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先
[摘要]網絡環境給獨立學院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圖書館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為廣大師生服務。文章結合網絡環境下獨立學院圖書館服務的新特點,分析了當前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必要性,提出了獨立學院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新思路。
[關鍵詞]網絡環境;讀者服務;獨立學院;圖書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231
1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必要性
信息時代加速了圖書館的現代化進程,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等的應用,使圖書館逐漸走出地域的限制,向全球一體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信息交流渠道的多樣化,對我國高校圖書館原有的服務理念帶來了強有力的沖擊,圖書館要想擺脫傳統服務模式的束縛,就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就必須走服務創新之路。[1]這是社會的需要,是高校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更是圖書館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圖書館(下簡稱我館)對在網絡環境下如何更好地為讀者服務進行了有效探索,并走出了具有本院特色的服務新路子。
2強化網絡信息服務新理念,提高館員整體素質
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科研人員對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他們希望通過網絡獲得方便、快捷、高效的文獻信息服務。我院圖書館各級領導非常重視新形勢下館員的素質修養,在館務活動中、在大會小會上以及不同的場合都提出了“終身學習”這一概念,并將其根植于每一名館員心中。我館每年都派不同部門、不同學歷層次的館員外出進修或參觀學習,將先進館的經驗,尤其是將信息時代下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先進理念及時“取經回家”,并結合我館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去蕪存菁,通過不斷地探索、實踐、再探索、再實踐,我館各職能部門館員在網絡環境下為服務讀者的技能大大提高,已基本能滿足不同用戶的各級需求,可以說,提供專門化、個性化的服務已不是我們的最大障礙。
3重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優良網絡服務新環境為契合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下簡稱我院)“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獨立學院”這一宏偉目標的深入實施,圖書館同步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首先建設了一個與校園網、國內網、互聯網相連接、寬帶并高速開放的局域網;選擇了一個基礎性能優良,運行穩定可靠的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局域網提供了技術保障,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則提供了最基本的文獻信息管理和服務平臺,實現了網上信息查詢、預約、續借、個性化定制等服務功能;電子閱覽室為讀者開展光盤、網絡數據庫檢索利用服務,提供網上信息檢索、查詢以及多媒體課件學習;2008年和2011年,我館先后兩次對機房進行大規模改造,增添設備,進行系統升級,嘗試并購買各種軟件平臺,以適應不斷增加的網絡信息資源和開展網絡信息服務的需要。短短幾年,我館上至館長,下至館員,已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的設備、技術等基礎設施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的重要性,這是我館做好網絡環境下讀者服務工作的基本保證。
4建設特色數字館藏,慎重電子資源采訪
在外購電子資源的同時,我館各職能部門協同作戰,著手進行了特色資源建設,先后建成了“克隆牛數據庫”“植物源農藥數據庫”“教師成果數據庫”以及隨書光盤庫、外文期刊目次數據庫、學位論文數據庫、公共資源(OpenAccess)檢索平臺等專題數據庫,購買了“讀秀”知識庫、全國期刊聯合目錄數據庫、NetLibrary電子圖書、EBSCO系列數據庫、WorldSciNet全文電子期刊、SpringerLink全文數據庫、Ovid信息平臺、ProQuest全文數據庫、中國資訊行數據庫等,使校師生、科研人員能及時把握學科研究的熱點與前沿,極大地促進了我院教學、科研工作向廣度、深度的進程,促進了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用有限的經費購置了師生最需要的信息資源。我館在引進各類數據庫資源時,堅持執行試用制度、科學評價、宣傳輔導、重視用戶反饋信息,并將擬購買的數字資源結合我院讀者需求情況進行對比,隨時召開電子資源采訪小組會議進行討論,必要時進行二次、三次試用和反復論證,防止草率行事,決策失誤。[2]在信息載體多元化的情況下,我館合理調整館藏結構、文獻載體結構,努力尋找實體館藏與虛擬館藏的最佳契合點,以建設具有最大服務能力的文獻資源體系。
5充分利用圖書館網頁,開展網絡信息服務
我館各部館員已經充分認識到網絡信息服務的巨大魅力和前景,因此能夠積極迅速地轉變傳統服務觀念,變靜態服務為動態服務。通過幾年來的摸索和實踐,我館的Web已是讀者進入虛擬圖書館的入口,他們在這個全新的信息交換平臺上,享受著新型服務方式帶來的種種便利。我館主頁“數字資源”欄目,集中了本館購買的部分重要中外文數據庫、自建數據庫、試用數字資源等,資源分布清晰有序,方便了讀者的直接點擊利用。二級主頁則按數據庫類型分類指引,如全文數據庫、學位論文數據庫、文摘索引數據庫、電子圖書等等,并配以對數據庫的介紹和使用方法,方便了不同讀者的各級需求。
6開展網上咨詢,為讀者搭建互動交流平臺
學院成立以來,我館結合讀者實際需求,先是推出“讀者留言簿”,盡可能在第一時間答復讀者咨詢;后又利用校園網上的BBS開辟圖書館版,與讀者交流、討論并答復讀者的有關問題;幾乎同時又推出 “網上咨詢”服務,在館員忙碌時,讀者可先利用數據庫得到常見問題的答案,新問題則可通過E-mail提交,再由資深館員解答,在人員充足的情況下,隨時為廣大讀者提供實時咨詢。[3]我館通過幾年的摸索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網絡咨詢經驗,并得到了全院師生的認可和支持。
7開設網上課堂,進行用戶培訓
我館在積極開展上述各項服務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網絡環境下讀者若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就必須具備相關的學科知識、具備一定的檢索技能,為此,在面向所有學生讀者開設檢索課的同時,我館同步開設了網上課堂,編制了如何使用各種數據庫的學習課件,這些課件簡明扼要,步驟清晰,加之圖文并茂、深入淺出,便于自學,因此受到全院師生的熱烈歡迎。[3]為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不同需求,我館每學期定期派館員與各院系同學面對面,以“問答式”的互動,與讀者現場展開交流,以使我們的各種資源能夠最大限度地為讀者服務。同時,館里每月定期舉辦面向全校師生的講座,通過這種“網絡+面授”的方式,全院師生利用網絡資源的能力大大提高,這也是我館開展網絡服務的新亮點。
圖書館亙古不變的主題是“服務”,無論怎樣求新求變,“讀者第一,服務至上”是我們全體館員永遠的座右銘。網絡環境下的學術性服務、網絡化服務、數字化服務以及個性化服務是我們在新形勢下的新追求、新希望。
參考文獻:
[1]吳會霞淺談如何做好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 [J].河南農業,2012(1).
[2]劉水清淺談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創新探究 [J].內江科技,2014(11).
[3]尚鐵英關于高校圖書館人性化服務的思考 [J].肇慶學院學報,2013(11).