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 劉愛勇 齊寶強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就業指導課教學的現存問題,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希望能為當前高校就業指導課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就業指導課;問題;解決對策
![]()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和畢業生人數的急劇增加,大學生就業指導已成為新形勢下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是大學生準備工作、選擇職業、獲得就業崗位、適應就業崗位和轉換社會角色的一門重要課程。開設就業指導課的目的在于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指導和服務,然而,當前就業指導課實際的授課效果與其要求相差甚遠。因此,如何開展好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成為高校亟待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一、高校就業指導課存在的問題
1.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不夠重視。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但很少有高校會像國外高校那樣將就業指導課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部分高校將就業指導課片面地理解為只為畢業生分析就業形勢、政策,提供就業信息和介紹就業方法,求職技巧可以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學習和積累,沒有必要開設系統的就業指導課程。
2.教學內容老化,教學形式單一。在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時,部分高校僅限于通過灌輸式課堂教學向學生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介紹就業信息,缺乏職業能力測試、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教育、擇業心理教育和社會實踐,內容老化,缺乏新意,學生很難實際體驗到就業形勢的緊迫感和就業指導的重要性,教學形式的單一導致學生不能主動參與到課程中,指導效果可想而知。
3.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不夠,教師安排不合理。目前許多高校的就業指導教師由院系副書記、輔導員兼任。他們雖然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由于工作性質和自身專業所限,缺乏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專業培訓,對就業指導課程的專業性和系統性把握不足,很難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安排方面,一些高校在就業指導的兩個授課階段安排不同教師授課,一方面,不同教師教學側重點不同,有時會造成同一個知識點被不同教師反復強調的局面,占用課時,浪費教學資源。另一方面,頻繁更換就業指導教師,難以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全面的、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不利于學生發展。
4.缺乏個性化就業指導。對于即將踏人社會的畢業生,由于他們在心理方面和職業規劃方面存在許多疑惑和不適,這時就需要一種將職業生涯與心理狀態分析有機結合起來的個性化指導,然而當前的高校由于課程安排時間短,師資缺乏,一般是幾百人左右、不同專業的學生上課,授課內容主要是就業技巧指導。由于各專業的同學在一起上課,缺乏針對性,效果不佳,而且大家都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應該怎樣做。
5.創業教育缺乏。現有的就業指導課大多在告訴學生“怎樣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較少指導學生“如何為自己、為他人創造一個工作崗位”。黨中央、國務院一直倡導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有較大的政策傾斜和扶持力度。在就業指導課程中引入創業教育,這對于提高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很有幫助。
二、高校就業指導課解決問題的對策
1.充分認識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性,做好課程建設和課程評價與管理必須充分認識到就業指導課的開設是適應就業新形勢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專業技能,有助于大學生的發展與成才。應以發展的理念認識就業指導課的特點和意義,以系統的方法規范就業指導課的內容體系,以創新的思維設計就業指導課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制定明確的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考核標準,指定與當前就業形勢相適應的教材。建立適應本門課程教學的評估指標體系,為教學改革和評價提供客觀依據。
2.實現教學方式多元化,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教學方法,嘗試引入“體驗式”教學,做到教學內容具有生動性、教學方法具有引導性、教學過程具有互動性。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業大賽、“職來職往”等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檢驗知識,在實干中鍛煉能力。充分發揮校外課堂的作用,利用假期社會實踐的機會,要求學生進行社會調研,走訪企業職工,了解企業的管理及生產模式,對員工的要求,薪酬標準等等問題,回校遞交調研報告,分享心得體會。邀請本校校友回校做就業、擇業、創業事跡報告,給畢業生講解正確理解人生價值,暢談理想與現實、經驗與教訓,通過現身說法。宣傳在基層做出突出貢獻的高校畢業生的典型事跡,給在校學生以現實的借鑒和啟迪。
3.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實現教學方式多元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必須嚴把教師遴選關。選擇一批綜合素質高、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擔任就業指導老師;為教師提供交流和學習平臺,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職業指導師培訓和考試、校企合作洽談會,擔任社會實踐和創業大賽的指導老師,開闊自身眼界,提升業務素養。
4.結合不同學生群體的特點,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高校普遍實施的群體性指導涵蓋面過寬,往往忽視了個體的差異,沒有針對性,而個性化就業指導則是為畢業生量身定做的個人職業規劃,可以大大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成功率。在進行個性化指導時,可針對學生試行個人職業規劃,實現一對一互動,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個人特點,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套獨特的職業規劃方案。指導過程中的互動,要求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正面引導,讓學生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剖析來尋求個人核心價值,詳細分析個人的職業興趣、性格及優勢。通過一對一的個性化就業指導,可幫助學生建立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生活目標,并為實現此目標而不懈努力。
5.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業教育作為就業指導課的一項重要內容重視創業教育,首先要轉變創業教育觀念。一方面,要明確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未來能夠成功的“創業型”人才,而不是僅僅能夠贏利的人。另一方面,要面向所有學生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把創業教育作為促使大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助推器。其次要善用社會資本。形成學校、政府、社會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體系,多方發掘有利于學生創業的社會就業指導機構、用人單位、校友資源等社會資本,構建良好創業氛圍,創造優化的創業環境。最后要形成長效機制。對于已經畢業,正在創業或創業成功的畢業生,要跟蹤訪談,總結成案例,作為正在接受創業教育的學生的生動教材。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是一門意義深遠的實用課程,只有不斷地完善課程體系,規范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把其列入教學計劃,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地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孫丹娟.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問題與對策[J].文教資料,2009,(2).
[2]崔銘.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問題分析[J].保定學院學報,2009,(22).
[3]李迎春.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課程建設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
[4]周璋斌,歐靜玉.關于提高就業指導課教學吸引力的思考[J].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