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廣華 許景潤
摘 要: “互聯網+”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會計工作面臨新的變革,導致了會計學理論體系的變革、會計語言的變化、會計諸多工作內容的變化,會計業務范圍不斷拓展,這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關鍵詞:互聯網+ 網絡會計 會計理論 會計人員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242-01
前言
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影響著會計工作的諸多方面,使會計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勢必影響到會計學理論體系的不斷變革、會計語言的諸多變化、會計工作內容的更新等,使得會計業務的范圍不斷拓展,對會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應不斷更新會計教學理念,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會計人才。
一、對會計理論的沖擊
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由會計主體、會計分期、持續經營和貨幣計量四種假設組成,其建立在一系列會計基本假設基礎上。受“互聯網+”時代影響,會計賴以生存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傳統的會計假設將面臨新的挑戰。
1.關于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即會計工作特定空間范圍,它為確定特定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所進行的經濟業務核算提供了基礎,從而也為規定有關記錄和報表所涉及的范圍提供了基礎。傳統的個體是有形實體,而網絡公司屬于臨時結盟體,它是存在于計算機網絡之中的“虛擬公司”,它沒有固定形態,更沒有確定的空間范圍,處于臨時存在,或者經常性解散或重構狀態。“虛擬公司”在網絡空間中的靈活性,導致會計主體變化頻繁,使傳統會計主體失去意義。因此,在“互聯網+”時代,如何重新界定網絡環境中的會計主體,成為網絡會計必須直面面對的難題。
2.關于持續經營假設
針對持續經營的假設定義為會計主體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企業持續經營,不會出現破產或被清算問題。傳統中對于持續經營假設的敘述指企業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對于所擁有的資產進行消耗、轉換或出售。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要對其所承擔的債務進行清償。受互聯網環境的影響,不確定的會計主體空間將導致其存續時間難以確認。“虛擬公司”因業務活動需要而成立,結束該項業務活動時,或者對其進行調整時,“虛擬公司”可以隨時終止。這將導致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假設不再完全適用。因此,“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網絡會計,應該明確界定適用傳統財務會計中非持續經營條件下的清算會計,還是構建新的會計體系和方法。
3.關于會計分期假設
會計分期假設即企業在持續經營期間,及時向各類會計信息使用者披露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人為地將持續不斷經營的會計主體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分割,形成相對獨立的會計期間。而網絡公司可能因某種業務或交易而成立,因某種業務或交易完成而終止。由于“虛擬公司”存續時間長度伸縮性極強,很難按傳統會計進行分期,且實際意義不大。同時,網絡會計中,成本及費用的分配與攤銷是否還具有必要性,也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4.關于貨幣計量假設
貨幣計量假設即會計核算以貨幣作為最小計量單位。其含義為會計信息披露以貨幣為主,貨幣是最具有可比性計量單位,且貨幣價值相對穩定不變。由于互聯網下會計主體突破了時空限制,不同貨幣之間的交易變得非常容易,尤其是在通過互聯網進行跨國金融工具交易時。因此,對于傳統財務會計核算尚未很好解決的外幣會計會計核算問題,如何在網絡會計尋找更好的計量單位,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對會計行業的影響
1.對會計職能的影響
傳統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與監督,會計管理的主要范疇僅僅局限在對會計事項本身的記賬、算賬和審核上。網絡時代,會計職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傳統的會計核算不再是主要工作,而會計信息管理、決策、分析將成為會計工作的主要部分。由于企業將進入網絡化的經營管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職能高度融合,共同組成了管理型的會計系統,其功能也向全方位拓展。包括向信息使用者披露信息,滿足內部管理的需要,以及為企業自身的創新與發展服務等。
2.對歷史成本原則的影響
傳統財務會計核算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是歷史成本計價原則。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歷史成本原則在互聯網環境下受到巨大的沖擊。由于歷史成本所提供的信息對信息需求者缺乏實時性和相關性,在通貨膨脹或通縮情況下,它受到了會計信息使用者較大的質疑。同時,由于信息的通暢,資產按現(時價)值計價,按可變現凈值計價成為可能。
3.對會計信息安全的影響
在會計網絡時代,電子符號代替了會計數據,會計信息通過網絡進行適時傳遞,由磁介質代替了紙介質。會計信息安全容易因Internet的開放性特征和本身資源缺失性而受到威脅。受內部人員非法篡改或泄密對原始會計信息以及網絡黑客或競爭對手對其進行的惡意修改因素影響,導致網絡系統遭受破壞,對會計信息安全也構成了巨大威脅。
4.對財務報告的影響
財務報表和附表、附注構成了傳統財務報告,其中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核心。而附表、附注提供了報表以外的貨幣性信息和非貨幣性信息,是財務報表的重要補充文件。但是,互聯網時代使得財務數據的收集、加工、處理實時性更強,更加及時、迅捷,雙向交流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財務報告中也將包含人力資源、環境保護等信息資源,以附表、附注形式披露的信息不再只是會計報表的補充,而是與其他一些原本在傳統會計中不重要的信息共同構成財務報表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網絡會計對傳統會計財務報告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三、會計語言和會計程序的變化
傳統的會計語言如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在互聯網環境下,將與企業會計文化環境一起發生質的變化。這主要源于現代企業全面信息化管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轉變,即會計工作中記賬憑證的信息將直接來源于各種業務過程,記賬憑證作為手工環境下重要實體的作用將逐步淡化直至消亡。同時,會計信息使用者可以實時通過企業網站訪問存儲于會計信息系統中的共享信息。會計信息的收集、存儲、傳遞、處理、加工、打印等將代替傳統會計中制作憑證、記賬、結賬、出報表等環節。
“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會計人員不僅具有會計相關知識,還要具有計算機、網絡、商務知識等。同時,在技術上要重點加強對信息輸入、輸出的控制和管理,確保輸入數據的合法性和正確性,杜絕未經嚴格審核的憑證信息進入網絡系統,影響會計信息的正確性。所以,只有通過不斷的更新會計教學,才能使網絡會計這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興會計行業得到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丹.信息化時代應用技術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探究[J].財會月刊.201年27期
[2]丁樺.高校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財會通訊.2011年22期
[3]史元.論會計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應對措施[J].會計之友.2012年36期
[4]戴柏華.“互聯網+與大會計時代”.中國財會高峰論壇.2015年7月20日
作者簡介:丁廣華(1965-),女,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人,大學本科學歷,教授,現任教于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分院,會計專業教師。
許景潤(1965-),男,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人,大學本科學歷,教授,現任職于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計算機與藝術傳媒分院,分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