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亮
摘 要: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小學教學管理中制度建設存在著先天性的不足,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相對滯后,學校管理觀念保守,常規管理流于形式等諸多問題,嚴重地制約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本文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進舉措。
關鍵詞:農村小學 學校管理 存在問題 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126-01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日漸凸顯出來。研究解決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既是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也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教育良性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農村學校的校長,在多年的經歷中,我深知農村小學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也充分體驗到了農村小學校長的壓力之大、責任之重、工作之艱難。由此感悟到現代學校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們農村小學的管理,更是充滿著嚴峻的考驗。那么,面對農村小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如何應對呢?
一、面對農村小學管理制度建設存在的缺陷應對舉措
學校班子缺乏凝聚力,職責不明確,權限模糊,導致工作效率低下。農村學校教師的編制緊張,導致一人多責現象嚴重,所以農村學校在本身管理制度建設方面上存在著先天性的缺陷,再者,農村教師年齡普遍偏大,又因為農村學校的辦學時間較長,教師大多是本地人,相互之間的關系也較復雜,相對來說管理的實行牽涉到的因素更多,往往管理起來不容易,更達不到我們預期的管理目的。
對此問題,我們應轉變觀念,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的改革中做出科學的決策,實施民主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例如,我們學校對于各項規章制度和重大決策的提出,首先學校領導班子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提出方案,反復討論,共同研究,最后提交到全校的教職工大會上討論,讓全體教職工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全體教職工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管理活動,特別是要鼓勵他們參與學校的重大決策,當出現意見有分歧時,領導不能簡單粗暴地指責.可以讓他們談自己的想法,贊賞和肯定他們的優點,同時也給他們指出不足。這樣既可以發揮廣大教師的聰明才智,滿足他們的需要,更能增強他們對決策的認同感。經常性的交流和溝通,這樣學校的管理工作相對就活了起來。
二、面對農村小學管理中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應對舉措
由于農村小學的資金缺乏,學校的基礎設施和硬件設施相對比較落后,教師普遍只關注自身的利益,而不重視學校的發展。其不知只有共同努力使學校發展了,個人的才華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這其實很容易理解,但做起來卻很難,再者加之家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過分追求成績。而導致對學生乃至教師思想教育上的漠視,農村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落后,培育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軟環境較差,這直接導致了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相對滯后。
對此問題,我們應首先把教師道德建設工作放在首位。教師是學校管理的核心,教師在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的教育改革下教師職業的特點對教師的學習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加強專業技能學習,更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其次,就是要建立并完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學校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時對教師聘任條件、聘任程序和辦法、教職工的職責、權利、考核、獎懲等,都要作出明確而又具體的規定,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依法管理教師隊伍,建立健全的制度可以使教師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要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從而形成爭先創優的競爭環境。這樣才能增強廣大教職工的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三、面對農村小學管理觀念保守的應對舉措
實施新課程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機制,但如何健全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是農村小學面臨的一個問題。許多學校仍然按照傳統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形成新課程教學,舊模式管理的版面。如業務學習、政治學習、教學研究、讀書、筆記、各科教學以及實踐活動、班隊活動都要寫教等,樣樣要有書面文字,件件要檢查,老師成天書寫,機械重復,疲憊不不甚,教學改革、教學創新、新課程實施從何談起?
對此問題,我們應更新教育觀,轉變學校管理理念,學校管理的目的在于人的發展,在于激活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不斷地賦予管理以新的內涵。在現代社會中,學校管理更是一門科學,是一項全方位、多層次、多因素的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工程中,實施科學管理是學校提升辦學效益的決定因素。那么這個決定因素的關鍵是什么呢?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基于這個理念,不同的學校應該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人為本的治校方案,使學校的教育管理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學校管理要盡量滿足教師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要從教師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最基本的需要出發,為他們解決實際存在的困難,了解教職員工的心理特點,增進教職工之間的理解與信任,讓每一名教職工都能感到集體的溫暖和領導的關心。這樣教師就會自覺地為學校分憂,積極主動地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其次對學生的管理也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學生為本,就要求學校管理者重視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樹立尊師愛生的良好風氣。教師真正把學生當作一個社會個體,通過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和信賴。
四、面對教學常規管理流于形式的應對舉措
教師對新課標下課堂教學如何反思感到迷茫;教師采用注入式教學的仍然普遍存在;作業欠層次,欠梯度,一刀切的現象也很普遍;部分教師參加教研活動是為應付點名;教師缺乏研究的問題意識,針對性不強,教研活動的效率、效益不高,沒有形成教師主動地、自覺地發表自己見解的運行機制,教師有效參與低,甚至有的教師態度消極,心不在焉。
對此問題,我校組織專任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學習新課程標準,要求全體教師以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組織教師到新課改示范學校去觀摩、取經,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聘請專家型教師指導工作,讓老師們學習他們豐富的文化知識,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精湛的教學藝術,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創造學習型教師隊伍,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同時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各教研組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開展課題研究,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總之,農村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只有敢于面對,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學校管理的實施性,提升教學質量,促進農村小學又好又快地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