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明
[摘要]作為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三大必考科目之一,“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專業基礎課程,為培養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深入探索該課程的開設困境,并提出有效開設該課程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98
1“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地位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該課程是會計從業資格證必考課程之一,也是專業基本能力課程之一,同時,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上崗后崗位能力要求其必須具備基本的法規及道德知識。多年以來的統計數據顯示,該課程的通過率一直是會計從業資格證三科中通過率最低的,這就意味著“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科目是否能通過直接決定了會計從業資格證的通過率,特別是新《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大綱》的出臺決定了該課程必須進行教學改革。“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是以實現道德教育為目標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緊緊抓住這一目標,以對學生進行尊法、守法和遵守職業道德為主線,繼而帶動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達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決不能脫離實際,要時刻關注市場的需求變化,會計法規體系的完善,企業所得稅法、物權法的頒布或調整,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及時地感受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及相關政策的變化趨勢。此外,還要關注對學生良好工作習慣的養成教育,以便快速的適應社會的需求。
2“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現狀
財經法規涉及面廣,以會計法律制度為例,它不僅涉及會計法律、行政法規、國家統一會計制度,還涉及了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等方面的具體要求。這就造成了在學習過程中知識點繁雜,知識點之間容易相互混淆,難于記憶。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我們對學過該課程的學生做了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能夠認識該課程的重要性,在回答問題“你在學習該課程時遇到的問題及是否已解決”時,30%的學生認為“知識點太多了,記不往”,60%的學生認為“內容枯燥,沒有學習興趣”,其余的學生選擇了多項,有的學生則補充了“教師照本宣科、上課聽不懂、教材看不懂”等情況。在回答問題“你認為教師應改進之處”時,70%的學生選擇了“教學方法,應多講解案例,知識點難于理解等選項”。綜上,大多數學生學不懂這門課程是由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枯燥,教師授課形式單一,學生提不起興趣。
3“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改革的途徑針對以上問卷調查的結果及筆者的教學實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以“會計沙龍”為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都應成立由本專業教研室主辦的“會計協會”,“會計協會”旨在宣傳國家會計法律法規等政策,定期邀請專家開展各種形式的講座和課題討論,開展類似點鈔、ERP沙盤、W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手工賬務處理、電算化會計技能比武等比賽,組織各種會計專業相關的培訓與職業生涯規劃,與其他高職院校開展學術交流等活動。
2以“考證”為基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新修訂會計從業資格證中該課程的“考試大綱”中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職院校應據此修訂課程標準、學習指南、教學設計等。職業崗位能力中的會計核算能力、稅務處理能力、決策能力等都要以“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為基礎。在校學習的兩年時間,院校應當全線貫穿對學生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在校外實習中也要全程跟蹤學生在會計從業過程中出現的不符合會計人員的行為及思想,及時幫助學生修正不良行為和端正不良思想。
3以“參與教學法”為重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與式教學法是國際上普遍推崇的一種教學方式,強調學習者已有的經驗,與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尋找、分析、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提高師生的批判意識和自主發展能力。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的需求是多層次的,從生理到精神需求逐層過渡,自我實現的需求是人的需求的最高層次。參與式教學法正是利用了上述原理,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自我實現,在自我實現中獲得學習動力。
3 1轉變教師角色,教師成為參與者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人,上課就像作報告,學生就像聽報告,這一做法造成的結果就是培養了學生的惰性,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課,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因而課堂效率低下。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轉變師生觀念,教師要更多的做好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敢于、樂于在課堂上展現自我。
3 2鼓勵參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課堂氣氛沉悶,究其原因,是緣于學生參與的缺失。因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全程參與,對于課堂效果的提升將大有幫助。這一參與可以從備課開始,讓學生參與備課過程;在課堂上,則鼓勵學生質疑,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后,要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強化學習能力。
33采用激勵機制,激發學生興趣
激勵機制是人們產生動力的原因之一,對于學生更是如此。激勵機制的實施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分組競賽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而在課外,還可以通過舉辦財經法規知識搶答賽等方式進行,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學習中去。
4提倡合作型學習,促進互相幫助
由于學生個體擁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學習背景以及不同的智力因素,導致了學生學習情況上的差異。因而,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提倡合作型學習,讓學生組成學習團體,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抓差補缺,共同參與學習,以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35學生參與評價,激發學習動力
傳統的學業評價在評價主體上往往采用教師一元評價,評價主體單一,不能客觀地看到學生的短期進步,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解決的方法之一是可以讓學生參與學業評價,由于學生來自于同一團體,更能關注到學生的點滴進步,將能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激勵,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以“案例教學”為突破,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對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這門課程,可以借鑒其他項目式教學考核的課程考核方式,將主要知識點與案例相結合進行考核。比如,各高職院校可參照“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大綱”自建課程題庫,每學習完一個主要知識點后可采用案例測試的方式分組進行討論,由組長對組員在討論過程中表現出的學習態度、處理能力、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分,教師觀察每位學生在案例討論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以形成平時成績。對于期末成績,應由學生進行多次在線測試題庫的分數綜合構成。該課程的綜合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構成,這樣既能貼近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時,就可以通過下面一個案例來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分析和討論。在檢查中發現,某企業會計檔案的管理中,其檔案的保管年限如下:核算、計劃、制度等文件的保管年限為5年;總賬、明細賬的保管年限為10年;年度會計報表的保管年限為25年。依據相關規定分析其內容設置是否存在錯誤?學生們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特別是對一些模糊概念的區分,把比較枯燥的會計法律知識生動化、形象化,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結論
綜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提升“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課堂效率,并最終提高該科目的考試通過率,必將是今后該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永恒話題。
參考文獻:
[1]中國會計學編寫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馬良誠,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曾向紅,汪燕芳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新思考[J].財會月刊,2011(3).
[4]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馬良誠,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