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栓杰 李春鵬 潘忠政
[摘要] 文章在闡述什么是翻轉課堂的基礎上,探討了信息化環境下翻轉課堂的特點和高等院校開展翻轉課堂的有利條件,文章重點論述了信息化環境下翻轉課堂的實施環節。
[關鍵詞] 翻轉課堂 信息化 高等院校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實現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的指導思想[1]。翻轉課堂順應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大環境,為教育信息化的豐富和發展注入了有效動力。
1 什么是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針對于傳統課堂而言的,它顛覆了以往的教學觀念,將“傳道、授業”的任務翻轉到了課堂外,由學生在家或課下業余時間利用教師預先發布的視頻或電子課件等教學資源完成知識的自主學習,課堂僅僅作為教師和學生“答疑、解惑”的場所,在這里學生和教師之間以及學生之間通過對各個知識點理解的感想體會、難點排解、應用探析等而進行的交流互動,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認知程度,實現優化教育教學效果的作用。
2 信息化環境下翻轉課堂的特點
2.1顛覆了教學流程,提高了學習的針對性
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 “課堂教師講授+課下學生完成作業”的教學模式,將學習時間加以重新分配,通過課前對教學視頻及相關學習資料的研讀,使學生可根據自身接受程度,在課下以“DIY”的方式完成知識的建構,提高了學習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在課堂中,學生在先期自學的基礎上,對于自己的需求都有明確清晰的認識,并做了針對性的準備,借助于師生的互動交流、學習小組的協作探究、作業的指導展示等環節,將知識點中的疑難內容、重點內容、薄弱環節或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重點攻克,將寶貴的時間精確化運用,有利于加強教學的指向性和針對性,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2.2轉變了師生角色,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性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這種被動的“填鴨式”教學,很多情況下學生在課堂中忙于抄筆記、記要點,而自我獨立思考時間較少,往往是教師說是什么就記什么,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大大減少了教師的“灌輸式”講解,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思考時間。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在這里發生了轉化,[2]教師成為學習的輔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則變為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和主導者,借助多樣化想法、更廣闊的平臺來展現自我,并通過創新性地思考,積極的和同伴、教師展開深層次、高質量地交流互動來完成任務掌握知識,同時課堂的氛圍也在師生以及學生之間的答疑解惑甚至辯論之中而精彩活躍。
2.3拓展了教學內容,豐富了學習的視野
傳統課堂中教師講授的內容多為教材中所限定的部分,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也往往是課本和一些特定的參考資料,這種單一形式的學習資源,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和知識的延伸,此外由于文字材料印刷的周期性,導致一些與最新科技或時代社會緊密相連的案例內容等無法體現在教材中,使得教學內容 “滯后”。在翻轉課堂中,學生依托課本教材這條主線,積極探索開放式網絡教育資源,利用視頻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協作學習、頭腦風暴交流等多元化學習方式,集各家之所長,廣泛攝取各方面精髓內容和獨到觀點,在拓展了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的同時還豐富了大家的視野和思維維度。
3 高等院校開展翻轉課堂的有利條件
3.1高校教學的特點符合翻轉課堂教學需求
翻轉課堂的開展需要學生有較充裕的自由支配時間實施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高校教學的特點恰恰符合其需求。其一,高校課程的安排一般是以半天制為基礎的,即上課時間與自習時間在比例上往往是1:1的,充分的課下可支配時間可以滿足學生完成復習、預習以及翻轉課堂準備的各項任務。其二,翻轉課堂利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便捷化的信息學習平臺和人性化的評價交互方式使學生置身于情境化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中,在教師既定目標的引導推動下和協作組群的互助下,學生能迅速融入到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進程中,并進一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其相關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也是大學階段所要培養的主要目的,這是學生走出校園后在工作中完成終身學習所必備的條件,翻轉課堂將課程本身的學習目的和大學培養的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在收獲到“魚”的同時,也學會了“漁”。
3.2高校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翻轉課堂需要相應的信息化環境才能步入到實踐應用階段,高等院校較為完善配套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為其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相對中、小學,高校信息化建設起步早,投入大,在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宿舍等都已經實現網絡覆蓋,學生利用公共機房或個人筆記本就能方便地開展網絡學習。同時,隨著校園無線WIFI信號的部署和PAD、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普及,為學生的網絡化學習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進入翻轉課堂學習,這種精細化的運作方式,將翻轉課堂融入到大家息息相關的生活之中,擴大了其輻射力和影響力,隨著校園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功能更加強大的“智慧校園”將會為翻轉課堂帶來更加精彩的展現。
3.3高校豐富的人力和信息資源為翻轉課堂的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拓展空間
