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墨 王洲 任慶瑞 張盟
【摘要】基于問題的對話式教學把問題與對話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倡導問題的設計在于激發對話,對話的開展在于解決問題。本文從“灌輸”、“獨白”式教學過渡到“對話式教學”,找出“對話式教學”實施的根本條件,真正解決目前實施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障礙和失效問題。
【關鍵詞】教學改革;問題;對話
![]()
一、問題的對話式教學特點
(一)以“情境”為基礎,促進學員與教員的互動
對話式教學注重問題情境的設計,這種情境需順應院校學員的特點,與其認知水平和部隊經驗相聯系,堅持以學員為中心,增強學員對所學知識的熱情。通過“有意義”的情境創設,保證學員在民主、平等、融洽的環境中各種感官得以充分調動,教員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能夠彼此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使學員在與學習環境互動中進行理解、探究和建構。
(二)以“問題”為方式,促進學員經驗的凝練
通過問題引導的對話式教學,目的是使學員始終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避免盲目的被動式聽課。在對話教員提出問題的同時,還會不斷生成新的問題,開展新的對話。這樣,基于問題的對話式教學可以促使學員不斷更新、改組和改造經驗,潛移默化中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提高自我認識水平,開啟新的思維[4]。
(三)以“對話”為手段,促進學員相互間的協作
在分組討論中,每位學員都積極參與到對問題的探討中來,可以積極的調動學員思索和探究問題的內驅力,內化和遷移多方的觀點及經驗,在與集體的相互交流中,彼此學習,取長補短,互補優勢。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無形中自然提高學員的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
二、問題的對話式教學案例分析
從基于問題的對話式教學的理論上看,其在任職教育中開展確有很大的優越性,與此同時,教員應如何優化其教學設計來體現這種教學理念呢,下面就以士官職業技術教育中“技術革新”為例展開設計與分析。
(一)定準靶心,確定教學目標
新“人才培養方案”對于技術革新提出了改進維修機工具、維修工藝的目標。本節課設計意在讓學員探索、操作、感知、理解技術革新的用途和意義,并嘗試運用已有經驗討論對維修機工具的改造升級,激發創新思維,達到對學員進行自主創新意識培養的宗旨。所以,教員對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具體描述如下:(1)知識與技能:讓學員在真實的探索操作中感知、理解技術革新的意義,了解技術革新在日常工作中的用途;(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研討,鼓勵學員用簡單的改造來提升機工具的基本功能,清晰記錄討論結果;(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員對創新的探索興趣,培養學員的發散思維和合作意識。
(二)激趣導入,創設教學情境
在對“技術革新”理解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情景,注重學員學習的“探索興趣”和“探究空間”,保證學習環境中蘊含寶貴學習資源與機遇。在對話場景的設計上,主要采用視頻、談話、觀察和提問等方式。在教學引入時,采用貼近平日工作的視頻和三維動畫來展現技術革新的好處,激起學員探索技術革新的興趣。
(三)把握焦點,設計對話問題
(1)看:通過觀看視頻你發現什么?(2)說:各自單位中有哪些技術革新;你是怎樣理解技術革新的?(3)想:技術革新在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應用?(4)想:怎樣設計一種技術革新?這些問題貫穿于本節課的始終,它不是機械式的提問,而是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下適時地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引導學員思考、討論。事實上,以上四個問題是教員預設的,但是這種預設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根據再生成性的問題進行適當的調整。
(四)控制流程,基于問題開展對話
通過觀看視頻的引入環節,學員已對技術革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教員的組織下,通過小組的互動和交流,圍繞前面提出的問題展開探討。同時,他們開始主動探索技術革新的應用并嘗試將討論的成果和新發現歸類整理。在學員對話的過程中,頭腦風暴式的思維碰撞自然發生,從而激發學員潛在的創造和發明意識。在對技術革新的探索中,問題與對話調動了學員主動參與其中的內驅力,促進教學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同時每個學員在集體的相互交流中,學會了如何解決問題。
(五)回到問題,進行評價總結
為了確保學員的學習熱情,對于對話過程的監控和評價均顯得尤為重要。學員以分組的形式展開對有關技術革新的探討,教員以觀察、對話方式加強對課堂的管理,鼓勵成員間進行相互回應。同時,仔細記錄學員發表的觀點,而后,就存在的疑難點,先由各組進行協作交流及反饋,而后由教員評論總結。綜上,學員在教學過程中無形中加強了對技術革新的感知和多元理解。最后,通過對話的次數、觀點的鮮明程度、創新思維的合理程度及小組協作的配合程度等方面展開總結,歸納相關問題。
三、問題的對話式教學現實意義
(一)學員層面
學員是否愿意參與對話取決于對話交流是否能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愿望,灌輸得到的直觀的知識充斥了以往的學習生活,而“對話式教學”追求的不是對話的形式,不是執意探尋新奇、趣味的問題,而是通過更有效的途徑,探尋更真實可靠的知識,使學員更多地從知識創造的本身獲得喜悅,從積極發問、探索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收獲一種滿足。同時,在與教員的對話中,雙方開放的精神境界接納彼此,用雙方理性作為判斷疑問的標準,而不是被動的填充記憶。
(二)教員層面
在“對話式教學”過程中,教員授課需求的滿足不是滿足于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順從、盲目、毫無創新精神和自我意識的學員,而是培養出一批渴望交流、充滿活力、具有批判意識、能給自身帶來碰撞和智慧啟發的學員。雙方在知情意行各方面都會得到整體的發展,對話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氣息,在發現問題中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在對話式教學中,知識,情感和實踐,不再是相互隔離的內容,通過主動的探究和循環深入的對話,使“教”與“學”的整體都得到了發展。
參考文獻:
[1]費萊雷著,新等譯.被壓迫者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朱德全,王梅.對話教學的模式與策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2):82-86.
[3]張增田,靳玉樂.論新課程背景下的對話教學[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版),2004(5):77-80.
[4]謝幼如.網絡環境下基于問題學習的課程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7(7):58-62.
[5]莊莉莉.對話式教學—實現教學改革的曙光[J].當代教育論壇,2007(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