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鑫
摘 要:法律規范當中的沖突問題是無法回避的一種現象,它主要分為:同位法間出現的沖突、上位法和下位法間的沖突,而這些沖突的存在會對國家法制統一性、行政法的實施以及個人權益的維護造成影響。因此,現在一定要對法律沖突進行解決,并且制定相應解決機制來控制沖突的發生,進而使我國的法律規范變得更加健全。
關鍵詞:法律規范;沖突;解決方法
法律規范中出現的沖突就是同一個法律事實被眾多法規所涉及,不同法規間還會產生不同的法律效果,且這些法規還不能進行相容。因此就需要相關人員積極探究出良好的方法把法律規范中存在的沖突問題有效解決,完善國家的法律法規,對此,筆者進行了以下介紹。
1 法律法規中存在的沖突問題
通過大量實踐表明,法規沖突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它主要以下述兩種形式存在。
(一)同位法間存在的沖突
通常情況下行政部門在進行行政管理時,會把自己部門的規章或法規當作執行根據。這樣一來在司法實踐中就會導致同位法間沖突的問題出現,這一問題不但影響嚴重,而且還很難解決,而追求其原因就是部門與部門間規章不同而產生的沖突,以及部門規章同地方性法規間產生的沖突[1]。譬如:某個省針對野生植物資源擬制定了保護條例,而草案起草工作還沒有實施,這時部門與部門間就會出現分歧;如城建部門認為應該由自己負責管理園林內衣及風景區內野生植物、林業部門提出由他們管理野生植物資源、醫藥行業提出自己不應該管理野生植物,也就是中藥資源,以上部門都是根據國務院的規章所提出來的建議。因此針對上述法律規范沖突,法學界一定要對其進行加強關注,否則將會造成嚴重影響。
(二)上位法同下位法間的沖突
因為制定規章、法規、法律的主體在國家機關當中有著不相同的地位,所以,立法主體不同,也會使他們制定出來的規章、法規與法律也會表現出不同的法律效力。由于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自身所具備的效力不同,所以通常情況下會將具備較高法律效力的規范與法律劃分到上位法中;而針對那些法律效力相同的法律規范稱作同位法;法律效力比較低的法律規范稱作下位法。
想要確保國家所制定的法律體系可以協調一致,就要將所有法律都必須把先發當作立法的依據[2]。此外,還要求下位法必須把上位法當作基礎依據,不能夠違法上位法內容與原則。同時司法氣管在適用法律時,也必須先適用上位法,特別是當針對同一件事情,而上位法與下位法有著不相同規定時,此種法規沖突會在“越權立法”這方面表現的較為突出。
2 解決法規沖突的方法
我國在十五大中明確指出,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國家,這就表明我國治國方略應該從人治向法治方向上轉變,應該使用法治而不是要人治。在進行法治過程中,依法行政是其核心內容,如果法律規范出現沖突,那么法治將會受到影響,如:致使國家法制不能夠協調統一、使行政執法無法順利進行、個人權益受到了侵犯等,追求其原因有下述幾種,其一,立法體制上存在缺陷,進而使法規出現沖突;其二,眾多主體利益間存在沖突、差異和多元化,從而依法各種法規沖突的出現。對此,想要解決法規沖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對國家立法體制進行完善
事實證明行政規章以及法規對社會造成的影響要比法律和憲法要嚴重的多,而且這部分行政規章與法規不僅具有行政管理性質的法律規范,還較為混亂,可能會引發眾多法規沖突,影響我國法規建設與完善。
首先,對立法主體的權限進行明確。雖然《立法法》已經在憲法中確定的立法權限基礎上界定了行政的立法權限,可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如:怎樣劃分國務院和各部委的實際立法權限、劃分國務院和各地人民政府立法權限的標準等。
其次,統一立法程序的標準。現在我國立法這方面有很多缺陷,可是能夠利用建立統一的程序標準這個方法來解決[3]。所以,國家人大在制定法規程序時,一定要確立一個統一的立法程序。本文筆者認為,如果可以制定一個明確的立法程序規則,那么法規沖突將會減少發生。
最后,對監督立法的機制進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利的主要機關,因此,需要擔負起監督立法的責任。由人大監督行政立法的制度是由憲法第67和104條規定的,《立法法》當中的第五章對此進行了重新申請,并做好了相應的改變。可是此項制度卻不能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所以,從實體方面看,以上規定作用并不明顯;從程序方面看,上述規定不具備較強的操作性。對此,本文筆者認為,需要根據規章重要性、行政對人造成的影響程度、行政法規可行性等提交給人大代表,人大既能夠批準又能夠否決,還可以要求相關機關修改以后再進行提交。如果提交上來的規章或法規,同上位法不相符合,可以將其變成批準程序并給予否決。
(二)對法規沖突規則進行控制
在法規出現沖突時,應該制定相應的規則對其進行控制。如;《立法法》中從第78條一直到底86條共有5條規則,也就是憲法所具有的法律效力最高;上位法所具有的法律效力比下位法高;同位法當中的特殊規則比一般規定優先,先規定比舊規定優先;在不溯既往和各位階法間不相同,并且不能根據效力高低對適用性進行確定時,需要由裁決機關做出相應的裁決規則。如果不同法規對同一件事所作出的規定不相同時,就需要把當事人當作標準,不而應該把當事人所在的區域當作標準[4]。這一條規定不但有利于執行操作,而且還使行政管理變得更加規范。
(三)加快法規的代謝過程
中國現在的法規代謝過程同社會需求不相符合,這樣就很容易導致法律沖突的出現。首先,不能夠及時的對舊法規進行修改和廢止;其次,不能夠及時、準確的定立新法規。自從1983年開始國務院法制局,雖然全面清理了2萬多地方規章與法規、2萬多部委規章、3萬多法規,可是從清理的結果來看,舊法規中有1800多件法規需要做重大修改、自行失效與廢止,占總法規數的67%左右,而可以被繼續應用的卻只有1/3左右[5]。因此在社會轉軌以及立法逐漸完善的過程中,眾多規章制度需要被及時的清理。與此同時,還需要應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立法的確立,進而使心立法更加的協調、配套與可行。
3 結語
總之,引發法規沖突的原因有很多種,如:人大制度與依法治國間的界限混淆、立法權與修憲權間界限的混淆、立法權限不清楚等,對此我們可以從對國家立法體制進行完善、對法規沖突規則進行控制、加快法規的代謝過程等方面解決法規沖突問題,進而使我國法規變得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 徐憶斌.“法的技術規定”抑或“法律規范”——沖突規則的規范屬性之辨析[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5(6):113-121.
[2] 王春業.我國區域法制構建中法律規范供給模式的創新[J].南京社會科學,2013(1):87-91,99.
[3] 白佳玉,劉媛媛.論北方海航道航行中程租合同條款的約定--以中俄強制性法律規范之考察為視角[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34-39. [4] 侯國躍.侵權責任法律規范的沖突與協調——從《侵權責任法》適用的角度[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3):83-87.
[5] 馮曉青,王艷秋.我國商標法律規范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以1993-2011年頒行的商標法律規范為視角[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3):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