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如果能夠充分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鑒于此,本文結合實際,就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以期獲得更加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鋼琴教學 興趣技法 研究分析
一、興趣的含義和價值
興趣最初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后逐漸被應用于多個領域,是指人們在接受了某一種影響或暗示后,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越強烈,人的大腦就會處于一個越興奮的狀態,注意力集中,感知力也更加敏銳,效率也就越高。作為鋼琴學習來說,其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在技術練習階段,難免會產生枯燥和乏味之感,并直接影響到練習效果,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充滿興趣的去學習,正是獲得高質量教學效果的前提。
二、高校鋼琴教學中興趣的激發途徑
(一)樹立對鋼琴演奏的正確認識
近年來,在社會整體大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學習鋼琴演奏的青少年也是越來越多,甚至一度出現了“鋼琴熱”,這本是一個好現象,也是鋼琴藝術在中國普及和傳承的表現。但是透過表面現象后可以發現,多數家長、教師和學習者,都對為什么要學習鋼琴、通過學習鋼琴達到怎樣的目的等沒有正確的認識,從而直接導致了學習者興趣的喪失。比如很多家長之所以培養學生學習鋼琴,其實是為了方便于學生今后的各種升學和考試,能夠憑借這種音樂特長而獲得某些加分。這種想法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也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功利化認識,對學生的興趣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即在他們看來,學習鋼琴是一個自己必須要完成的任務,與鋼琴本身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或者說學習鋼琴、聲樂、舞蹈等,對于他們來說是沒有區別的,只需要練習好,達到最初目的即可。眾多學習者在利用鋼琴技能進入大學校門后,或者說實現了自己的這個重要目的后,自然也就對鋼琴失去了興趣。所以這種錯誤認識對學習者鋼琴學習興趣的影響是長期和巨大的。所以作為教師來說,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這種認識,多從鋼琴本體出發,讓學生認識到鋼琴作品、鋼琴演奏、鋼琴活動豐厚的藝術魅力,以此讓學生主動的親近鋼琴,愿意用鋼琴表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再像之前一樣,將鋼琴演奏視為是一個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二)利用作品激發興趣
鋼琴作品是鋼琴藝術存在的基礎,也是學習者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向學生布置一首首曲目,學生經過練習后再演奏給教師聽。看似是一個按部就班的過程,其實學生始終都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且也沒有體現出作品本身具有的興趣激發作用。所以教師不妨從作品的角度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包含作品的形式、內容、風格、背景、創作者軼事等等都可以作為切點,當學生對作品充滿興趣后,自然也就對演奏充滿了興趣。比如《牧童短笛》,這是賀綠汀先生早期的代表作,不但是一部難得的精品,而且作品背后的故事也應該為演奏者所熟悉。上個世紀30年代,俄裔美籍作曲家齊爾品在上海舉辦了“具有中國風味的鋼琴創作比賽”,當時年輕的賀綠汀鼓起勇氣參加,并憑借這首作品獲得了第一名。而且作品最大的特點就在于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也正是比賽所強調的“中國風味”這一主旨。這些作品的背后信息是為多數學生所不知的,而教師進行了引導之后,也就等于給學生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又如舒曼的《夢幻曲》,該曲子是舒曼在與戀人克拉拉回憶童年情景時有感而發的一首佳作,作品雖然在形式上十分簡單,但是在情感表現上卻是真摯而感人,很多演奏家在演奏這首作品時,都會情不自禁的流下淚水。而且在近年來的一部韓國電影《為了霍洛維茨》中,正是通過對該曲目的運用,迎來了整個電影的高潮。這些信息也同樣是切入點,能夠讓學生跳出自己之前的思維圈,從一個更加宏大和多元的視角來重新認識和感受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朋友。而當他們形成了個性化的體驗之后,就會自然的走到鋼琴前。
(三)關注情感體驗和表現
情感是音樂藝術最為本質的特征,之所以進行各種技術練習,也正是為了更好的表現出作品和演奏者的情感。但是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在傳統的鋼琴教學中,多數教師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技術訓練上,陷入了一個為技術而技術的誤區,忽視了鋼琴情感性這一最本質的特征。所以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讓學生迫不及待的想要用鋼琴表現出這種情感。具體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對多媒體的利用。隨著教育條件的不斷提升,多媒體已經成為了各級教學的標準配置,且當今網絡上的各種資源十分豐富,理應得到教師的充分開發和利用。在多媒體的幫助下,能夠用一些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來豐富教師單純的講解,幫助學獲得更豐富的體驗。比如《黃水謠》這首作品,其描繪的是日寇到來前后黃河兩岸的巨大變化。日寇來之前是麥苗肥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而日寇到來之后則是奸淫燒殺一片凄涼。所以前后兩段在內容和情感是有著巨大反差的,對此教師就可以通過一些視頻資料,讓學生親眼看到和聽到這段歷史事實,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當這種體驗聚集到一種程度的時候,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的想要抒發出這種情感,這種狀態下的演奏效果也一定是高質量的。
(四)舉辦多彩活動
前文中提到,鋼琴藝術由于其自身的特征使然,決定了對其的學習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甚至半途而廢。所以教師要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模式、方法上下功夫,將一些活動引入到教學中來,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學模式方面,傳統教學中多采用一對一或集體課模式,使教學效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實完全可以將兩者進行融合,形成小組模式,并展開小組間的競賽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水平相似的若干個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除了進行正常的小組教學外,也定期舉辦競賽活動,既有小組之間的比賽,也有小組成員之間的比賽,讓學生感受到一定的競爭壓力。又比如可以效仿當下備受學生關注的各種選秀節目,舉辦鋼琴演奏大賽,比賽面向全體學生展開,分為海選、初賽、復賽等,直至評出最后的總冠軍。在比賽舉辦的同時,聯合學校的多種媒體進行跟蹤式報道,營造出一種全校關注的氛圍。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校外單位或社區的聯誼活動等,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讓他們感受到鋼琴更加豐富的藝術魅力,使傳統的認識得到有效的改變。
(五)發揮榜樣作用
多數音樂專業的學生,心目中都會有一個崇拜者,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同樣也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通過交流,了解到學生心目中最推崇哪一位音樂大師,然后以多種方式向學生進行介紹,這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對鋼琴的親近感。在此基礎上,不妨多利用一些鑒賞或討論活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家和音樂作品,擴展視野,豐富感受。其次,教師也要充分發揮出示范作用。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領者,其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當教師表現出對鋼琴的熱愛之情時,才能讓學生也真正喜歡上鋼琴。所以要求教師要以一種飽滿的狀態投入到教學中來,熱愛鋼琴、熱愛學生,給學生以潤物細無聲的感受,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對鋼琴演奏的興趣。
綜上所述,近年來,在高等教育整體大發展的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也獲得了多方面的提升,并先后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鋼琴人才。越是在這種良好的發展形勢下,越應該從微觀方面對一些瓶頸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本文所討論的興趣激發問題,從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什么直接的價值和意義,難以引起教師的重視,而實際上卻對教學效果起著決定性影響,甚至可以說是整個鋼琴教學過程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也正是本著這一態度和目的,就興趣激發的方式和途徑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為當代高校鋼琴教學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唐昌菲.論基礎鋼琴教育中的“良師”[J].鋼琴藝術,2005,(07).
[2]黃因.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J].音樂研究,2007,(01).
[3]蘇寶靜.鋼琴學習中興趣培養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