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美法


摘要:青瓷文化,浩如煙海,博大精深,而如何傳承面臨諸多問題。原因復雜,有來自政府層面,有來自民眾鑒賞水平的局限,也有來自青瓷界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文章試圖依據個人從事青瓷藝術探究多年的經驗,來談一談青瓷文化傳承的粗淺看法。期待能在大興文化產業的大背景下,能夠發揚光大。
關鍵詞:松陽;青瓷;傳承;管見
處州首縣,置于松陽。其文化底蘊之深之厚,為浙西南之冠。因之智者達人若星辰燦爛于史之長河。而自東漢以降,陶藝收藏,品類之全之豐,于今之松陽,非在下莫屬。又賴國之昌盛,政之和通,文之勃興,故有 “中國陶藝村”屹立于松陽之南山。
松陽縣志載,唐乾元二年,割松陽以南地置龍泉縣。
所謂龍泉青瓷,實乃處州宋瓷之支系。青瓷發展至南宋,達到頂峰。其后諸朝,蓋難超越。宋時,龍泉窯為五大名窯之一。元明清諸朝,龍泉瓷器基本上供京師。民間作坊,多以日常用品為主產。器型較為單一,瓶瓶罐罐之類,雖低端而市場前景亦廣。
1957年,周恩來總理指示要恢復龍泉窯生產,當時龍泉縣政府便在上垟設立國營瓷廠,繼而八都又設分廠,開始規?;a。從此青瓷成為國賓禮品,走向世界,為國家源源不斷換來外匯。
進入新世紀,青瓷工藝日臻成熟,藝術瓷開始走俏。
就在這個節點,從20世紀80年代初涉足陶瓷收藏,筆者將畢生心血傾注到青瓷研究,尤其是南宋青瓷之保護和研發領域。宋瓷之造型、釉色、胎體、礦物瓷土以及燒制等元素和工藝,都在筆者悉心研究范疇。
青瓷不僅是瓷器,是藝術品,更是一種文化。其生產與發展,更是一種有形之文化產業。
而青瓷文化之傳承,面臨問題亦頗多。
其一,政府重視不夠,投入少。
近年來,特別是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后,文化產業被提到將在2020年發展成為我國支柱性產業的目標。在國家層面,出臺多個涉及文化產業政策性文件,在財稅、金融、準入、土地等多方面優惠,扶持文化產業發展。
而在當前,我縣工藝美術行業管理口徑混亂,工業、文化、宣傳、旅游等部門都在管理,而工藝美術企業還在按工業納稅,沒有真正納入文化產業,因而不利于技藝的傳承和產業的發展。為了避免繳納過高的增值稅,許多工藝美術企業不得不把企業一分三、一分五、甚至一分十,以充當小額納稅人。一些知名產品、知名品牌企業,因而也無法做大做強,不能將文化產品發展成文化產業,只能采取小家小業、小攤小作坊的作法。非常不利于技藝的傳承、人才的培養以及文化品牌的壯大。
在工藝美術業與創意文化業、現代服務業日趨融合的背景下,應將工藝美術產業納入文化產業歸口管理。同時,將工藝美術業納入文化產業稅收政策體系,切實解決工藝美術業稅賦偏高的問題。如果政府實在沒有投入,那么減輕稅負總能做到的。
其二,傳承后繼乏人,氛圍淡。
青瓷是火與土的藝術。2009年,龍泉青瓷被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世界唯一的陶瓷類項目,說明龍泉人真正繼承、發展了中國傳統陶瓷文化。龍泉的青瓷企業,近幾年發展得很好。但同樣面臨著傳承人才的緊缺,尤其是上檔次的大師后繼乏人?,F有的幾位大師基本都七老八十。年輕人在觀念上沒有跟上大師的步伐,因而創新能力也有限,如何跳出龍泉日用瓷的局限,都是問題。
其三,社會公眾對青瓷文化普遍缺乏認識。
社會公眾只知道這是泥土燒成的,不知這是藝術。普通人也不懂得如何鑒賞,連起碼的美學知識都缺乏,叫什么色彩都說不出感覺。
青瓷器是指因釉料中所含鐵元素,經過高溫燒造、釉面呈青綠色或青黃色的瓷器。其發源于東漢,鼎盛于晚唐五代。到南宋時期,青瓷發展到一個高峰。浙江省上虞和紹興一帶因延續時間較長和體系完備,被稱為“越窯”。
元明清諸朝,青瓷藝術基本沒有超越南宋。因而,宋瓷成為東方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人們競相研究,仿造。
社會公眾對青瓷的這段發展史,腦子里是一片空白。因而知識的普及成為必補的一課。
話說回來,青瓷文化的傳承,筆者認為,以下幾件事需要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全社會共同來做。
首先,開動宣傳機器。
當地電視臺要開辟青瓷作品鑒賞的專題,邀請有關專家來解讀青瓷作品。政府門戶網站以及文化教育相關部門的網頁要有青瓷文化傳承方面的專欄介紹。主管宣傳的機構,每年可以確定一個青瓷文化傳承的主題,作為“宣傳周”的形式,借以普及相關知識,營造濃郁的青瓷文化氛圍。
其次,政府大力扶持陶瓷這一實實在在的文化產業。
扶持的方式很多,只要有真心,肯下決心。財政稅收方面,可以返稅,免稅;土地方面,減免出讓金;金融方面,予以最優惠利率或政府貼息貸款;人才使用方面,凡引進大學本科畢業生或碩士生就業的,予以獎勵工作經費。
投入專項經費,在職業中專開設陶藝專業。
職業中專要做好謀劃,設立創新班,開設的課程以陶藝為主,其他科技創新研究課程為輔。由于教學成本可能較高,所以,縣財政可以擠一點,作為專項經費來實施教學。如此,則能解決“人才”問題,使得青瓷文化和技藝發揚光大。
把“中國陶藝村”作為青少年陶藝實踐基地。
“中國陶藝村”現在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陶藝館目前都是免費向公眾開放。教育部門可以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在這里建立“青少年陶藝實踐基地。同時也可以將此作為職業中專陶藝班的實習場所。那么,可以預判,這個動作將成為松陽縣職業教育的一大特色。
最后,向外推介松陽陶藝這張“金名片”。
松陽生態優良,好山好水。這為青瓷的發展提供了獨特的自然稟賦。要做好生態保護的文章。人類現在生活富裕,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社會越向前發展,回歸自然的心情越迫切,假日、休息日解決大家心神平衡的最好方式就是旅游。人們去故宮、天壇等看一次就夠了,但是去九寨溝、黃山,或者到松陽來看看山山水水,看看古村,看看青瓷,則百看不厭。而人們往往只知道青瓷是龍泉的,殊不知松陽也出產青瓷,而且是藝術瓷。所以,向外推介好松陽陶藝,推出“中國陶藝村”,那么,推出的是松陽旅游的“金名片”。
筆者堅信,多管齊下,松陽青瓷文化的傳承,一定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呂鴻,徐瑞龍.民國時期龍泉青瓷文化傳承考析[J].浙江檔案,2008(10).
[2]松陽縣志編纂委員會.松陽縣志[M].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葉喆民.中國陶瓷史綱要[M].輕工業出版社,1989.
[4]徐淵若.哥窯與弟窯[M].香港百通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浙江松州陶瓷文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