傳隊伍整體工作水平。期末召開總結會,引入激勵機制,表彰宣傳工作先進個人。此外,建立例會制度,溝通信息,加強合作。通過上述舉措,幫助他們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使他們成為學院新聞宣傳和校報編輯的另一支生力軍。
2.改進作風,注重實效。繼續建立健全并認真貫徹落實崗位責任制,建立工作管理和業績考評責任機制,科學考核,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努力形成狠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3.繼續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緊緊圍繞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創新載體,改進方法,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為全面提高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提升高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需要高校加強外宣工作,提升內宣水平,強化隊伍建設,著力推動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工作方式、工作合力和評價導向轉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創學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培營.化解矛盾合理定位增強宣傳思想工作的實效性——兼談如何當好高校宣傳部長[J].中國高等教育,2005(2).
[2]張紹榮,游敏惠.論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6).
[3]楊雪梅.將抗震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宜賓學院學報,2009(7).
[4]陳界.協商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發展載體[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9).
[5]桑蘭蘭.論高校以“育人為本”[J].商品與質量,2011(8).
[6]左妮紅.高職院校新聞宣傳工作的實踐探索[J].中國報業,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