高校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翻轉課堂信息化環境的構建、資源的更新和配置提供了發展動力。此外,高校大學生作為集青春、活力、有進取心和探索精神的新一代,對于前沿的信息技術和專業應用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探究力,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將其主動性和能動性有機地轉化到教育教學中,深入到翻轉課堂的實踐應用中,形成由教師引導,廣大學生參與主體建構的教學資源論壇或資源庫,并配以有效的監管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群體效能優勢,形成廣大學生主動貢獻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斷完善和拓展翻轉課堂的有利局面。
4 高等院校信息化環境下翻轉課堂實施環節
4.1課前階段
課前階段是課堂教學的前延,把課堂上應該學習的內容“翻轉”到了課前,由學生觀看教師發放的課程視頻和課前練習來完成,實現“先學后教、當堂達標”[3]的目的。其中,視頻教程的制作是這部分的重點,翻轉課堂中的視頻教程的制作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視頻教程要短小精煉,類似于“微課程”范疇,長度一般不超過10分鐘,據相關的研究顯示,[4]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精力高度集中的有效時間是10分鐘左右,這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有利于在信息化條件下將點滴分散的時間集中利用的需要;第二,每一段視頻不要追求大而全,要針對一個特定的知識點或案例。這要求每段視頻要采用分層次模塊化處理方式,要獨立成篇,突出講解的針對性,便于自學;第三,視頻畫面要清晰簡練。畫面鏡頭以教師的課堂板書、電子教案以及講解的同期聲為主,對于需要特別說明的問題可以以動畫等形式出現,要盡可能減少對教學干擾的因素;第四,評價要簡便快捷。每段視頻后設置若干個小問題的形式,加強對學習效果的及時評價,教師也能根據學生回答的綜合情況,對整體學習情況加以了解并隨時調整教學策略。
4.2課中階段
4.2.1師生問答
教師首先要強調知識重點和難點,總結評價學生先期自學情況的表現,對于在學生中普遍存在的“通病”進行集中解答,并從中總結分析出學生在探究問題時真正的疑惑根源,從源頭上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真正理解;其次,針對學生不易理解的難點問題,要重點講授,并設計集針對性、開放性、差異性及層次性為一體的隨堂作業訓練,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以鞏固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另外,教師要真正深入到學生當中,對于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要耐心講解,以“一對一”專題輔導的形式,破除學生探究路上的各種疑難問題。
4.2.2協作學習
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上,只有當學生經過獨立面對問題、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后,才能有效地將所學升華,科學系統地構建起自己的認知和應用體系。 [5]教師將研究課題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加以分配,每個小組3至5人,由組長負責安排學習成員的學習探究活動,遇有難題時,大家協作攻關,并在完成課題研究后向教師和全班同學展示小組的研究成果,接受大家的點評。通過橫向對比,對于有“亮點”的成功經驗或研究成果要推廣借鑒,以期產生更好地效益,對于有爭議或有待提高的熱點問題可以展開專題式的研討交流。
4.2.3問題解決
學生要經過深入獨立的思考,總結和歸納本次課程的收獲與體會。教師要在學生整體學習活動過程中進行輔導,關注學生作業及發言情況,分析每位學生在認知能力和理解程度的最新進展,并有針對性地提供各類有效幫助信息,使其意識到自己還需要在哪些方面不斷完善,促進其積極主動地進行規劃與反思,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并學會調用多方面的綜合信息,構筑自我學習的平臺體系,強化信息技術能力、論證設計能力、獨立研究能力等,完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整體知識的構建過程。
4.3課后階段
課后學習就是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評價的過程,并以此為依據不斷調整總結、優化完善,制定出下一階段的教學策略和實施方案。具體來說,教師要通過課后問卷調查、網絡咨詢、個別談心等形式,重新對教學的課前階段和課中階段中的環節進行梳理,以優化課程改進方案。課前階段主要包括教師所提供的各類資源是否完備,視頻教材的制作是否能被廣大學生所接受,視頻表現方式是否滿足大學生的認知特點等。[6]課中階段主要包括,一是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難易程度上是否合適。二是教學氛圍的營造能否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教師通過對學生學前和學后認知情況的縱向對比,以及和同類學生的橫向對比判斷其個人或整個班級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益。
綜上而述,對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我們還處在初步研究階段,如何完善各項配套設施和學習規劃,將其各項功能發揮到最大效益,如何實現與教師、學生以及專業、學科的有機結合還需要繼續加大探究力度,不斷實踐與創新,在信息化環境下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Z].2012-3-30.
[2] 張琳琳.互動媒體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 東北石油大學,2014:14.
[3] 尹 達.對“翻轉課堂”的再認識[J]. 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02):64-67.
[4] 蔡歡歡,段作章.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探析[J]. 現代教育科學,2014(6):120-122.
[5] 朱琳.翻轉課堂在本科教學中的探索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14(53):164-165.
[6] 楊露.翻轉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踐研究——以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例[D]. 浙江師范大學,2014:29.
作者簡介:
王栓杰 1972年人,軍械工程學院 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學管理;李春鵬,1975年人,軍械工程學院 信息管理中心講師,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學。
作者聯系方式:
李春鵬 地址:河北石家莊和平西路97號 軍械工程學院 信息管理中心 郵編:050003 電話:13831182315 郵箱:li_c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